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小学教育体系的推进,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其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从实践角度来看,这一目标并未实现,究其原因是管理方法老旧。为推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需要对管理方法进行革新。本文以“以生为本”为视角,探讨如何实现灵动管理,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确保其平稳发展,需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很多班主任依然采用传统方法,管理效果可想而知。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班主任从理论研究中汲取思路,从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打造出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规范行为举止
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他们的性格比较独。再加上学生缺乏自控力,这无疑会增加矛盾冲突产生的概率。在传统管理中,班主任大多采取说教的方式。反观学生,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听不进去。班主任见状,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放任自流,会导致师生离心。二是严厉批评,会伤及学生内心[1]。为防止局面进一步失控,有必要优化班级管理工作。通过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体态。
(二)塑造良好品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若想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需要积极创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显著增加。这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既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也能学会关爱他人。当学生遇到开心事后,会将这份快乐传递给他人。当学生遇到糟心事后,也会将苦水倾诉出来。在他人的关心下,学生逐渐走出阴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塑造良好品质,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管理目标
第一,明确认知目标。认知是活动的推动力,如何培养成为需要思考的课题。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民主,这对强化学生认知很有帮助。具体来说,在制定班级口号时,给予学生参与权与决策权。在选举班干部时,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既可举荐他人,也可毛遂自荐。待名单确认后,进行民主选举。整个过程由学生组织管理,班主任只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建立学风时,最好是列举具体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此举,让学生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在班级内部倡导自我管理,以此补齐认知短板,巩固道德根基。长此以往,学生的正确认知观就会养成。
第二,明确情感目标。实践证明,当学生需求得到满足后,内心就会产生喜悦感和满足感。此时,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班主任要依托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情感培养。利用情感要素叩开学生心扉,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2]。需注意的是,千万不要采用干瘪的说教,这样只会让学生心生抗拒。正确做法是营造情境,引导思考,以此增强情感体验。譬如,某学生私自带手机,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不要急于批评,而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经过有效沟通,了解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为了与父母保持联系,才会这样做。这时,班主任要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说:“这次事出有因,老师可以理解。周五放学前,你将手机拿走。下次你想联系父母,可以用老师的手机,千万不要再将手机带到学校。”采取这样的策略,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也会主动遵守班规。
第三,明确意志目标。要想攻克一切难关,需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学生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会时常遭遇困难。如果这时学生意志薄弱,很容易会半途而废。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需要班主任有目的的锻炼学生意志。譬如,班主任带领学生跑步,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意志力状况。当学生显露出坚持不下的表情时,班主任要立即给学生打气。学生受到鼓励,会咬牙坚持。久而久之,学生的意志力就会得到强化。
第四,明确行为目标。行为是衡量学生品质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教育部出台的行为规范中有明文规定。因此,班主任要明确行为目标,组织相关训练。譬如,在班级中开展运动比赛。在赛前,班主任反复强调规则,宣读比赛宗旨。当学生出现犯规操作后,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为进一步推动学生行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要让学生身兼两重身份,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比赛的监督者。随着比赛的推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二)构建和谐班风
第一,明确奋斗目标。常言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这样才有达成的可能性。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可将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以保障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必然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二,打造特色文化。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因此,班主任要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此推动学生前行。对班级内部进行精心装饰,不仅要张贴名言警句,还要悬挂班级主题及口号。在班级活动中插入德育内容,确保学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形态。譬如,班主任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即搜集我国成就,办一期文化专栏,以此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有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科技领域,有学生对经济领域比较感兴趣,还有学生记录下生活点滴。只要不偏离三观,班主任都要给予称赞。
第三,把握舆论导向。在网络时代下,信息获取渠道被拓宽,传递速度加快。为避免不良风气的侵袭,班主任需把握好舆论导向。除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外,还要广开言路,全面收集信息。待了解问题点后,班主任要立刻进行疏导。在班主任的循循诱导下,学生拥有了直面生活学习的勇气。
(三)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精心设计,有效组织[3]。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实践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内容,最后选择适宜的开展方式。譬如,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实践主题定为“感悟幸福”。实践内容涉及五个部分,分别是唱响、分享、创造、品味、把握。班主任在大屏幕上呈现不同视频桥段,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由学生自主选择分享方式,既能是语言诉说,也能是采取唱歌、讲故事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填补幸福缺陷。在深入分析下,感悟幸福。最终,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总结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是制定管理目标,还是构建班级风气、设计实践活动,班主任都要秉持“以生为本”。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采取灵活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班级学生必然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春英,楊素.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7):79.
[2]田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4-225.
