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是改革催生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改革的步伐。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画卷,也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就资本市场而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文章可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更多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资源出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意味着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国民经济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高效而健全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从改革中走来,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强盗贵族时代
站在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回头看,成就斐然。
截至2010年11月底,A股市场上市公司2026家,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6.43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期货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2010年1至1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29.19亿手,同比增长逾5成;20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711.75亿元……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扩大融资比例。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现有体制,丰富融资方式、融资工具、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而这些必须建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
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规范的硬约束环境,带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改革,同时对税收、会计、法律等方面的规范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在“阵痛”和“自省”中一次次涅槃,得以重生。
然而,20年时间毕竟还是太短,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各市场参与主体理念不成熟这些问题在众多成绩面前,显得格外“乍眼”。
经济学家吴敬琏总结中国股市的现阶段是“强盗贵族时代”。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美国人也曾把那个时代叫作“强盗贵族时代”。那时候美国开发西部,如果谁承修了一条铁路,铁路两边的地就归此人所有,然后找银行、政府给钱,铁路不是自己拿钱修的,还占了大片土地。这是《强盗贵族》一书中所描述的。
这样的情节怎能和现在的中国资本市场联想在一起?吴敬琏表示,我们之所在是处于这个时代,是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他们很可能发生扭曲,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些,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吴敬琏尖锐地指出。
这个问题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少见。以今年最为火热的创投资本为例,私募和风险投资在渐渐的远离其自身的价值。风投与私募本应以改善企业的战略、管理为目标的,一般都需要培育5-6年,但目前的创投又多了一个称号,叫“临门一脚”,就是你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创投资本入股。
而另一方面,内幕交易、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增加,再一次次冲击着监管体系。
自2008年以来,证监会共调查延边公路、中关村、高淳陶瓷、中山公用等564起案件,其中内幕交易案件227起,占40%,利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案件不断增多。与上市后带来的巨大好处相比,违法成本低廉、处罚力度太轻是导致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频繁造假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基金“老鼠仓”、PE腐败也正在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生长的“毒瘤”。
纵然,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许多方面走过了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中国股市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历史上的局限导致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暴露无疑。但也正是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不断博弈中,推动着资本市场监管的不断完善。因为只有不断地变革才是做强做大的法则。
培育金融体制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其“新兴+转轨”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
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够提供一整套引导资源流动的聚集机制、促进技术转化的创新机制、鼓励创业投资的培育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资本市场面临着难得发展良机。而“十二五”规划将成为资本市场加速转轨的“助推器”。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金融》撰文称,资本市场自身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也有一个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市场自身运行机制,不断解决影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支持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问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相信会有上千种答案。而每一种答案可能都代表着某个利益体的本身。中国金融体系虽然发展迅速,但仍不是一个完整成熟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充分暴露。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缺乏监管、过度放任的资本市场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培育市场机制。如在发行体制改革中,要在制度设计上促进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上市公司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公司透明度,强化市场对公司的约束制度,要提高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识程度,通过股资者“用脚投票”发挥资本的约束机制。
自由市场与监管从诞生之日起就坐在了翘翘板上,只有重量相抵才能平衡。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一边要积极调动市场积极性,增强发展活力,又要防止创新失控,避免系统性风险新机制。
2010年证券市场引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未来还会积极推进场外交市场、国际板等建设,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计的同时,如何实现多元化市场监管体系构建,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多元化市场的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价发行问题。根究其原因是发行制度仍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供给不足造成发行市盈率过高,最终市场资源过度向少数“幸运儿”转移。这让监管部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在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有人建议采取西方的升降级制度,对于发展壮大的公司跃升主板,对业绩差的公司实行直接退市政策。对此尚福林表示,将从我国国情出发,证监会将统筹建立转板和退市机制问题,稳步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2010年11月新股发行制度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也成为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或许,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从历史经验看,法治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实现资本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必然选择,市场越是发达,市场机制越是有效,交易安全和利益关系越是紧张,越是需要依靠法治。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法治不一定是市场初期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却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都在讨论中国GDP或许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我们更期待的是一个广度和深度都再上一个台阶的证券市场。期待的是多层次市场体系得以建立,交易机制比较完善,形成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期待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画卷,也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就资本市场而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有文章可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更多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资源出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意味着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服务国民经济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高效而健全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从改革中走来,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强盗贵族时代
