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新搜索品牌“Bing”(必应)虽然略有创新,但绝非惊世之作。有了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必应”还缺什么?是时间,还是技术?
6月1日,登录微软Live搜索的用户发现,网页自动跳转到了一个新的页面——微软全新的搜索品牌“Bing”,中文名为“必应”。
“中文名应读做‘bing’,不是‘bing’。”6月2日,在“必应”正式上线的发布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搜索技术中心工程师李津郑重其事地对记者说。
“此次微软把Bing作为搜索的品牌,从Live的品牌中独立出来,显示出微软对搜索的重视,也借此机会,让公司内部的架构更清晰。”MSN副总裁刘振宇表示,在此次Bing全球发布中,特别在中国发布了“必应”的中文品牌,中国是全球惟一一个有独立品牌的地区,而这也是微软首次推出互联网服务的中文品牌。
从“导航”
走向“决策”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针对目前主流搜索引擎的调查,多达30%的搜索请求最终被放弃,完全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结果; 而在剩下的搜索请求当中,约2/3的搜索需要通过完善搜索关键词或重新输入关键词。而iResearch数据则显示,从2005年至今,搜索用户的满意度已经从77%下降到55%。
“搜索结果中,有50%是用户不满意的。”刘振宇说。迄今为止,搜索引擎更多的是帮助用户在网页内容中导航、寻找信息,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帮助用户有效使用他们发现的信息。“创造一个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有用信息、并做出决定的引擎,是微软全球搜索的愿景。”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说。
因此,必应在搜索结果的显示页面设置了统一的浏览栏,对不同类型的搜索结果进行动态分类,以求更有效地显示搜索结果。并且,必应能够自动识别一些地址类型的关键字,并在结果中显示地图。
在现场演示中,继承了Live搜索衣钵的必应,在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和地图搜索方面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在图片搜索中,除了传统按图片大小区分图片外,必应还可以通过图形的布局、颜色等要素对图片进行进一步筛选; 在视频搜索结果中,用户只要把鼠标放在视频上,必应就会自动播放该视频的精华片段,这是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尚未实现的功能; 而在地图搜索中,必应除了在Live地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公交车路线信息外,还独创地采用了“地标指路”的功能。
“随着搜索技术的进步,用0.01秒或者0.001秒找出结果已经不再是搜索引擎效率的象征了。”IDC分析师黄涌涛表示,“微软的必应将其他应用整合,并努力提升效率,至少这种勇敢的创新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在PCWorld近日做的一份对Google、必应和雅虎的全方位评测报告中,必应在11项搜索项目中有6项领先于竞争对手,不过在最关键的搜索结果中却仍然落后于Google。
面对市场 前途未卜
为了扩大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必应之前,微软的新闻一直不断——比如洽购雅虎。现在必应取代了Live搜索,带着微软对互联网的勃勃雄心。
据了解,在必应还没正式发布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微软将用8000万~1亿美元对必应进行4个月的推广。这个数字接近Google 2008年全年广告花费(2500万美元)的4倍,足以显示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决心。
就算在微软内部,“相对于微软其他产品来说,必应的营销力度也是数得上号的。”微软负责营销的高级副总裁Yusuf Mehdi透露,如果把必应的广告费用、通过渠道使其成为PC厂商和Verizon出售的智能手机上的默认浏览器, 以及对渠道返点的费用都算在一起的话,必应的推广费用与Xbo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不相上下。
然而,必应面对的是搜索市场。在全球,Google牢牢占据着65%的市场份额; 而在中国市场,百度和Google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在这个Live搜索始终没能突破的市场,必应能改变吗?
