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学校管理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全面步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日程,全面步入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教育振兴首当其冲。作为一名乡村完全小学的校长,站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心中有诸多想法和困扰。现就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学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成长
  (一)一名好校长要有以下的标准
  1.一名好校长应该是学历上的高者;理念上的新者;管理上的强者;教学上的能者;行动上的快者;师生中的友者。
  2.校长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校长是团队凝聚的蒂造者;校长是教育改革的策划者;校长是教师利益的维护者;
  (二)校长要有整体的学校管理观
  1.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用学校共同美好愿景激励教师,用和谐的工作氛围凝聚教师;2.校长要用核心的德育观谋划学校的一切工作;3.校长要用首位的教师观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4.校长要用全面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校长要用心的教学观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6.校长要用育人的环境观不断创造机会改善办学条件。
  (三)校长要敢于管理
  校长要敢于面对学校中的一切矛盾,敢于面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种种问题。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概,积极应对,永不懈怠。
  (四)校长要善于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要做好建章立制,实现管理制度化。要用好人、入好情、发好钱的三好策略,实现管理的艺术化。
  (五)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主心骨
  校长的学校管理要管出规范、理顺人心,要树立正能量,提高工作绩效,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管理要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要有敢于领跑、善于领跑的意识,服务好学生、服务好家长、服务好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师资力量问题是乡村校长最棘手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流动,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跟着进城务工的父母在城区学校就读,加之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有些孩子的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往优质学校,乡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生源越少,教师编制就相应减少。然而,乡村学校的老师们所干的工作,除了少批一些作业外,一样都不能少,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在乡村学校工作,特别是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除了一些对该地区教育有情怀的少数坚守者外,很多都是条件好的学校落聘的老师带着情绪来上班,久而久之,地区间的师资力量悬殊越来越大,教育越来越不公平。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作为校长可谓苦不堪言,欲哭无泪。所以,提到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考虑师资的均匀分布问题,拥有好老师的学校才能打造好学校,这是作为乡村校长的真心话,也是最大的苦衷。
  学校教师队伍老年化也是乡村学校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育激情和教学能力弱化,虽很努力但教学效果不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特点。很多学校很多年不能注入新鲜血液,教学质量一路走下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师资的问题。解决不了师资队伍的优化问题,振兴乡村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我认为延迟教师退休年龄是不科学的,形成了老年人在低效率状态下干活,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在社会上飘荡,形成中国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和就业问题矛盾化,相关部门应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科学合理调整退休政策,改善劳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劳动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党建引领,抓实五育并举,走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学校要始终围绕学校工作健康发展这一中心开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抓党建促校建,抓党风促校风”为抓手,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党建各自的职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二是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好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学校要坚决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学校办学要考虑到的首要问题。
  四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要认真抓实学生的智力培养,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凝心聚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抓实教學常规的督查,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研究化,教研常态化,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教学相长嘛!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教师交出课堂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是引路人。如何做好引路人,这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一位老师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本领,所以说从事教师职业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树立学习是一种信仰的理念,学习是一种幸福的观念,不断提升自我,这是新时代教师应有的学习观。学校要引导教师认真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要开足开齐体育、美术、音乐、劳动技术和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在学校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抓实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抓好特色发展之路,让学校得到内涵发展。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特有的办学方向和指南,它是在服务于学生,家长,社会的基础上,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实现办学目标的具体规划。办学特色应着眼于地区的发展需求或是传承某个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而实施于学校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如彝族山歌进校园活动是为传承我校所处地区的彝族文化而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旨在学生心中播下对彝族山歌的兴趣的种子,花灯进校园活动是为把弥渡花灯发扬光大而开设的活动课,这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一名校长,要抓实五育并举,走好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之路,切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努力。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新街镇金刚完小 毕文书
其他文献
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加强法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渗透法治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法治意识,率先垂范
期刊
每年九月,引导小班新生由自由而散漫的家庭生活顺利地过渡到有各种常规要求的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过渡无痕,善教无伤。  一、开学前:发挥集体智慧,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集中研讨,形成适应教育方案。  在8月中旬,幼儿园组织全体新小班的保教人员和中班保教老师进行如何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专题研讨,分析小班幼儿所处年龄的身心发展特征,借鉴中班老师的经验
期刊
摘要:教育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无缝衔接,社区少年宫在校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社区少年宫开设少先队实践活动课程,依托社区少年宫的阵地资源,让少先队组织教育从校内到校外进行补充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社区红色教育资源,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红色研学等途径,有针对性对辖区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科学常识、艺术培养等各类宣传教育,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少年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能训练人的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那么,要想上好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教师应在所设的每堂课里都成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喜欢,调动学生参与,学有所获的课。在课堂上,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创设广阔的合作探究空间,营造轻松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舞台、智慧生成的源泉、思维碰撞
期刊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
期刊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优化,不只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有相应的革新,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项比较有效且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能够给传统的数学课堂融入新的“生命力”,能够引导学生们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获得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此,本文主要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入手,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与探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每一届新生入园都会面临的问题,文章研究分析小班幼儿入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困难,提出一般的适应策略以及以混龄教学背景下如何以大带小帮助幼儿新生更好适应入园生活,消除分离焦虑。  关键词:小班幼儿 入园适应 混龄班级 常规培养 分离焦虑  混龄班是指在幼儿入学时就将不同年龄地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里进行共同学习和生活。在每年混龄班里都会迎来一批新学期入园的小班幼儿,而之前已经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边阅读边进行深入探究,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将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使得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老师第一任务
期刊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学会“以哀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3、感受战争带来的残酷,激发学生热爱、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品味诗歌情境,掌握“以哀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一、教学过程  导入:  1、导入新课  由学习过的乐府诗歌《木兰诗》导入。  2、作品简介:《乐府诗集》  字音字形及诗歌的翻译:  冢 窦
期刊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那么,如何进行班集体建设,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呢?笔者以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手段。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其在班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