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尿激酶注入治疗临界量基底节脑出血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尿激酶注入治疗临界量基底节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济南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的临界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0人,将患者分为两组,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引流管内尿激酶注入为手术治疗组,仅采用保守治疗者为保守治疗组,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症状,发病时间,患高血压病时间,脑出血血肿量,有无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术前GCS评分,体征(如肌力、语言、感觉功能障碍)等。随访术后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人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GOS评分等,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病人肌力改善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GOS评分等,并分析患者预后与病人各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GCS评分等)的关系。结果 手术组与保守组相比术后肌力改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预后与吸烟、饮酒及GCS评分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引流管内尿激酶注入治疗临界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CT引导;钻孔引流术;尿激酶;基底节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132-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重症,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死亡率、致残率高,对出血量大于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一般行手术治疗,但对于手术指征临界量(20ml-30ml)的脑出血,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存在争议,相关研究很少,近来我们尝试应用CT引导下微创钻孔引流术并引流管内尿激酶注入治疗临界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选取济南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的临界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0人。
  1.2纳入标准
  病人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年龄在30-80岁之间;⑵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范围在20-30ml之间;⑶无心肺肝肾重大疾患。
  患者分组:根据病人意愿分签署知情同意书,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给予监测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手术治疗组给与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引流管内尿激酶注入,同样给予监测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1.3手术方法
  CT引导下血肿定位:利用影像学软件,在CT轴位相上采用徒手画测量额部中点到血肿中心的距离作为前后距离定位,计算血肿中心层面距离眼与外耳道连线层面的距离作为上下的距离的定位,并计算引流管进入血肿中心距离皮肤及脑皮层距离。以测量点为中心标记长约3cm切口,局麻后切皮,剥离骨膜,颅骨钻孔,电灼硬膜,十字切开,引流管按预先测量的距离插入血肿腔,可抽出部分血肿,缝合头皮,固定引流管。
  1.4术后处理
  复查颅脑CT确定引流管在血肿腔内,尿激酶1-2万单位引流管内注入每日1至2次,引流2-3天后复查颅脑CT,根据引流情况,若血肿减少50%以上拔除引流管,并常规给予监测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1.5记录指标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发病时间,患高血压病时间,脑出血血肿量,有无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术前GCS评分,体征(如肌力、语言、感觉功能障碍)等。
  2 随访
  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术后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人肌力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GOS评分。
  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病人肌力改善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分析患者预后与病人各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GCS评分等)的关系。
  4结果
  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显示手术组与保守组相比术后肌力改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预后与吸烟、饮酒及GCS评分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
  5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重症,占自发性脑出血的50%-70%,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死亡率高,发病后30天的死亡率为33.3%-50.6%[1,2],而41%的生存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寻找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以降低死亡率,減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中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对脑出血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监测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并发症等治疗[4],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及微创引流手术[5]。
  国际上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存在争议,STICH随机临床试验总结了27个国家83个神经外科中心1033个幕上脑出血病人,认为开颅手术治疗相对保守治疗的并没有完全的优越性,但是此实验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量包括为10-100ml,并没有细分出血量,并且为了达到随机的原则,排除了临床医生认为手术治疗对病人有益而直接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5,6],一般认为保守治疗对出血量较少的病人合适,但对于大于30ml的脑出血,疗效差。大量脑出血的血肿占位效应可很快导致瘫痪以及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受压坏死等,同时血肿崩解产物铁离子、血红素及因出血产生的凝血酶等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血脑屏障被破坏、脑组织受损后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的超出血肿本身数倍体积的脑水肿,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7,8]。对幕上脑出血量大于30ml及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8],手术方式包括骨瓣开颅经侧裂入路、骨瓣开颅经颞中回入路、小骨窗开颅、硬通道立体定向血肿抽吸、CT引导下钻孔引流、彩超引导下手术、导航下手术血肿清除和神经内镜下手术血肿清除等,各有利弊[9],选择何种术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对不同术式掌握的熟练程度,我们采用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较好效果[10],但对于手术指征临界量(20ml-30ml)的脑出血,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存在争议,相关研究很少,开颅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而保守治疗病人可能症状重,恢复时间长,预后差[11],特别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可能侵入及压迫内囊,导致病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致残率高,近年来微创引流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运用无框架导航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20-50ml的基底节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导航设备并非每个基层医院配备,CT引导下手术目前仍为广泛利用的重要手段。钻孔引流术属于微创手术,尿激酶属于纤溶酶原蛋白激活剂,对溶解血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不增加再出血机率[5],利用CT图像软件进行精确测量,能做到血肿中心的准确定位,本研究也发现了利用CT图像软件能够精确定位的这一优势。本研究中均定位精准,未出现引流管位置放置不准确的情况。本研究通过手术组与保守组的随机对照发现,术后肌力改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GO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预后与吸烟、饮酒及GCS评分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提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血后戒烟禁酒可改善患者预后。   總之,应用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并引流管内尿激酶注入治疗临界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uengtaweepongsa S,Seamhan B:Predicting mortality rate with ICH score in Thai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Neurol Asia 2013,18(2):131–135.
