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4-000-02
摘 要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套路中的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而难以记忆和掌握的问题,本文根据武术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对武术动作名称理解记忆、讲解武术的攻防含义、运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并较好的掌握武术动作,从而大大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武术套路 动作名称 表象 记忆效果
武术套路因其动作繁多,且动作方向、路线在不断地变化,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熟练记忆和掌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出现后面刚学习,前面就忘了,前面复习清楚了,后面又模糊了。而且选项教学的时间有限(每一模块18学时),而体育课因天气等各种原因,能上足16节就非常不错了。如果上一个模块没有如期完成,势必对下一个模块的学习造成影响,故提高学生武术套路动作的记忆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只有课内对武术套路动作记忆和掌握了,才能在课外花时间去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否则,学生会渐渐对武术套路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选修课的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对武术动作名称的识记
武术动作名称是对武术动作关键环节的归纳与提炼,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的,动作名称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口令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来完成动作,这是因为表象不仅可以由直接刺激物引起,比如说动作示范,而且可以由间接刺激物引起,比如说动作名称。武术动作名称的描述使表象更加丰富与完整,这是因为表象经常同标志对象的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再现某个对象的形象时,常常伴随着再现出事物的名称。比如,当提示“弹腿冲拳”时,在头脑里就可以出现其动作形象。由此可见,记住武术动作名称对提高武术套路动作记忆效果意义重大。
(一)在学习武术套路前把整套动作名称复印或抄写给学生,让学生先对所学套路动作名称有一个大致了解,并要求学生能熟记第一次课要学习的动作名称,以后每学习新动作时,就先要求学生熟记即将要学习的动作名称,这样提高学生对所学武术套路动作名称的熟练性,加强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以便下次学习动作时能够迅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二)在学习动作时,教师要尽可能多次重复说出所学动作的名称,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使动作表象正确、持久。讲解时,要把技术规范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例如: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请先看我演示一下“转身踢腿马步盘肘”。下面我们进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的分解学习,完整练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自主练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三)捆绑动作与动作名称来练习,以便更有效的记忆动作。在练习动作组合、节、段或全套动作时,教师边口令提示动作名称边领练,如:10“提膝穿掌”——20“仆步穿掌”——30“虚步挑掌”等。也可以采用教师喊口令,学生边说动作名称边做动作,加强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记忆,如:教师口令10,学生说“歇步抡砸拳”同时做动作;教师口令10——20——30,学生说“转身左拍脚”同时练习动作,说“右拍脚”练习动作,说“腾空飞脚”练习动作等。
二、分析动作的攻防含义,加深对动作及动作名称的理解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技术风格和特点,虽然在动作规格、动作幅度和动作节奏的要求上与技击的原型有所变化,但整套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不要所有的动作都作攻防含义分析,因为有的动作是过渡动作,或是为了提高武术套路的难度和观赏价值等,比如:有的平衡动作、跳跃动作、空翻动作、起势和收势动作等。然而大部分动作都有一定的攻防含义,示范讲解时可以根据动作实际应用来分析其攻防含义,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攻防动作的使用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动作及动作名称的理解,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提高动作的记忆与掌握效果。例如:叉步勾手侧踹腿的攻防含义,勾手是防守对方攻击下盘的腿法,先用勾手格挂对手的横踢腿,然后用叉步侧踹腿反击对方。教师先与学生演示攻防动作,然后分析用法,使学生能快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三、注意运用“过电影”的时机
(一)复习动作前:教师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闭上双眼用“过电影”的方式进行练习,使表象动作和空间记忆相结合,尽量在动作的节奏上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二)学习新动作后:在课的结束时,教师再次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闭上双眼,把本次课学习的动作过一遍电影,尽量使动作节奏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三)睡觉前:自己默念动作名称,把前后所学动作再在脑海中过几遍电影,尽量使动作节奏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如此反复地把每次课学习的内容“过电影”,使学生及时把动作名称与动作技术紧密关联,及时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使学生加快动作的熟练性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起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科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体育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的直观性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武术动作表象,能够充分显示武术动作的方向、路线、技术要领与细节,特别是对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三大跳跃动作、空翻等腾空类的动作能够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领会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全套动作演练的劲力、节奏、风格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光盘、网络视频等:课前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播放武术套路光盘或网络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武术套路的风格与特点,了解武术套路的动作名称,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