对此,鲍尔默将必应与Windows进行了类比,在Windows 1.0 推出时,同样是嘘声一片,人们青睐的电脑平台是GEM和DESQview/X。“经过几年的时间和多次尝试以后,Windows才变得家喻户晓。”鲍尔默希望,必应也能以同样的模式成长并壮大。
不过,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的创始人Henry Blodget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鲍尔默忽略了Windows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当你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人们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在搜索领域,微软个位数的市场份额与垄断地位的距离不是一星半点。“微软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挣扎了15年,投入了上亿美元,但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而且持续亏损。”Blodget说,虽然必应有些不错的特性,但这些创新是有限的,相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Google并无优势可言,而且这些特性也很容易复制,“微软那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决不会让自己的产品落后的。”
Google大中华区CEO李开复对必应的上市并不感到担忧,在他眼里,微软仅仅是一个“搜索爱好者”,并不足以撼动Google在全球搜索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他表示,搜索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Google欢迎更多搜索爱好者加入,这对消费者总是好事。
此外,正望咨询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吕伯望认为,从MSN到Live,再到必应,微软过于频繁地更换互联网产品品牌,每一次品牌的转换之间,必然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交割,而这期间就很可能导致用户流失。“虽说微软在全球拥有很高知名度,推广一个新品牌的难度不大。但在中国市场,这个转换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刘振宇认为,此前微软的搜索业务涵盖在Live的大品牌下,与Windows、Office等产品共享同一个品牌,用户很容易混淆。此次必应独立出来,不仅是微软内部架构的调整,同时也会让用户更加清楚地认识微软搜索。
“把搜索的品牌独立出来,让用户的辨识度更高,对微软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举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必应才上市,大多数用户还不了解它,所以要说它是否能赶超Google、百度,还为时尚早。“我期待搜索能够产生变革,期待它将来以如今‘logo 文本框’的表现形式之外的形式出现,而这些变革不一定就必须要由Google来推动。搜索的领域仍然有机会。”
链 接
bing.com域名的前身
1996年,bing.com域名被注册,比yahoo.com的域名注册晚了一年,但比google.com早一年。
最初,Bing这个名字属于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主要销售一种“个人提醒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远程感知用户的手机,一旦手机铃声响起,该设备就会震动提醒用户。用户可以把手机放在大衣口袋、钱包、手袋甚至几百英尺远的地方。该设备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个“实体离散解决方案”。
到了2006年,这种提醒设备逐渐销声匿迹,bing.com变成了一个绑定域名。而随后,2006年底,Eric Hahn在Benchmark Capital公司和Matrix Partners公司的资助下获得了该域名,当时他们正在进行一个B2B CRM Pen-computing组件的开发。
不过仅仅几个月后,bing.com就成了名为“EasyMail”的邮件服务网站。这时候的Bing为澳洲人把电子文档转打印后,再装入信封,以传统的邮件寄出。直到2008年初,该网站仍然存在。
2008年3月,微软买下了bing.com。
6月1日,登录微软Live搜索的用户发现,网页自动跳转到了一个新的页面——微软全新的搜索品牌“Bing”,中文名为“必应”。
“中文名应读做‘bing’,不是‘bing’。”6月2日,在“必应”正式上线的发布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搜索技术中心工程师李津郑重其事地对记者说。
“此次微软把Bing作为搜索的品牌,从Live的品牌中独立出来,显示出微软对搜索的重视,也借此机会,让公司内部的架构更清晰。”MSN副总裁刘振宇表示,在此次Bing全球发布中,特别在中国发布了“必应”的中文品牌,中国是全球惟一一个有独立品牌的地区,而这也是微软首次推出互联网服务的中文品牌。
从“导航”
走向“决策”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针对目前主流搜索引擎的调查,多达30%的搜索请求最终被放弃,完全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结果; 而在剩下的搜索请求当中,约2/3的搜索需要通过完善搜索关键词或重新输入关键词。而iResearch数据则显示,从2005年至今,搜索用户的满意度已经从77%下降到55%。
“搜索结果中,有50%是用户不满意的。”刘振宇说。迄今为止,搜索引擎更多的是帮助用户在网页内容中导航、寻找信息,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帮助用户有效使用他们发现的信息。“创造一个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有用信息、并做出决定的引擎,是微软全球搜索的愿景。”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说。
因此,必应在搜索结果的显示页面设置了统一的浏览栏,对不同类型的搜索结果进行动态分类,以求更有效地显示搜索结果。并且,必应能够自动识别一些地址类型的关键字,并在结果中显示地图。