  [2]Fogelholm R,Murros K,Rissanen A,Avikainen S:Long term survival after primary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5,76(11):1534.
  [3]Russell MW,Boulanger L,Joshi AV,Neumann PJ,Menzin J:The economic burden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vidence from managed care.Manag Care Interface 2006,19(6):24–28.
  [4]Choo YS,Chung J,Joo JY,Kim YB,Hong CK.Borderlin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volume:patient selection for goo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tereotactic catheter drainage.J Neurosurg.2016 Feb 12:1-7.
  [5]Wang GQ,Li SQ,Huang YH,Zhang WW,Ruan WW,Qin JZ,Li Y,Yin WM,Li YJ,Ren ZJ,Zhu JQ,Ding YY,Peng JQ,Li PJ.Can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and drainage for hypertensive spontaneous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mprove patient outcome: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Mil Med Res.2014 Jun 1;1:10.doi:10.1186/2054-9369-1-10.
  [6]Mendelow AD,Gregson BA,Fernandes HM,Murray GD,Teasdale GM,Hope DT,Karimi A,Shaw MD,Barer DH; STICH investigators.Early surgery versus initi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rgical Trial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STICH):a randomised trial.Lancet.2005;365:387–397.
  [7]苏明,唐洲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价,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241-243.
  [8]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王海关,戴荣权,周剑锋等,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的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658.
  [10]李普贤,亓爱红,王泉相等.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3,53(2):54-56.
  [11]徐光燕,吴修华,杜杰等.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的价值.重庆医学,2013,(24):2907-2909.
  [12] Choo YS,Chung J,Joo JY,Kim YB,Hong CK.Borderlin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olume:patient selection for goo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tereotactic catheter drainage.J Neurosurg.2016 Feb 12:1-7.
  作者简介:李强,男,1976年3月,山东济南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1.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济南 271400 2.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青岛 26655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脊柱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人。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骨科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骨科康复护理后,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各项指标分数均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寻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占30.0%),显效13例(占43.3%),有效6例(占2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占93.3%);对照组治愈5例(占16.7%),显效7例(占23.3%),有效12例(占40.0%),无效6例(占20.0%),总有效率(占80.0%)。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大面积烧伤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该种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一组和二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评分对照中,一组分别为82.64±4.38(分)、51.33±3.15(分),二组分别为93.17±4.25(分)、39.42±3.16(分),(t=12.894,p=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创伤骨科病房中使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意义,明确使用疼痛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宣传对骨科疼痛患者使用疼痛护理的必要性,提高医护人员使用疼痛护理的意识和能力。方法:选取近半年来我院外科创伤性骨科病房中收治的具有研究意义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平均分组,即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常规管理,B组使用疼痛护理管理。结论:经比较,A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护理组(30例)。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MBC,MFR,AFR,Rua,fsbc,pdetqmax和拔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MBC,MFR,pdetqmax,AFR明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临床实验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患的临床护理中是否会有很好的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来我院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一共有138人,按照随机原则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测试组有69人,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病患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是参照组有69人,在治疗期间按照科室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可。并在实验期间对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并探究延续性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延续性护理理论的应用是否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且需要经过一系列家庭护理干预的六十例患者作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六十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三十例患者,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病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优质护理)和预设组(普通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管理组术前血糖控制达到手术指征时间短于预设组,(P<0.05);管理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预设组,(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科室审核,下发有正式文件。  1.2方法  预设组患者接受普通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病患临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以及相关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3月~2020.3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病患,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作用。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20年7月期间院内重症医学科实习的护生120例,经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带教,观察组则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微信公众平台,分析组间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带教后理论与技术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各项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护生均为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