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基础设施有公益性及经营性双重特征,在经济学领域被划分为准公共用品。公益性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投资及建设必须站在公众、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立场来制定规划;而经营性则决定了交通资源的流动、配置及利用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将“交通运输规划问题”转变成“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绝不是简单地改变了一下提法,而是一种规划境界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
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这是交通资源最合理、最恰当的定义。
(一)在这个定义下的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市场资源:即经济及社会需求。
2、技术资源:包括构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运载工具的技术资源,决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参数、等级、水平及类型。
3、财力资源:即资金。资金要素的配置包括资金来源、分配渠道与运用等内容。
4、空间资源: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国防与经济建设的稀缺资源,必须优化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
5、动力资源:即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内容。交通运输是消耗能源的大户,能源不但稀缺,而且关系着国家、社会及经济运行的安全。
(二)交通资源具有这样的一些类型及特性:
1、交通资源可分为直接要素及间接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资金与空间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直接要素,在主观上能够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能源、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间接要素,在主观上难得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2、交通资源可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与资金是可再生性要素,它们是进入到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
3、能源是准再生性要素。交通资源可分为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资金与空间是不可替代性要素,是建设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投入,必须集约化利用。
二、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
我们考虑,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可以分成四个基本维度:
1、区位标准:包括时间、成本及距离等基本指标。区位标准是最基本的维度变量,是交通运输存在与运行的基本规律,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给予优先考虑。
2、服务标准:包括可及性或连通性、通畅性、机动性、质量特性等指标,体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或体系的基本定位。
3、社会标准:包括公平性、行政性、安全性及国防性等指标,体现了交通运输服务于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及公共安全的一类要求。公平性保证了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交通出行权。它还是避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恶性经济循环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基本要求。行政性与安全性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国防性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军队机动作战的基本要求。
4、经济标准:包括适应性、财务性及国民经济性等指标。适应性反映了交通运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水平。财务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是市场经济或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民经济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了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或外溢效果。一个交通运输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都好,在经济及制度设计上是最合理的;财务效益好而社会经济效益不好,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项目不可行;财务效益不好而社会经济效益好,项目有公益性特点,此时如果项目必须执行,项目运行则需要国家及政府提供经济补偿或补助。
三、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层次及对象
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要落实到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建设及实施上。为此,我们需要为配置交通资源准备、生成并提出一系列的备选方案,提供最后的评选及具体设计建议。要达到这个目标,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变量应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来描述或表达,每一层次应能体现一定的决策等级或任务要求。我们建议将决策变量分成四个层次来设计。
第一层次:战略功能层。按照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和社会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决定发展某类交通运输方式,或打通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的交通通道,布置各种类别的交通聚集区等。例如提出兴建青藏铁路、能源运输专用通道、旅客城际快速轨道等。
第二层次:战略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和服务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空间资源的配置,构造连接各经济及社会活动区域的、基于通道及特定交通运输方式的宏观网络,主要确定网络的覆盖区域、宏观走向及区位特色,适应或引导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宏观布局。
第三层次:宏观规划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服务标准和经济标准,以及经济及社会资源、空间资源、资金资源和能源资源的配置,构造交通运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线路、网络节点、场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枢纽等具体内容,形成逻辑上的交通运输网络。
四、交通资源配置的途径及保障体系
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案主要是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交通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的综合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关系问题,深化体制改革,使交通运输领域的生产关系不至于成为生产力的束缚,并将交通运输生产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真正使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一、交通资源的识别与界定
交通资源是指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实体及其与运营相关的所有外部要素的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决定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关系和约束条件。这是交通资源最合理、最恰当的定义。
(一)在这个定义下的交通资源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市场资源:即经济及社会需求。
2、技术资源:包括构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运载工具的技术资源,决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参数、等级、水平及类型。
3、财力资源:即资金。资金要素的配置包括资金来源、分配渠道与运用等内容。
4、空间资源: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国防与经济建设的稀缺资源,必须优化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
5、动力资源:即能源,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内容。交通运输是消耗能源的大户,能源不但稀缺,而且关系着国家、社会及经济运行的安全。
(二)交通资源具有这样的一些类型及特性:
1、交通资源可分为直接要素及间接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资金与空间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直接要素,在主观上能够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能源、生态自然环境及交通安全是影响交通运输规划及建设的间接要素,在主观上难得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2、交通资源可分为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技术与资金是可再生性要素,它们是进入到循环经济体系之中的。
3、能源是准再生性要素。交通资源可分为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要素。经济及社会需求、资金与空间是不可替代性要素,是建设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要素投入,必须集约化利用。
二、按什么标准配置交通资源
我们考虑,交通资源配置的标准可以分成四个基本维度:
1、区位标准:包括时间、成本及距离等基本指标。区位标准是最基本的维度变量,是交通运输存在与运行的基本规律,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给予优先考虑。
2、服务标准:包括可及性或连通性、通畅性、机动性、质量特性等指标,体现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或体系的基本定位。
3、社会标准:包括公平性、行政性、安全性及国防性等指标,体现了交通运输服务于社会稳定、国家治理及公共安全的一类要求。公平性保证了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交通出行权。它还是避免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恶性经济循环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基本要求。行政性与安全性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需要。国防性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以及军队机动作战的基本要求。
4、经济标准:包括适应性、财务性及国民经济性等指标。适应性反映了交通运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及水平。财务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是市场经济或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民经济性反映了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考虑了交通运输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或外溢效果。一个交通运输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都好,在经济及制度设计上是最合理的;财务效益好而社会经济效益不好,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因素,项目不可行;财务效益不好而社会经济效益好,项目有公益性特点,此时如果项目必须执行,项目运行则需要国家及政府提供经济补偿或补助。
三、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层次及对象
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要落实到交通运输项目的规划、建设及实施上。为此,我们需要为配置交通资源准备、生成并提出一系列的备选方案,提供最后的评选及具体设计建议。要达到这个目标,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决策变量应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来描述或表达,每一层次应能体现一定的决策等级或任务要求。我们建议将决策变量分成四个层次来设计。
第一层次:战略功能层。按照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和社会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决定发展某类交通运输方式,或打通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的交通通道,布置各种类别的交通聚集区等。例如提出兴建青藏铁路、能源运输专用通道、旅客城际快速轨道等。
第二层次:战略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和服务标准、经济及社会资源的配置、空间资源的配置,构造连接各经济及社会活动区域的、基于通道及特定交通运输方式的宏观网络,主要确定网络的覆盖区域、宏观走向及区位特色,适应或引导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宏观布局。
第三层次:宏观规划任务层。主要考虑区位标准、社会标准、服务标准和经济标准,以及经济及社会资源、空间资源、资金资源和能源资源的配置,构造交通运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线路、网络节点、场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枢纽等具体内容,形成逻辑上的交通运输网络。
四、交通资源配置的途径及保障体系
交通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案主要是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力发展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交通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的综合生产力,以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关系问题,深化体制改革,使交通运输领域的生产关系不至于成为生产力的束缚,并将交通运输生产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真正使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且紧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