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够合理、理论与实践脱钩,教师的素质不高及方法不妥等问题,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为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调整与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教学改革 操作技能 业务水平提高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已显得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专业教师紧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投入缺乏等,这些均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改革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为主,增加与应用程序设计有关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和网页设计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员,使其具有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知识,能编写简单的动态网站,如asp、aspx。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行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及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中职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及其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弄懂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其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应用软件。并掌握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此适应的社会技术人才。
中职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几乎不涉猎其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实践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较差,教师的实验指导方法不足等。实践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基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因此,建议每个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8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500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的比一定不能低于1:1,有条件的可达到3:2或7:3,实践成绩不低于50%。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序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不断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将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知识爆炸”时代,以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难于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以计算机多媒体、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成为学习解决问题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四、改革授课和考核方法
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来通过尝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应加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 教学改革 操作技能 业务水平提高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已显得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专业教师紧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投入缺乏等,这些均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改革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多媒体技术为主,增加与应用程序设计有关的课程,加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操作系统和网页设计为主,培养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员,使其具有国际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规划基础知识,能编写简单的动态网站,如asp、aspx。
3.中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生有较高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行计算机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应用设计。
4.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中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维护和操作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如:机械、建筑、电子等),完成各种设计图纸和输入输出、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及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二、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中职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及其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弄懂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其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应用软件。并掌握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此适应的社会技术人才。
中职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几乎不涉猎其他,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实践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较差,教师的实验指导方法不足等。实践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基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因此,建议每个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8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500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的比一定不能低于1:1,有条件的可达到3:2或7:3,实践成绩不低于50%。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序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很少向他们提供与外界的接触机会,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不断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这将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知识爆炸”时代,以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是难于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以计算机多媒体、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成为学习解决问题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四、改革授课和考核方法
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板书—讲解的方法,因现在的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可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需要使用演示设备讲解,即许多课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先进的工具,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我校近年来通过尝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应加大实践考试的比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这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及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