(二)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在的学生都有带摄像功能的手机,许多家庭都有数码相机、摄像机,在课堂内外可以拍摄老师、同伴、自己学练的场景,比如:拍摄提示动作名称的练习、攻防含义的演练、教师完整的演练等,以便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进一步对所学动作进行加工、练习、提高,加深对动作的记忆,防止遗忘。
五、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课堂内外介绍武术图解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自学自练的能力,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如:介绍武术套路的运动方向,胸向为前,背对为后,左右即左右;运动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与虚线,一般为左实右虚等。通过看图结合实践,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学自练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先知先觉”才能使课堂效率更高。学习时可以让某个学习小组或几个学生共同以定势组成一个动作、组合动作,以“挂图”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看教师示范时可以参照“挂图”,这样更直观、形象生动。
六、突出示范的“点、线、面”结合
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领练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领做的位置一般是在队形的左前方,因为武术套路每个段落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当改变运动方向时,教师要花时间走到变化队形的左前方,这样易中断学生的动作思维与表象。故教师要把有基础的、接受动作快 的、学习能力强的这样的一些学生穿插在队形四周、中间,在练习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而且能够参照同学的动作,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方向变换,而不影响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七、改变“平铺直叙”的教学顺序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从起势教到收势。然而,武术套路中很多起势和收势动作很相近,且动作简单易学、易记,这一点在初级套路中尤为明显。例如:初级长拳三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是由虚步亮掌开始的动作,起势中是穿左掌落右掌,向前上步做并步对拳,而收势中是左右掌同时从腰间向前穿出,向后退步做并步对拳,动作基本相同,唯方向相反。教学中可以在中间部分学完后再学习起势与收势,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加强中间部分的学习与记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摘 要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首先遇到的是套路中的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而难以记忆和掌握的问题,本文根据武术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对武术动作名称理解记忆、讲解武术的攻防含义、运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并较好的掌握武术动作,从而大大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武术套路 动作名称 表象 记忆效果
武术套路因其动作繁多,且动作方向、路线在不断地变化,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熟练记忆和掌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出现后面刚学习,前面就忘了,前面复习清楚了,后面又模糊了。而且选项教学的时间有限(每一模块18学时),而体育课因天气等各种原因,能上足16节就非常不错了。如果上一个模块没有如期完成,势必对下一个模块的学习造成影响,故提高学生武术套路动作的记忆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只有课内对武术套路动作记忆和掌握了,才能在课外花时间去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否则,学生会渐渐对武术套路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选修课的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对武术动作名称的识记
武术动作名称是对武术动作关键环节的归纳与提炼,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的,动作名称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口令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来完成动作,这是因为表象不仅可以由直接刺激物引起,比如说动作示范,而且可以由间接刺激物引起,比如说动作名称。武术动作名称的描述使表象更加丰富与完整,这是因为表象经常同标志对象的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再现某个对象的形象时,常常伴随着再现出事物的名称。比如,当提示“弹腿冲拳”时,在头脑里就可以出现其动作形象。由此可见,记住武术动作名称对提高武术套路动作记忆效果意义重大。
(一)在学习武术套路前把整套动作名称复印或抄写给学生,让学生先对所学套路动作名称有一个大致了解,并要求学生能熟记第一次课要学习的动作名称,以后每学习新动作时,就先要求学生熟记即将要学习的动作名称,这样提高学生对所学武术套路动作名称的熟练性,加强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以便下次学习动作时能够迅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二)在学习动作时,教师要尽可能多次重复说出所学动作的名称,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使动作表象正确、持久。讲解时,要把技术规范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例如: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请先看我演示一下“转身踢腿马步盘肘”。下面我们进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的分解学习,完整练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自主练习“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三)捆绑动作与动作名称来练习,以便更有效的记忆动作。在练习动作组合、节、段或全套动作时,教师边口令提示动作名称边领练,如:10“提膝穿掌”——20“仆步穿掌”——30“虚步挑掌”等。也可以采用教师喊口令,学生边说动作名称边做动作,加强动作与动作名称的关联、记忆,如:教师口令10,学生说“歇步抡砸拳”同时做动作;教师口令10——20——30,学生说“转身左拍脚”同时练习动作,说“右拍脚”练习动作,说“腾空飞脚”练习动作等。
