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所从事的,是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收取服务报酬。在我国,它是一个新兴行业,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目前,辽宁有国际货代企业270多家,全省年5100万吨进出口货物运量,其中80%是通过国际货代企业组织安排运输的。国际货代企业已经成为外贸货运市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门。辽宁外贸事业的发展,国际货代企业功不可没。加入WTO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各行各业都是一个考验,辽宁国际货运代理业能在“大考”中过关吗?
形势比较严峻
通过到国际货代企业调研,感触最深的是一些企业对前途和命运感到焦虑。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储运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原有的市场格局将彻底打破,市场将重新瓜分。我国已经承诺对外开放运输服务市场,入世后,国外物流、运输企业大量涌入,他们依靠已经形成的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合资、并购、联合、独资等多种形式,同国内企业展开竞争,其激烈程度会很快展现出来。二是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将成为储运业的主流。入世后,我国会出现进出口贸易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局面。国际货代企业将不再是单纯的某个环节的代理人,而是国际进出口货物“门到门”运输的承运人和组织者,为货主提供的是各环节紧密衔接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孤立无援、业务单一的企业在市场上将难有立身之地。三是运用现代技术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使国际、国内货运市场融会贯通,透明度增强。企业依此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市场、拓展业务,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四是人才争夺将十分激烈。外商在中国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然以各种手段吸引有经验的业务人才为他们服务;货运市场进一步放开,给企业业务骨干更多选择的机会。五是对企业的管理和职工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但要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要用国际惯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国际货代市场已经逐步放开,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运输、货代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对国内市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外合资的国际货代企业和分支机构500多家,美国总统联运、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渣华等外商独资企业虽然在华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但其业务范围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同全国一样,近年来,外商在辽宁合资成立的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目前已超过40家。如中外合资成立的沈阳胜宝旺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被国家交通部指定为全国五大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的沈阳物流中心,被沈阳海关指定为国际公路进出口集装箱储运及监管集散中心,已经发展成为辽宁国际货代业中的标杆企业。最近,我国已同意全球最大的航运和物流跨国企业丹麦马士基在中国从事海、陆、空运输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向外商独资物流企业全方位放开。
为了适应形势和发展需要,上海、天津、北京、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市的国际货代企业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改造和转换经营机制,实力明显增强,一些企业已经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有的已初具规模。如天津大田航空代理公司代理美国联邦快递等在中国的业务,在全国设立了40家分支机构,其中在辽宁大连、沈阳、营口、丹东设立了分公司,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去年上半年,辽宁部分国际货代企业经理到上海、深圳学习考察,深受教育,也受到强烈刺激,深深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
现状不容乐观
看看目前的形势和其他省市国际货代业的发展,想想入世后国内国际货代业将发生的变化,眼下,辽宁的国际货代企业着实让人担忧。多数企业仍习惯于在本地区“一个碗里”争饭吃,守摊意识和等靠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企业安于现状,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感到束手无策,等政策、等机会,看别人怎么做;有的企业有改革想法,但行动迟缓,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进程。近几年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经营方式也没有很好改变。一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拓宽经营领域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成效,但从总体看,还没有很好地转变过来,不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愈来愈不适应形势和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管理上随意性较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努力才能过关
应当看到,我国加入WTO对国际货代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利于国际货代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国外物流企业大量涌入,他们在参与我国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会把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带入中国,有利于推动国际货代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将空前活跃,外贸货源增加,外贸货运代理机会增多,客观上为国际货代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货代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有利于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企业管理和服务。
另外,客观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在改革中,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如外经贸部出台了取消国际货代企业名称变更、在已核准的经营地域内设立分公司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行业管理和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交通、信息产业、铁路、港口、民航等部门加强了服务和横向协作。如针对东北地区进出口转关运输货运量不断增加,大连海关、沈阳海关、长春海关、哈尔滨海关、满洲里海关和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共同签署了《东北地区海关和铁路局关于转关货物以铁路方式运输的合作协议》,实行转关运输在海关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辽宁省经贸委近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讨,积极推动辽宁发展现代物流业。
在未来的竞争中,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有其自身优势。在以往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有比较稳定的服务对象,渠道畅通,一些企业业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且注重了规模和网络经营,目前,辽宁的国际货代业在其他省市口岸共建立了30多家分公司或办事处,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不容置疑,辽宁国际货代业要经受住入世考验,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自我,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第一,要研究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把企业准确地定位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
第二,走联合发展之路。马克思曾说过,假若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世界有名的大企业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采用联合、兼购发展起来的。联合是企业开拓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既要注重自身的积累更要有效利用外部优势,“走出去、引进来”,跨地区、跨行业、跨境,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货代、货运、仓储、货主企业参资入股、合资合作,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三,积极开展网络经营。辽宁国际货代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经营是国际货代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四,树立企业新形象。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当前,特别是强调规则意识;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同时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管理经验,管理向国际质量标准靠近,与国际接轨。
第五,建立激励机制。企业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条件具备的企业应当实行企业内部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职工参资入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六,提高经营者素质。当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经营者素质。辽宁国际货代企业的形成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与专业外贸公司配套成立的专业外贸储运公司,另一种是专业外贸公司的储运部门,从母公司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种是为从事国际货代业务而成立的。相当一部份企业的经营者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但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现有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和企业发展要求,可以说,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有直接关系。企业经营者需要很好的补课。企业经营者要在抓好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以各种形式搞好职工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形势比较严峻
