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璞不耀 至诚寄梦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璞”和“寄梦斋”分别是范士轩的笔名和斋号。“大璞”取自“大璞不耀”一词,体现了他做人处事的低调、内敛的态度,亦有对本我价值的期许、“自恋”的成分。而“寄梦”一词则来自明人黄周星的“四海有天堪寄梦,万山无地不留诗”之句,意在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对梦想的追逐与坚守。
  范士轩出生于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的村落,没有艺术的环境却喜爱写写画画,没有老师和临本就自己比着课本的插画、碗盘上的图案、邻家的布帘临习,甚至跑十几里地花五毛钱买来毛笔在新盖的堂屋墙上抄写课文里的诗句……就这样,他一直是所在班级甚至学校里画画、写字最好的一个(起码是之一)。初中时的美术老师贺海梁曾给予他专业、做人等各方面诸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每每感念在怀,贺后来总结说范士轩是他教学数年来唯一一个能坚持下来画画的学生,而范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他后来宁可认为自己从事艺术本就是天意的安排并非常虔诚地相信和努力地配合着这份“天意”。有人说他迷信,他却说这是积极的迷信。就在这份“迷信”之下,他淡然面对种种的挫折、抗拒种种的诱惑而坚守着梦想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很多人为绘画题材而发愁时,范士轩却有着人物、山水、花鸟的丰富的素材库,这些都是他一点一滴搜集来的,他会随时捕捉打动自己的自然中和生活里的美,他说很多素材不一定也不可能都要画出来,但搜集的过程起码是对自己审美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表现手法上,他也有借鉴和学习,但绝不盲目,而是以为我主、博观约取,对不同的题材做出相应的艺术处理。从去年开始,他一改过去以水墨为主的表现方法而创作了一批色彩感较强的具有壁画效果的人物作品并获得了诸多师友的肯定和好评,就在大家都纳闷他怎么就能画出这种全新的效果时,我在他成堆的书里翻到一本有关古代壁画的书,不少图片边上的记号、心得泄露了“天机”,而在这些心得和最后的成品之间他到底做了多少实验、经历了多少失败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范士轩的聪明还在于他能时刻牢记齐白石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并告诫和提醒自己与前人和他人保持距离,他要自己独立长成一棵树、一座山,哪怕很低矮,也不愿做别人树干上的一根枝桠或他人山峰上的一块石头,所以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把握着自己的感觉、保持着自己的面貌。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在不少人都在感叹新的题材难于寻觅、新的风格难于形成而流于盲目的模仿、简单的抄袭之时,范士轩却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题材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大概与他那独特的审美视角、过硬的艺术定力不无关系吧!
  在此,回味范士轩创作思想或理念的形成,也许会对更多的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他出生于农村,对“乡土”题材有着天然的喜爱,他成长于底层,对“草根”大众有着真挚的情感,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取材关注的多是平民百姓、凡山野水、闲花野草,同时他也对各种民间艺术有着天生的好感。这就决定了他在审美取向上便更多地倾向于自然、朴素、厚重之类的表达,哪怕是色彩强烈的画面也会给人这种感觉。范士轩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故尔其画面(包括画题)总会给人一种诗文意境的流露,尤其是近年来通过陪着儿子读书他进一步补上了古代经典文化的课程,使自己的思想、精神层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与众多的厌烦理论的画者不同,范士轩在初中时就开始从老师那里借阅中外美术史和名作欣赏之类的书了,至今还存放着当时做摘抄的皮本子,后来教中小学乃至大学他都没有放弃对中外美术史的关注;尤其是读研时他更有意强化了对艺术理论的研习,硕士毕业论文两次外审均获第一名的成绩绝非偶然。正因为有着文化理论的底子,有着大量中外名作的存储,他才能以超乎常人的艺术定力,面对各种艺术思潮的风起云涌而“任尔东西南北风”!
  近年来主攻人物画的范士轩把之前的初习花鸟、后转山水以及同时练习的书法都看做是搞人物创作的必要的准备和铺垫,这使得他题材宽泛、眼界开阔、厚积薄发。其实他在上初中时就已经开始了对人物的关注,他曾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张破旧的印有李伯安的老农画作的杂志封皮并珍藏多年,也曾因相中了封底的《八女投江》而买下了当期的《辽宁青年》并记住了作者的名字——王盛烈。其高考专业失利,在苦闷之际试着给人物画家马国强先生去信并得以回复,鼓励他“有志者事竟成”。十年后他专门到上海看李伯安的遗作展并深感于李的艺术高度和殉道精神而写下文章《朝拜李伯安》;再到后来他考研时从所报考的西南的广西艺术学院被调剂到东北的沈阳师大,导师王真真竟然是王盛烈的女儿!虽因先生的去世而无缘得见,但王盛烈的创作思想还是对范士轩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其在临毕业时画的第一幅人物创作就入选了国家级的展览,由此其创作逐渐转向人物;近几年多以人物参加省展获得已身为省美协主席的马国强先生的注意并多次给予具体的点评和指导。这一切都不由使人感到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因缘和注定,起码,范士轩相信或是“迷信”这个的!