[3]刘念.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J].读天下(综合),2020(5):1.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确保其平稳发展,需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很多班主任依然采用传统方法,管理效果可想而知。为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班主任从理论研究中汲取思路,从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打造出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规范行为举止
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导致他们的性格比较独。再加上学生缺乏自控力,这无疑会增加矛盾冲突产生的概率。在传统管理中,班主任大多采取说教的方式。反观学生,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听不进去。班主任见状,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放任自流,会导致师生离心。二是严厉批评,会伤及学生内心[1]。为防止局面进一步失控,有必要优化班级管理工作。通过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体态。
(二)塑造良好品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若想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需要积极创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显著增加。这时,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既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也能学会关爱他人。当学生遇到开心事后,会将这份快乐传递给他人。当学生遇到糟心事后,也会将苦水倾诉出来。在他人的关心下,学生逐渐走出阴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塑造良好品质,这对其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管理目标
第一,明确认知目标。认知是活动的推动力,如何培养成为需要思考的课题。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民主,这对强化学生认知很有帮助。具体来说,在制定班级口号时,给予学生参与权与决策权。在选举班干部时,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既可举荐他人,也可毛遂自荐。待名单确认后,进行民主选举。整个过程由学生组织管理,班主任只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建立学风时,最好是列举具体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此举,让学生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在班级内部倡导自我管理,以此补齐认知短板,巩固道德根基。长此以往,学生的正确认知观就会养成。
第二,明确情感目标。实践证明,当学生需求得到满足后,内心就会产生喜悦感和满足感。此时,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班主任要依托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情感培养。利用情感要素叩开学生心扉,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2]。需注意的是,千万不要采用干瘪的说教,这样只会让学生心生抗拒。正确做法是营造情境,引导思考,以此增强情感体验。譬如,某学生私自带手机,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不要急于批评,而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经过有效沟通,了解到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为了与父母保持联系,才会这样做。这时,班主任要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说:“这次事出有因,老师可以理解。周五放学前,你将手机拿走。下次你想联系父母,可以用老师的手机,千万不要再将手机带到学校。”采取这样的策略,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也会主动遵守班规。
第三,明确意志目标。要想攻克一切难关,需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学生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会时常遭遇困难。如果这时学生意志薄弱,很容易会半途而废。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需要班主任有目的的锻炼学生意志。譬如,班主任带领学生跑步,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意志力状况。当学生显露出坚持不下的表情时,班主任要立即给学生打气。学生受到鼓励,会咬牙坚持。久而久之,学生的意志力就会得到强化。
第四,明确行为目标。行为是衡量学生品质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教育部出台的行为规范中有明文规定。因此,班主任要明确行为目标,组织相关训练。譬如,在班级中开展运动比赛。在赛前,班主任反复强调规则,宣读比赛宗旨。当学生出现犯规操作后,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为进一步推动学生行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要让学生身兼两重身份,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比赛的监督者。随着比赛的推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二)构建和谐班风
第一,明确奋斗目标。常言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这样才有达成的可能性。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可将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以保障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目标的驱动下,学生必然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二,打造特色文化。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因此,班主任要打造特色班级文化,以此推动学生前行。对班级内部进行精心装饰,不仅要张贴名言警句,还要悬挂班级主题及口号。在班级活动中插入德育内容,确保学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形态。譬如,班主任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即搜集我国成就,办一期文化专栏,以此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有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科技领域,有学生对经济领域比较感兴趣,还有学生记录下生活点滴。只要不偏离三观,班主任都要给予称赞。
第三,把握舆论导向。在网络时代下,信息获取渠道被拓宽,传递速度加快。为避免不良风气的侵袭,班主任需把握好舆论导向。除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外,还要广开言路,全面收集信息。待了解问题点后,班主任要立刻进行疏导。在班主任的循循诱导下,学生拥有了直面生活学习的勇气。
(三)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精心设计,有效组织[3]。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实践主题,围绕主题选取内容,最后选择适宜的开展方式。譬如,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实践主题定为“感悟幸福”。实践内容涉及五个部分,分别是唱响、分享、创造、品味、把握。班主任在大屏幕上呈现不同视频桥段,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由学生自主选择分享方式,既能是语言诉说,也能是采取唱歌、讲故事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填补幸福缺陷。在深入分析下,感悟幸福。最终,向学生传递一个理念,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总结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是制定管理目标,还是构建班级风气、设计实践活动,班主任都要秉持“以生为本”。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采取灵活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班级学生必然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春英,楊素.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7):79.
[2]田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4-225.
[3]刘念.探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J].读天下(综合),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