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习俗研究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老病死、丧葬嫁娶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人能不能长生不老?历史告诉我们是不能的。在当前提倡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藏民族丧葬习俗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增进民族间彼此了解和沟通,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文章介绍藏族天葬习俗形成的历史背景、仪礼和现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为应尊重民族文化,坚持保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
其他文献
以“剥离-还原法”学习广义的“碑”是学习书法的具体方法之一,基本目的在于“透过刀锋看笔锋”,还原用笔书写的真相。其操作要点是:剥离因捶拓、大自然风化剥蚀、刻工摹刻、书
德勤有限公司于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分析企业领导人如何看待企业造福社会、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次调查对来自全球企业的390位高管展开访问。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啊,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一生。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和进步,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雅俗艺术的区分虽具有时代性,但两者仍有着本质区别,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两者将引起不同的审美心理。本文通过对日
“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意象。它作为自然存在物,被人们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其深层意蕴更显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水”将和具有象
在“泛娱乐化”时代,公众话语与“娱乐”几乎形影不离,艺术精神受到娱乐的重大冲击。然而,近期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又能看到艺术精神“复兴”的影子。面对经历过一轮丧失又复显现的
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产生于“世界”与“大地”的循环往复的争执所产生的裂隙中,本文就是通过对“世界”、“大地”、“裂隙”的概念分析,阐释了艺术真理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指出了
汉代易学主流通过《易》卦象和有关数字释《易》,最终郑玄过分援引、发挥象数之说,使汉代象数易学繁琐、虚妄的弊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死胡同,将汉代易学终结。王弼以取义说解释
价值主体的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满足价值主体需要及其促进其发展的角度入手,才能促进其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主体需要的不平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和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两个重要命题。其中,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遥承孟子的“知言养气”说,都强调主体的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