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以江苏为例,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内在互动融合关系,通过运用产业关联性分析和最小二乘法(OLS),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相影响机理。针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实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相关性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有着惊人的涨幅,从1990年的6096.7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69826.7亿元,同期增长了44.3倍。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贯彻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之路,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运用产业关联性分析和最小二乘法进一步阐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相互需求和相互影响关系,最后针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问题,Rowthorn(1999)认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O’Faeeell & Hitchen (1990)则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互动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呈现互相作用、互相依赖、协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Francois J. F. 1990、Diaz Fuentes D. 1998)。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依靠制造业增加中间投入部分。原毅军等(2007)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发博弈出发,阐明了二者技术研发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纪春礼等(2010)利用1978——2007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
以上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观,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与互动程度进行理论的探讨和现实的考量。
三、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从制造业各行业对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的比率的角度看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则假设以下公式:
(公式1)
上式,表示第i制造业与第j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系数,
表示第i制造业对第j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表示第j服务业对各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的总和;
从服务业各行业向制造业各行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与制造业各行业中间投入的比率的角度来分析,则可以归纳得出以下公式:
(公式2)
上式,表示第i服务业与第j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系数,
表示第i服务业向第j制造业提供的中间投入;
表示第j制造业获得各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的总和。
以上两式表明,的值越大,第i制造业与第j服务业的关联越紧密,第j服务业越依赖第i制造业;反之,则两者独立性较强,关联性较弱。同理,的值越大,证明第i服务业对第j制造业有更强的促进推动作用。
根据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中提供的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提供的数据,我们选取制造业中的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这6个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这3个行业,从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两个角度来研究他们之间的产业关联状况。
以2007年江苏省的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关联为例,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对交通运输邮电业的中间需求为66049万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对各个制造业的中间需求之和为11684678万元,因此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对交通运输邮电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比率为5.6%。
从制造业各行业对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的比率和制造业各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所占制造业各行业中间投入的比重两个指标,来看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7年江苏省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状况(% )
由表1可知,我省化学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邮电业中间需求系数较高,分别为10.1%和8.4%。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中间需求系数为10.3%。交通运输邮电业与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的关联性较高,中间投入系数都为3.1%。金融保险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联性较小。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各行业的关联程度较低,化学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则有较强的需求关联。由此可见,江苏省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的低度化程度十分明显。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选取1989-2009江苏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总产值,选取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总产值等数据作为分析的指标,用Eview5.0软件来建立模型,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间的影响。
以制造业(ZZYE)每一年的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 金融保险业(JRBX)、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KXYJ)、交通运输邮电业(YSYD) 每一年的总产值,且这三个变量相互独立,建立如下回归模型:ZZYE=α+β*JRBX+γ*KXYJ+ε*YSYD,在模型中,α为常数虚拟变量,表示外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β、γ、ε为各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得以下主要数据,如表2: 表2 回归分析
注:金融保险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分析:金融保险业(JRBX)、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KXYJ)和交通运输邮电业(YSYD)对江苏制造业的系数分别为2.27,63.36和-5.88,表明此三个行业对制造业存在显著的影响。T检验值的绝对值都大于2,即都通过了T检验,杜宾-瓦森检验值也通过检验,而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9,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于1。整个分析表明,这个模型效果较好。
江苏的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影响程度系数为2.27,可见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金融保险能够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金融保险业能够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促进制造业的投入。江苏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程度非常大,影响程度系数为63.36。显超其他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知识资本的投入,而作为江苏新兴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呈现不断扩大,快速的趋势,有利于我省制造业的发展。
江苏的交通运输邮电业对制造业影响呈抑制作用,程度系数为-5.88。近年来,由于江苏省公路、铁路和长江大桥的建设,我省的海、陆、空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江苏的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能力仍有待提高,而浙江、上海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抑制了江苏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生产性服务业(SCXFWY)每一年的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制造业(ZZYE)每年的工业总产值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模型:SCXFWY=δ+ζ*ZZYE,在模型中,δ为常数虚拟变量,ζ为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得以下结果,如表3:
表3 回归分析
注: 制造业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依此回归分析,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一定的影响,程度系数是0.22,制造业的T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2,即通过了T检验,杜宾-瓦森检验值也通过检验,而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9,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于1。整个分析表明,这个模型效果较好。由此可见,很多服务业依靠制造业才能发展起来,没有制造业,社会对这些服务业的需求就会很少。所以说,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分析和相互影响分析可知,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化学工业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如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的需求较大,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结构却比较低,而且江苏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总体的影响程度很大,所以,江苏应该积极发展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明确制造业在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2)促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3)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行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4)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5)贯彻人才强省计划,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2]张惠萍.基于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产业融合探析[A].学者论坛,2008;3
[3]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 Cohen ,S1,Zysman,Manufacturing matters : the myth of the post-industrial economy [M],Basic Books ,New York,1987
[6]Browning, H. and Singelman. 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SA. Springfield, V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75
