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人的眼里看来,这些含有炭疽孢子的信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信是用印刷体小心书写的,很难分辨出自何人之手。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神探来说,在这些信件的字里行间却可以发现许多线索,并据此得出令人惊异的结论。虽然发信者故意将信件伪装得好像是从恐怖主义分子的“基地组织”发出来的,但是结合了刑事侦破手段和语言文字分析方法后,唐恩·弗斯特认为,这些信件的犯罪嫌疑人是美国人。
唐恩·弗斯特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聘请的顾问人员,一流的文字分析和调查专家,大学文学系教授。近年来,在“语言文字法医学”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弗斯特已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
破译历史上的谜团
一首写于1612年,署名为“W.S.”的葬礼上用的挽歌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弗斯特首次指出,这首诗实际上出自威廉·莎士比亚之手时,学术界为之大哗。之后他又成功地辨别出畅销书《原色》的匿名作者,该书是以比尔·克林顿参加1992年总统大选为素材的。也正是弗斯特收集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美国人喜爱的诗篇《圣尼古拉来访》不是出自传统拘谨的《圣经》教师克莱门·克拉克·摩尔之手,而是出自生活讲究的亨利·利文斯通之手。
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一大批客户都找上他的门来,他们中间有公诉人、侦探、辩护人,甚至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在对一宗绑架勒索案的调查中,他被警方聘请对一张勒索赎金的字条进行分析研究,协助破案。商业律师请他帮助分析有关的匿名材料,辩护律师为当事人向他求教。
“词语”破案,一门创新学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弗斯特在加州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对确认文字作者的方法很感兴趣。自从他发现了1612年那首挽歌的真正作者后,他实际上已经开创并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新学科。
当他对那些尘封在故纸堆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和手稿的缩微胶片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时,弗斯特越来越相信,任何作者的书写特点和语言文字的风格都是绝不相同的。他们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征,以此来辨别作者的身份,其精确程度简直可以与指纹识别身份的方法相媲美。他的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作者在遣词造句、标点断句、习惯用语以及修辞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在弗斯特的第一部书《出自W.S.之手的挽歌》中,他将这首诗中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与莎士比亚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9位作者作品中同样词出现的频率做了比较。例如,W.S.将“沉溺于”这个词用了3次,这个词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出现过4次,但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弗斯特的结论是:这位W.S.的文字风格像极了《李尔王》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我想我找到了他!”
1996年,在美国关于《原色》一书的真实作者究竟是谁众说纷纭。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身份,只在扉页上简单地题为“无名氏”,一时之间,作者的身份成了一个谁也猜不透的谜。当时,《华盛顿邮报》曾为此列出了35个“嫌疑人”的名单,其中包括了亨利·基辛格和著名的漫画家加瑞·图迪乌。《纽约》杂志社的编辑说服了弗斯特插手这一“秘案”。
弗斯特利用计算机对所有怀疑对象的文章样本进行排查,寻找他们在措辞习惯以及用词方面的偏好。起先他认为专栏作者麦切尔·凯利和小说家莉莎·格龙洛德是该书的作者,因为他们的用词与匿名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当弗斯特研究了美国《新闻周刊》专栏作者乔伊·克莱恩的文章后,他发现,克莱恩与“无名氏”所喜欢用的词有很多都一样,如“精确地”、“含糊地”等等,而且都有使用自创形容词的习惯,即在名词或动词后加“y”,变成自创的形容词。弗斯特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振奋,他立即打电话给《纽约》杂志编辑,“我想我找到了他!”他在电话里这样说道。
弗斯特的怀疑对象乔伊·克莱恩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但他起先并不肯承认,他称这种说法是愚蠢的。但是5个月后,克莱恩不得不承认那个“无名氏”正是他。
爆炸案与匿名信
不久,弗斯特又介入了另一桩令人震惊的案子。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奥运会后,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但这只是个开始,接着在这个城市里又连续发生了好几起类似性质的爆炸事件,警方认为这几起案子是互有联系的。
其中的一条线索就是一系列手写的带有诽谤辱骂字眼的信件,收信地址为“N.B.C.新闻局”。写信者在信中承认那几起爆炸案皆他所为,信中还含有一些措辞激烈的口号,如“让纽约秩序见鬼去吧!”等。所有信件都用标签笔书写,写信者为了掩盖其笔迹,以逃过笔迹侦探的追踪调查,小心地用印刷体字母书写。
在联邦调查局列出的嫌疑人名单中,有一个叫艾略克·罗伯特·鲁道夫的人。弗斯特将这些信件与鲁道夫平日在正常情况下用手写体书写的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喜欢将缩写词用大写字母书写,中间用点号分开,如将“etc.”写成“E.T.C.”,两者都喜欢在出现于句末的缩写词后加上多余的句号。另外,在拼写、语法和句法结构方面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弗斯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信件与鲁道夫书写的材料出自同一人之手。遗憾的是,鲁道夫为逃避追捕,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至今他仍是联邦调查局追捕的前10名重要嫌犯之一。