通过到国际货代企业调研,感触最深的是一些企业对前途和命运感到焦虑。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储运市场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原有的市场格局将彻底打破,市场将重新瓜分。我国已经承诺对外开放运输服务市场,入世后,国外物流、运输企业大量涌入,他们依靠已经形成的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合资、并购、联合、独资等多种形式,同国内企业展开竞争,其激烈程度会很快展现出来。二是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将成为储运业的主流。入世后,我国会出现进出口贸易与其它行业和部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局面。国际货代企业将不再是单纯的某个环节的代理人,而是国际进出口货物“门到门”运输的承运人和组织者,为货主提供的是各环节紧密衔接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孤立无援、业务单一的企业在市场上将难有立身之地。三是运用现代技术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使国际、国内货运市场融会贯通,透明度增强。企业依此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市场、拓展业务,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四是人才争夺将十分激烈。外商在中国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然以各种手段吸引有经验的业务人才为他们服务;货运市场进一步放开,给企业业务骨干更多选择的机会。五是对企业的管理和职工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但要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要用国际惯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国际货代市场已经逐步放开,国外一些有实力的运输、货代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并对国内市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外合资的国际货代企业和分支机构500多家,美国总统联运、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渣华等外商独资企业虽然在华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但其业务范围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同全国一样,近年来,外商在辽宁合资成立的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增长较快,目前已超过40家。如中外合资成立的沈阳胜宝旺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被国家交通部指定为全国五大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的沈阳物流中心,被沈阳海关指定为国际公路进出口集装箱储运及监管集散中心,已经发展成为辽宁国际货代业中的标杆企业。最近,我国已同意全球最大的航运和物流跨国企业丹麦马士基在中国从事海、陆、空运输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向外商独资物流企业全方位放开。
为了适应形势和发展需要,上海、天津、北京、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市的国际货代企业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速改造和转换经营机制,实力明显增强,一些企业已经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有的已初具规模。如天津大田航空代理公司代理美国联邦快递等在中国的业务,在全国设立了40家分支机构,其中在辽宁大连、沈阳、营口、丹东设立了分公司,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去年上半年,辽宁部分国际货代企业经理到上海、深圳学习考察,深受教育,也受到强烈刺激,深深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
现状不容乐观
看看目前的形势和其他省市国际货代业的发展,想想入世后国内国际货代业将发生的变化,眼下,辽宁的国际货代企业着实让人担忧。多数企业仍习惯于在本地区“一个碗里”争饭吃,守摊意识和等靠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企业安于现状,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感到束手无策,等政策、等机会,看别人怎么做;有的企业有改革想法,但行动迟缓,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进程。近几年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经营方式也没有很好改变。一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拓宽经营领域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成效,但从总体看,还没有很好地转变过来,不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愈来愈不适应形势和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管理上随意性较大,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努力才能过关
应当看到,我国加入WTO对国际货代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利于国际货代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国外物流企业大量涌入,他们在参与我国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会把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带入中国,有利于推动国际货代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将空前活跃,外贸货源增加,外贸货运代理机会增多,客观上为国际货代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货代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有利于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企业管理和服务。
另外,客观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在改革中,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如外经贸部出台了取消国际货代企业名称变更、在已核准的经营地域内设立分公司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行业管理和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交通、信息产业、铁路、港口、民航等部门加强了服务和横向协作。如针对东北地区进出口转关运输货运量不断增加,大连海关、沈阳海关、长春海关、哈尔滨海关、满洲里海关和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共同签署了《东北地区海关和铁路局关于转关货物以铁路方式运输的合作协议》,实行转关运输在海关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辽宁省经贸委近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讨,积极推动辽宁发展现代物流业。
在未来的竞争中,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有其自身优势。在以往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有比较稳定的服务对象,渠道畅通,一些企业业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且注重了规模和网络经营,目前,辽宁的国际货代业在其他省市口岸共建立了30多家分公司或办事处,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不容置疑,辽宁国际货代业要经受住入世考验,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自我,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第一,要研究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把企业准确地定位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
第二,走联合发展之路。马克思曾说过,假若必须等待积累去使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世界有名的大企业都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采用联合、兼购发展起来的。联合是企业开拓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辽宁国际货代企业既要注重自身的积累更要有效利用外部优势,“走出去、引进来”,跨地区、跨行业、跨境,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货代、货运、仓储、货主企业参资入股、合资合作,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三,积极开展网络经营。辽宁国际货代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经营是国际货代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四,树立企业新形象。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当前,特别是强调规则意识;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同时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管理经验,管理向国际质量标准靠近,与国际接轨。
第五,建立激励机制。企业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条件具备的企业应当实行企业内部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职工参资入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六,提高经营者素质。当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经营者素质。辽宁国际货代企业的形成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与专业外贸公司配套成立的专业外贸储运公司,另一种是专业外贸公司的储运部门,从母公司分离出来的,还有一种是为从事国际货代业务而成立的。相当一部份企业的经营者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但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现有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和企业发展要求,可以说,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有直接关系。企业经营者需要很好的补课。企业经营者要在抓好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以各种形式搞好职工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