站在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这个时间点上回头看,成就斐然。
截至2010年11月底,A股市场上市公司2026家,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26.43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期货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2010年1至1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29.19亿手,同比增长逾5成;20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711.75亿元……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扩大融资比例。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现有体制,丰富融资方式、融资工具、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而这些必须建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
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规范的硬约束环境,带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改革,同时对税收、会计、法律等方面的规范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在“阵痛”和“自省”中一次次涅槃,得以重生。
然而,20年时间毕竟还是太短,市场机制和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各市场参与主体理念不成熟这些问题在众多成绩面前,显得格外“乍眼”。
经济学家吴敬琏总结中国股市的现阶段是“强盗贵族时代”。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美国人也曾把那个时代叫作“强盗贵族时代”。那时候美国开发西部,如果谁承修了一条铁路,铁路两边的地就归此人所有,然后找银行、政府给钱,铁路不是自己拿钱修的,还占了大片土地。这是《强盗贵族》一书中所描述的。
这样的情节怎能和现在的中国资本市场联想在一起?吴敬琏表示,我们之所在是处于这个时代,是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他们很可能发生扭曲,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些,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吴敬琏尖锐地指出。
这个问题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少见。以今年最为火热的创投资本为例,私募和风险投资在渐渐的远离其自身的价值。风投与私募本应以改善企业的战略、管理为目标的,一般都需要培育5-6年,但目前的创投又多了一个称号,叫“临门一脚”,就是你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创投资本入股。
而另一方面,内幕交易、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增加,再一次次冲击着监管体系。
自2008年以来,证监会共调查延边公路、中关村、高淳陶瓷、中山公用等564起案件,其中内幕交易案件227起,占40%,利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案件不断增多。与上市后带来的巨大好处相比,违法成本低廉、处罚力度太轻是导致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频繁造假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基金“老鼠仓”、PE腐败也正在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生长的“毒瘤”。
纵然,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许多方面走过了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中国股市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历史上的局限导致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暴露无疑。但也正是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不断博弈中,推动着资本市场监管的不断完善。因为只有不断地变革才是做强做大的法则。
培育金融体制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其“新兴+转轨”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
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够提供一整套引导资源流动的聚集机制、促进技术转化的创新机制、鼓励创业投资的培育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资本市场面临着难得发展良机。而“十二五”规划将成为资本市场加速转轨的“助推器”。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金融》撰文称,资本市场自身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也有一个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市场自身运行机制,不断解决影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支持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问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相信会有上千种答案。而每一种答案可能都代表着某个利益体的本身。中国金融体系虽然发展迅速,但仍不是一个完整成熟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也充分暴露。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缺乏监管、过度放任的资本市场潜在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是培育市场机制。如在发行体制改革中,要在制度设计上促进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上市公司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公司透明度,强化市场对公司的约束制度,要提高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识程度,通过股资者“用脚投票”发挥资本的约束机制。
自由市场与监管从诞生之日起就坐在了翘翘板上,只有重量相抵才能平衡。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一边要积极调动市场积极性,增强发展活力,又要防止创新失控,避免系统性风险新机制。
2010年证券市场引来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未来还会积极推进场外交市场、国际板等建设,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计的同时,如何实现多元化市场监管体系构建,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多元化市场的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价发行问题。根究其原因是发行制度仍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供给不足造成发行市盈率过高,最终市场资源过度向少数“幸运儿”转移。这让监管部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在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有人建议采取西方的升降级制度,对于发展壮大的公司跃升主板,对业绩差的公司实行直接退市政策。对此尚福林表示,将从我国国情出发,证监会将统筹建立转板和退市机制问题,稳步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2010年11月新股发行制度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也成为此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或许,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从历史经验看,法治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实现资本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必然选择,市场越是发达,市场机制越是有效,交易安全和利益关系越是紧张,越是需要依靠法治。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法治不一定是市场初期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却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都在讨论中国GDP或许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我们更期待的是一个广度和深度都再上一个台阶的证券市场。期待的是多层次市场体系得以建立,交易机制比较完善,形成交易所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期待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