弗斯特不同凡响的“文字”侦破技术已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一个成名人物,他依然保持着谦虚的本色。他承认他也许有可能退出教学生涯,介入一些刑事案件和公司企业案子的侦破工作。但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教授、英国文学的资深教师。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神探来说,在这些信件的字里行间却可以发现许多线索,并据此得出令人惊异的结论。虽然发信者故意将信件伪装得好像是从恐怖主义分子的“基地组织”发出来的,但是结合了刑事侦破手段和语言文字分析方法后,唐恩·弗斯特认为,这些信件的犯罪嫌疑人是美国人。
唐恩·弗斯特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聘请的顾问人员,一流的文字分析和调查专家,大学文学系教授。近年来,在“语言文字法医学”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弗斯特已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
破译历史上的谜团
一首写于1612年,署名为“W.S.”的葬礼上用的挽歌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弗斯特首次指出,这首诗实际上出自威廉·莎士比亚之手时,学术界为之大哗。之后他又成功地辨别出畅销书《原色》的匿名作者,该书是以比尔·克林顿参加1992年总统大选为素材的。也正是弗斯特收集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美国人喜爱的诗篇《圣尼古拉来访》不是出自传统拘谨的《圣经》教师克莱门·克拉克·摩尔之手,而是出自生活讲究的亨利·利文斯通之手。
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一大批客户都找上他的门来,他们中间有公诉人、侦探、辩护人,甚至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在对一宗绑架勒索案的调查中,他被警方聘请对一张勒索赎金的字条进行分析研究,协助破案。商业律师请他帮助分析有关的匿名材料,辩护律师为当事人向他求教。
“词语”破案,一门创新学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弗斯特在加州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对确认文字作者的方法很感兴趣。自从他发现了1612年那首挽歌的真正作者后,他实际上已经开创并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新学科。
当他对那些尘封在故纸堆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和手稿的缩微胶片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时,弗斯特越来越相信,任何作者的书写特点和语言文字的风格都是绝不相同的。他们都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征,以此来辨别作者的身份,其精确程度简直可以与指纹识别身份的方法相媲美。他的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作者在遣词造句、标点断句、习惯用语以及修辞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在弗斯特的第一部书《出自W.S.之手的挽歌》中,他将这首诗中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与莎士比亚以及他同时代的另外9位作者作品中同样词出现的频率做了比较。例如,W.S.将“沉溺于”这个词用了3次,这个词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出现过4次,但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弗斯特的结论是:这位W.S.的文字风格像极了《李尔王》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我想我找到了他!”
1996年,在美国关于《原色》一书的真实作者究竟是谁众说纷纭。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身份,只在扉页上简单地题为“无名氏”,一时之间,作者的身份成了一个谁也猜不透的谜。当时,《华盛顿邮报》曾为此列出了35个“嫌疑人”的名单,其中包括了亨利·基辛格和著名的漫画家加瑞·图迪乌。《纽约》杂志社的编辑说服了弗斯特插手这一“秘案”。
弗斯特利用计算机对所有怀疑对象的文章样本进行排查,寻找他们在措辞习惯以及用词方面的偏好。起先他认为专栏作者麦切尔·凯利和小说家莉莎·格龙洛德是该书的作者,因为他们的用词与匿名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当弗斯特研究了美国《新闻周刊》专栏作者乔伊·克莱恩的文章后,他发现,克莱恩与“无名氏”所喜欢用的词有很多都一样,如“精确地”、“含糊地”等等,而且都有使用自创形容词的习惯,即在名词或动词后加“y”,变成自创的形容词。弗斯特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振奋,他立即打电话给《纽约》杂志编辑,“我想我找到了他!”他在电话里这样说道。
弗斯特的怀疑对象乔伊·克莱恩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但他起先并不肯承认,他称这种说法是愚蠢的。但是5个月后,克莱恩不得不承认那个“无名氏”正是他。
爆炸案与匿名信
不久,弗斯特又介入了另一桩令人震惊的案子。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奥运会后,发生了一起爆炸案。但这只是个开始,接着在这个城市里又连续发生了好几起类似性质的爆炸事件,警方认为这几起案子是互有联系的。
其中的一条线索就是一系列手写的带有诽谤辱骂字眼的信件,收信地址为“N.B.C.新闻局”。写信者在信中承认那几起爆炸案皆他所为,信中还含有一些措辞激烈的口号,如“让纽约秩序见鬼去吧!”等。所有信件都用标签笔书写,写信者为了掩盖其笔迹,以逃过笔迹侦探的追踪调查,小心地用印刷体字母书写。
在联邦调查局列出的嫌疑人名单中,有一个叫艾略克·罗伯特·鲁道夫的人。弗斯特将这些信件与鲁道夫平日在正常情况下用手写体书写的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喜欢将缩写词用大写字母书写,中间用点号分开,如将“etc.”写成“E.T.C.”,两者都喜欢在出现于句末的缩写词后加上多余的句号。另外,在拼写、语法和句法结构方面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弗斯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信件与鲁道夫书写的材料出自同一人之手。遗憾的是,鲁道夫为逃避追捕,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至今他仍是联邦调查局追捕的前10名重要嫌犯之一。
弗斯特不同凡响的“文字”侦破技术已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一个成名人物,他依然保持着谦虚的本色。他承认他也许有可能退出教学生涯,介入一些刑事案件和公司企业案子的侦破工作。但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教授、英国文学的资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