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学;广播操;作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28-01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理应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事实上,体育并未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如,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及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有意压缩学生体育活动空间。挤占体育教学课时,限制学生体育活动范围:部分家长则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务正业”;而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只能整天忙碌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结果则是,体质不断下降,有不少学生时常会出现头晕、呕吐、恶心、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外,体育教师还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广播操的积极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在学校实行的广播操主要分为早操和课间操两类,包括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眼保健操等。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规范地做广播操,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做广播操能促进学生肌体协调发展。做广播操可以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能增强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正确身体姿势的形成,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特别是对学生视力、关节和韧带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其二,做广播操可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使他们的思维、运动等中枢神经得到有效调节。生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时间进行学习而不休息的话,大脑会产生“倒摄抑制”现象。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吸收信息超出一定限度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组织他们做课间操,可以使其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兴奋度得到暂时抑制,学生在肌肉放松的同时,大脑也得到了充分休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广播操在学校管理和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具有群体性特点,需要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如果学生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则无法做到队列整齐划一,动作规范优美;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把握好每一个节拍,完成好每一个动作,提高身体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做广播操的时间固然很短,但教师若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做操,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广播操具有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等特点,其独特的韵律、欢快的节奏、优美的动作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规范地做广播操,让他们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在学生清晨做广播操时,教师让他们迎着朝阳,用心体验运动之美、创造之美,憧憬美好的未来,可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和运动的欲望,使他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精神更加饱满;在学生上午做课间操时。教师让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尽情挥洒汗水,积极舒展筋骨,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彰显他们的个性。在学生身体活动的同时,他们自身不良的情绪也能得到有效宣泄,疲劳感得以减轻,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一种奋力拼搏的激情,一种“阳光明媚”的心情也会随之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28-01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理应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事实上,体育并未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如,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及出于学生安全考虑,有意压缩学生体育活动空间。挤占体育教学课时,限制学生体育活动范围:部分家长则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务正业”;而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只能整天忙碌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结果则是,体质不断下降,有不少学生时常会出现头晕、呕吐、恶心、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除了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外,体育教师还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广播操的积极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在学校实行的广播操主要分为早操和课间操两类,包括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眼保健操等。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规范地做广播操,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做广播操能促进学生肌体协调发展。做广播操可以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能增强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正确身体姿势的形成,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特别是对学生视力、关节和韧带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其二,做广播操可减轻学生的疲劳感,使他们的思维、运动等中枢神经得到有效调节。生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时间进行学习而不休息的话,大脑会产生“倒摄抑制”现象。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吸收信息超出一定限度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组织他们做课间操,可以使其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兴奋度得到暂时抑制,学生在肌肉放松的同时,大脑也得到了充分休息,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广播操在学校管理和体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具有群体性特点,需要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如果学生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则无法做到队列整齐划一,动作规范优美;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把握好每一个节拍,完成好每一个动作,提高身体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做广播操的时间固然很短,但教师若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做操,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使他们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广播操具有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等特点,其独特的韵律、欢快的节奏、优美的动作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规范地做广播操,让他们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在学生清晨做广播操时,教师让他们迎着朝阳,用心体验运动之美、创造之美,憧憬美好的未来,可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和运动的欲望,使他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精神更加饱满;在学生上午做课间操时。教师让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尽情挥洒汗水,积极舒展筋骨,有利于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彰显他们的个性。在学生身体活动的同时,他们自身不良的情绪也能得到有效宣泄,疲劳感得以减轻,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一种奋力拼搏的激情,一种“阳光明媚”的心情也会随之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