[7]Xiaojing Zhang, Producer Service and the Added Valu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Various Industr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Dalian,2009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相关性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有着惊人的涨幅,从1990年的6096.7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69826.7亿元,同期增长了44.3倍。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贯彻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之路,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运用产业关联性分析和最小二乘法进一步阐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相互需求和相互影响关系,最后针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问题,Rowthorn(1999)认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O’Faeeell & Hitchen (1990)则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互动论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呈现互相作用、互相依赖、协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Francois J. F. 1990、Diaz Fuentes D. 1998)。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依靠制造业增加中间投入部分。原毅军等(2007)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发博弈出发,阐明了二者技术研发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纪春礼等(2010)利用1978——2007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
以上研究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研究视角。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观,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与互动程度进行理论的探讨和现实的考量。
三、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从制造业各行业对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的比率的角度看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则假设以下公式:
(公式1)
上式,表示第i制造业与第j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系数,
表示第i制造业对第j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表示第j服务业对各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的总和;
从服务业各行业向制造业各行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与制造业各行业中间投入的比率的角度来分析,则可以归纳得出以下公式:
(公式2)
上式,表示第i服务业与第j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系数,
表示第i服务业向第j制造业提供的中间投入;
表示第j制造业获得各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的总和。
以上两式表明,的值越大,第i制造业与第j服务业的关联越紧密,第j服务业越依赖第i制造业;反之,则两者独立性较强,关联性较弱。同理,的值越大,证明第i服务业对第j制造业有更强的促进推动作用。
根据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中提供的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提供的数据,我们选取制造业中的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化学工业、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这6个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这3个行业,从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两个角度来研究他们之间的产业关联状况。
以2007年江苏省的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关联为例,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对交通运输邮电业的中间需求为66049万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对各个制造业的中间需求之和为11684678万元,因此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对交通运输邮电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比率为5.6%。
从制造业各行业对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与服务业各行业中间需求的比率和制造业各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所占制造业各行业中间投入的比重两个指标,来看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7年江苏省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状况(% )
由表1可知,我省化学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邮电业中间需求系数较高,分别为10.1%和8.4%。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中间需求系数为10.3%。交通运输邮电业与金属冶炼及压严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的关联性较高,中间投入系数都为3.1%。金融保险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联性较小。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各行业的关联程度较低,化学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则有较强的需求关联。由此可见,江苏省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的低度化程度十分明显。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选取1989-2009江苏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总产值,选取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总产值等数据作为分析的指标,用Eview5.0软件来建立模型,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间的影响。
以制造业(ZZYE)每一年的工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 金融保险业(JRBX)、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KXYJ)、交通运输邮电业(YSYD) 每一年的总产值,且这三个变量相互独立,建立如下回归模型:ZZYE=α+β*JRBX+γ*KXYJ+ε*YSYD,在模型中,α为常数虚拟变量,表示外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β、γ、ε为各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得以下主要数据,如表2: 表2 回归分析
注:金融保险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回归结果分析:金融保险业(JRBX)、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KXYJ)和交通运输邮电业(YSYD)对江苏制造业的系数分别为2.27,63.36和-5.88,表明此三个行业对制造业存在显著的影响。T检验值的绝对值都大于2,即都通过了T检验,杜宾-瓦森检验值也通过检验,而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9,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于1。整个分析表明,这个模型效果较好。
江苏的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影响程度系数为2.27,可见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金融保险能够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金融保险业能够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促进制造业的投入。江苏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程度非常大,影响程度系数为63.36。显超其他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才,知识资本的投入,而作为江苏新兴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呈现不断扩大,快速的趋势,有利于我省制造业的发展。
江苏的交通运输邮电业对制造业影响呈抑制作用,程度系数为-5.88。近年来,由于江苏省公路、铁路和长江大桥的建设,我省的海、陆、空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但是,江苏的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能力仍有待提高,而浙江、上海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抑制了江苏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生产性服务业(SCXFWY)每一年的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制造业(ZZYE)每年的工业总产值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模型:SCXFWY=δ+ζ*ZZYE,在模型中,δ为常数虚拟变量,ζ为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得以下结果,如表3:
表3 回归分析
注: 制造业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依此回归分析,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一定的影响,程度系数是0.22,制造业的T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2,即通过了T检验,杜宾-瓦森检验值也通过检验,而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99,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接近于1。整个分析表明,这个模型效果较好。由此可见,很多服务业依靠制造业才能发展起来,没有制造业,社会对这些服务业的需求就会很少。所以说,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分析和相互影响分析可知,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较强,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化学工业对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如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的需求较大,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结构却比较低,而且江苏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总体的影响程度很大,所以,江苏应该积极发展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明确制造业在江苏省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2)促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3)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行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4)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5)贯彻人才强省计划,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2]张惠萍.基于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产业融合探析[A].学者论坛,2008;3
[3]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 Cohen ,S1,Zysman,Manufacturing matters : the myth of the post-industrial economy [M],Basic Books ,New York,1987
[6]Browning, H. and Singelman. 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 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SA. Springfield, VA;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75
[7]Xiaojing Zhang, Producer Service and the Added Valu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Various Industri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Dalian,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