  2013年,中国美协会员获批,这无疑是对范士轩创作成绩和艺术水平的肯定,而他却并不像别人那样兴奋地广而告之,更没有急不可耐地搞包装、走市场。他考虑的是怎样画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他琢磨的是如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长卷“工程”。范士轩清醒地认识着自己的不足,为此,他又特意外出学习,面对种种的不解他总以沉默回应,只是更多了几分淡然和从容。
  范士轩不善言谈,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容易深入了解他的。但其常用的几枚闲章如大璞不耀、禅灯默照、任运随缘、安禅守道、至诚通天、至道不遥、和光同尘、见素抱朴等词语也许能告诉我们他的人生志趣、艺术取向所在,其中“至诚通天”是学生索字时常写的一词,他告诉学生只要有足够的真诚对待人或事,总会能达到所希望的结果,实际上他不是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学生做了最好的解释和说明了吗?
  “璞”是未经雕琢的玉石,在一般人眼里不过是普通的石头,也许只有范士轩深知“大璞”的价值并不断地、默默地雕琢、打磨着自己;搞易经的朋友说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人,范士轩知道那取决于种种的条件而绝不可强求,他只是以虔诚的心态对待并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而已。我们不知道,范士轩最终会成为怎样的“美玉”和“大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大的成功一定会属于这个至诚寄梦的人!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风景”已成为诸多画家笔下的宠儿,画家与“风景”激情碰撞的佳作书写着彼此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怎样的魅力所形成的永不消散的光彩见证他们的永恒。  我佩服莫奈色彩的美轮美奂,驾驭光与影技术的轻车熟路;欣赏毕沙罗明亮色彩描绘乡土气息的炊烟袅袅,丰满古老;向往西斯莱捕捉自然景色丰满细腻的纯粹。但最终令我心有戚戚焉的是柯罗,这位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大师,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风景画写生创作,诗样
期刊
一  中国女性油画历经了孕育、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逐渐从文化的边缘走向文化的中心。中国女性油画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同步发展着,20世纪80年代,女性艺术家很快摆脱了传统思想而转向对艺术与精神的表现。她们在多元文化空间中,开始建立起一种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自觉意识,从“女性的自觉”走向“人的自由”,“男女平等”虽然是“性别”的解放,但在一个真正自由的精神空间,展现自己的本色和真实的存在,还需社会给予更
期刊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新世纪开始,全球顶级时装设计师引领着整个时尚界都对于“中国风”趋之若鹜。各色各样以中国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工艺手法,款式造型为创意出发点的新作品展示在人们眼前,向人们述说着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欣赏和关注。紧跟之后,中国本土设计师的“中国风”设计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无论良莠充斥着国内各大秀场。然而本土设计作品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鲜有作品越过国外设计
期刊
李景龙,河南安阳人,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人物、山水画,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并获奖。  樊蕊,1987年生于陕西省延安市。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201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春风》获得西安美术学院最高学术奖
期刊
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特色玩具,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它的创作题材来自于劳动人民以及民间艺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其含有的乡土气味和强烈的装饰风格,给现代人们提供了一种传统的工艺性美学意蕴,培养现代人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在充斥着大工业产品的今天,研究民间玩具蕴含的艺术装饰资源,便于我们从中汲取传统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为现代设计工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信息可视化是把复杂的信息最快呈现给人们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把数据转化成视觉的形式,并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那么如何让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更加人性化,是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范畴。好的设计师会把复杂的信息描述得很清楚,使它们能够被人理解。笔者认为,信息发出的此端到达信息接收的彼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是创造有
期刊
黎微,1995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获学士学位。2004年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班毕业。现为桂林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研室讲师,广西妇女书画协会理事,桂林女子书法协会理事。
期刊
罗晓敏,湖南浏阳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惠州学院美术系副主任,东江视觉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油画创作、美术教学和民间美术研究。
期刊
美术界+佳作选登
期刊
传统祥瑞图形又称传统吉祥图形,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枝奇葩,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呈现出中华民族祥瑞文化特色。《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祥瑞即是“吉祥”、“祥和”之意。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祥瑞文化是一条贯穿时空的十分重要的支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等,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愿望与心理需求,几千年来成为人们不可缺失的生活层面。祥瑞文化是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