二、分析动作的攻防含义,加深对动作及动作名称的理解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技术风格和特点,虽然在动作规格、动作幅度和动作节奏的要求上与技击的原型有所变化,但整套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为主要内容。不要所有的动作都作攻防含义分析,因为有的动作是过渡动作,或是为了提高武术套路的难度和观赏价值等,比如:有的平衡动作、跳跃动作、空翻动作、起势和收势动作等。然而大部分动作都有一定的攻防含义,示范讲解时可以根据动作实际应用来分析其攻防含义,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掌握攻防动作的使用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动作及动作名称的理解,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从而提高动作的记忆与掌握效果。例如:叉步勾手侧踹腿的攻防含义,勾手是防守对方攻击下盘的腿法,先用勾手格挂对手的横踢腿,然后用叉步侧踹腿反击对方。教师先与学生演示攻防动作,然后分析用法,使学生能快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三、注意运用“过电影”的时机
(一)复习动作前:教师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闭上双眼用“过电影”的方式进行练习,使表象动作和空间记忆相结合,尽量在动作的节奏上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二)学习新动作后:在课的结束时,教师再次提示动作名称,让学生闭上双眼,把本次课学习的动作过一遍电影,尽量使动作节奏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三)睡觉前:自己默念动作名称,把前后所学动作再在脑海中过几遍电影,尽量使动作节奏与实际练习节奏相近。
如此反复地把每次课学习的内容“过电影”,使学生及时把动作名称与动作技术紧密关联,及时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使学生加快动作的熟练性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起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与训练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科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体育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的直观性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武术动作表象,能够充分显示武术动作的方向、路线、技术要领与细节,特别是对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比如:三大跳跃动作、空翻等腾空类的动作能够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领会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全套动作演练的劲力、节奏、风格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光盘、网络视频等:课前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播放武术套路光盘或网络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武术套路的风格与特点,了解武术套路的动作名称,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
(二)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在的学生都有带摄像功能的手机,许多家庭都有数码相机、摄像机,在课堂内外可以拍摄老师、同伴、自己学练的场景,比如:拍摄提示动作名称的练习、攻防含义的演练、教师完整的演练等,以便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进一步对所学动作进行加工、练习、提高,加深对动作的记忆,防止遗忘。
五、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课堂内外介绍武术图解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自学自练的能力,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如:介绍武术套路的运动方向,胸向为前,背对为后,左右即左右;运动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与虚线,一般为左实右虚等。通过看图结合实践,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学自练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先知先觉”才能使课堂效率更高。学习时可以让某个学习小组或几个学生共同以定势组成一个动作、组合动作,以“挂图”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看教师示范时可以参照“挂图”,这样更直观、形象生动。
六、突出示范的“点、线、面”结合
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领练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领做的位置一般是在队形的左前方,因为武术套路每个段落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当改变运动方向时,教师要花时间走到变化队形的左前方,这样易中断学生的动作思维与表象。故教师要把有基础的、接受动作快 的、学习能力强的这样的一些学生穿插在队形四周、中间,在练习时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而且能够参照同学的动作,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方向变换,而不影响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七、改变“平铺直叙”的教学顺序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从起势教到收势。然而,武术套路中很多起势和收势动作很相近,且动作简单易学、易记,这一点在初级套路中尤为明显。例如:初级长拳三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是由虚步亮掌开始的动作,起势中是穿左掌落右掌,向前上步做并步对拳,而收势中是左右掌同时从腰间向前穿出,向后退步做并步对拳,动作基本相同,唯方向相反。教学中可以在中间部分学完后再学习起势与收势,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间部分,加强中间部分的学习与记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全国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