在现场演示中,继承了Live搜索衣钵的必应,在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和地图搜索方面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在图片搜索中,除了传统按图片大小区分图片外,必应还可以通过图形的布局、颜色等要素对图片进行进一步筛选; 在视频搜索结果中,用户只要把鼠标放在视频上,必应就会自动播放该视频的精华片段,这是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尚未实现的功能; 而在地图搜索中,必应除了在Live地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公交车路线信息外,还独创地采用了“地标指路”的功能。
“随着搜索技术的进步,用0.01秒或者0.001秒找出结果已经不再是搜索引擎效率的象征了。”IDC分析师黄涌涛表示,“微软的必应将其他应用整合,并努力提升效率,至少这种勇敢的创新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在PCWorld近日做的一份对Google、必应和雅虎的全方位评测报告中,必应在11项搜索项目中有6项领先于竞争对手,不过在最关键的搜索结果中却仍然落后于Google。
面对市场 前途未卜
为了扩大在搜索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必应之前,微软的新闻一直不断——比如洽购雅虎。现在必应取代了Live搜索,带着微软对互联网的勃勃雄心。
据了解,在必应还没正式发布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微软将用8000万~1亿美元对必应进行4个月的推广。这个数字接近Google 2008年全年广告花费(2500万美元)的4倍,足以显示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决心。
就算在微软内部,“相对于微软其他产品来说,必应的营销力度也是数得上号的。”微软负责营销的高级副总裁Yusuf Mehdi透露,如果把必应的广告费用、通过渠道使其成为PC厂商和Verizon出售的智能手机上的默认浏览器, 以及对渠道返点的费用都算在一起的话,必应的推广费用与Xbo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不相上下。
然而,必应面对的是搜索市场。在全球,Google牢牢占据着65%的市场份额; 而在中国市场,百度和Google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在这个Live搜索始终没能突破的市场,必应能改变吗?
对此,鲍尔默将必应与Windows进行了类比,在Windows 1.0 推出时,同样是嘘声一片,人们青睐的电脑平台是GEM和DESQview/X。“经过几年的时间和多次尝试以后,Windows才变得家喻户晓。”鲍尔默希望,必应也能以同样的模式成长并壮大。
不过,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的创始人Henry Blodget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鲍尔默忽略了Windows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当你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人们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在搜索领域,微软个位数的市场份额与垄断地位的距离不是一星半点。“微软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挣扎了15年,投入了上亿美元,但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而且持续亏损。”Blodget说,虽然必应有些不错的特性,但这些创新是有限的,相对于处于领导地位的Google并无优势可言,而且这些特性也很容易复制,“微软那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决不会让自己的产品落后的。”
Google大中华区CEO李开复对必应的上市并不感到担忧,在他眼里,微软仅仅是一个“搜索爱好者”,并不足以撼动Google在全球搜索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他表示,搜索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Google欢迎更多搜索爱好者加入,这对消费者总是好事。
此外,正望咨询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吕伯望认为,从MSN到Live,再到必应,微软过于频繁地更换互联网产品品牌,每一次品牌的转换之间,必然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交割,而这期间就很可能导致用户流失。“虽说微软在全球拥有很高知名度,推广一个新品牌的难度不大。但在中国市场,这个转换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刘振宇认为,此前微软的搜索业务涵盖在Live的大品牌下,与Windows、Office等产品共享同一个品牌,用户很容易混淆。此次必应独立出来,不仅是微软内部架构的调整,同时也会让用户更加清楚地认识微软搜索。
“把搜索的品牌独立出来,让用户的辨识度更高,对微软来说无疑是一个正确的举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必应才上市,大多数用户还不了解它,所以要说它是否能赶超Google、百度,还为时尚早。“我期待搜索能够产生变革,期待它将来以如今‘logo 文本框’的表现形式之外的形式出现,而这些变革不一定就必须要由Google来推动。搜索的领域仍然有机会。”
链 接
bing.com域名的前身
1996年,bing.com域名被注册,比yahoo.com的域名注册晚了一年,但比google.com早一年。
最初,Bing这个名字属于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主要销售一种“个人提醒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远程感知用户的手机,一旦手机铃声响起,该设备就会震动提醒用户。用户可以把手机放在大衣口袋、钱包、手袋甚至几百英尺远的地方。该设备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个“实体离散解决方案”。
到了2006年,这种提醒设备逐渐销声匿迹,bing.com变成了一个绑定域名。而随后,2006年底,Eric Hahn在Benchmark Capital公司和Matrix Partners公司的资助下获得了该域名,当时他们正在进行一个B2B CRM Pen-computing组件的开发。
不过仅仅几个月后,bing.com就成了名为“EasyMail”的邮件服务网站。这时候的Bing为澳洲人把电子文档转打印后,再装入信封,以传统的邮件寄出。直到2008年初,该网站仍然存在。
2008年3月,微软买下了b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