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游戏活动的一种,这种教育方式是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教育效果明显等特点而备受教师青睐。然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是老师们争议最多、困惑最多的问题。问题的焦点有:一是如何通过自主操作、摆弄材料来获得知识并对游戏感兴趣;二是如何处理教师的观察、有效指导与保持幼儿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窗口,应注重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首先,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时,能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师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可以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成长。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实际上是对游戏本质的研究与探索,是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实践,更是对教师专业的提升。
一、材料投放是游戏的基点
区域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兴趣的激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区域活动是日常集体活动的巩固、延伸和拓展。区域游戏的材料十分重要,既要有平时幼儿集体活动的内容,又要做相应的提升。在材料投放前期,我们开展主题课程的规划,再根据活动特点进行调整,最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作区域材料投放安排表。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为关注的是能否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兴趣碰撞点。最后,各班级教师还要和幼儿协商,正式确定所需投放的材料。投放完成后,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与材料进行良好互动,大部分幼儿能否参与到材料中。如有不适宜的材料,应及时进行调换,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与幼儿的适宜性。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如美工区“我的好朋友”照片,教师请幼儿运用剪纸、绘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好朋友的特征。一开始,教师抽出用绘画的形式,并提供多种材料进行装饰。但是,教师回到班级和幼儿商量后,孩子们觉得可以用剪刀剪出来,还可以进行马赛克粘贴,甚至还想出用沙画的方式来呈现好朋友的样子等等。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教师及时在主题操作材料单上进行了备注和修改。
二、观察记录是游戏的保障
(一)从观察儿童出发
教师的要将全班幼儿与个别幼儿相结合进行综合观察,同时可在某一区域中对某一材料进行定点观察。有了这些观察的方向,教师就能把握整体,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了,从而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成效,使孩子在一个高效、互动的环境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平行式介入,提供暗示与示范
对遇到困难的幼儿, 不直接给予指导,而是在幼儿旁边玩相同的游戏或操作相同的材料,诱发幼儿的行为。
案例分享:美工区——主题“我和我的好朋友”
源源和小米都选择了在美工区用剪纸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好朋友,源源剪得比较慢,线条整齐;小米剪得却是里出外进,线条、轮廓参差不齐。教师走过去对小米说:“小米,别着急,你只要慢慢剪就能剪得和源源一样好。”小米听了反而不剪了,抬头看着老师。老师就拿了一份一样的材料,一边剪一边和源源聊天。老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剪的啊,每次都剪得那么好?”源源答:“我就是用左手转纸,右手拿剪刀啊。”边讲解边做示范给老师看。老师又问:“那怎样做到剪得那么整齐呢?”源源说:“右手剪的时候要看准画的线。”老师听后“咔咔”地剪起来了,剪得很快。源源连忙说:“老师,那样剪得太快,会剪坏的,要慢一点剪。”老师笑了,于是边放慢速度剪,边问道:“是这样吗?源源真厉害!”。源源说:“嗯,这样剪就对了。”老师走时,摸摸小米的头说:“你们先剪吧,老师等一会再过来。”之后老师在旁边暗暗观察,小米剪得速度明显放慢了很多,虽然动作不熟练,但剪得比刚才好多了。
2.垂直式介入,尝试控制和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出现激烈的争执或者违反规则时,教师要进行直接干预。
案例分享:益智区
两个幼儿因玩象棋而争吵起来,老师看到后就介入游戏。老师说:“我相信你们很生气才会吵架,要不然肯定不会。”幼儿甲说:“是啊,我们在下棋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说‘走这里,走这里’,烦死了,害我都输了。”幼儿乙说:“可是他们玩了很久,我也想玩。”老师于是说:“那你们就想一个办法,可以不吵,又可以轮流玩。”经过一番讨论后,幼儿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以“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决定谁先玩,后玩的人可以观棋,但要不要说话。孩子们开始有序地玩了起来,没有出现争吵的现象。
3.交叉式介入,进行角色转换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案例分享:角色区
班级新开张了一家“爱心医院”,小华兴致勃勃地来到医院,穿上白大褂,准备给病人看病。可是医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小华也不清楚。只要有病人来就先打针。此时,老师走过来说:“哎呀,我咳嗽得厉害,医生快帮我看看吧。”小华说:“快,去打针!”“医生,你不要听一听我咳嗽的声音吗?”小华这才想起来,每次去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用听诊器这里听听、那里听听,于是他也拿起听诊器像模像样地听了起来……
(二)用记录推进游戏进程
1.观察记录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在区域观察记录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观察记录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思考、分析是否正确。利用观察资料,根据观察内容,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并对幼儿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能够横向和纵向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我们期待:从记录与反思中寻找新问题,继而从新问题中寻找突破点进行跟踪指导,最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独创了区域游戏一周统计表,方便教师统计一周内幼儿参与各区域游戏的情况。通过数据,教师可以明显地发现本周幼儿更喜欢到哪个区域进行游戏,再给予相应的调整和指导。
教师在记录区域统计表(见表1)时发现,只记录无反思,不能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由此,我们又设计制作了区域游戏个案观察表(见表2)、区域游戏重点指导观察表(见表3)。
每位教师的观察记录表都是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一开始,教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通过记录统计表,不仅锻炼了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还培养了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职业素养。
2.观察记录锻炼幼儿能力
每个班级都制作了具有本班特色的进区卡,生活区也都安排了幼儿的每日喝水记录,幼儿学着自己做好记录。通过现场插牌,锻炼了幼儿的自我安排能力,慢慢地,幼儿有了统筹安排、规划的意识。
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本不善言辞的教师,在交流沙龙中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原本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专业发展得更稳更快;对区域不感兴趣的幼儿,也逐渐参与到区域游戏中来了;幼儿由象征性地去区域摆弄材料,逐渐变成对区域活动的依赖。
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主导地位,逐渐退至适当引导点拨的隐形地位。通过合理部署材料投放,确保区域游戏顺利呈现;通过长期观察记录,保障区域游戏成功开展。教师在成长,幼儿在锻炼,师幼共享教育生活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兹,甘第尼,福尔曼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霞.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窗口,应注重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首先,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时,能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师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可以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成长。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实际上是对游戏本质的研究与探索,是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的实践,更是对教师专业的提升。
一、材料投放是游戏的基点
区域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兴趣的激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区域活动是日常集体活动的巩固、延伸和拓展。区域游戏的材料十分重要,既要有平时幼儿集体活动的内容,又要做相应的提升。在材料投放前期,我们开展主题课程的规划,再根据活动特点进行调整,最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作区域材料投放安排表。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为关注的是能否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之间的兴趣碰撞点。最后,各班级教师还要和幼儿协商,正式确定所需投放的材料。投放完成后,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与材料进行良好互动,大部分幼儿能否参与到材料中。如有不适宜的材料,应及时进行调换,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与幼儿的适宜性。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如美工区“我的好朋友”照片,教师请幼儿运用剪纸、绘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好朋友的特征。一开始,教师抽出用绘画的形式,并提供多种材料进行装饰。但是,教师回到班级和幼儿商量后,孩子们觉得可以用剪刀剪出来,还可以进行马赛克粘贴,甚至还想出用沙画的方式来呈现好朋友的样子等等。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教师及时在主题操作材料单上进行了备注和修改。
二、观察记录是游戏的保障
(一)从观察儿童出发
教师的要将全班幼儿与个别幼儿相结合进行综合观察,同时可在某一区域中对某一材料进行定点观察。有了这些观察的方向,教师就能把握整体,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了,从而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成效,使孩子在一个高效、互动的环境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平行式介入,提供暗示与示范
对遇到困难的幼儿, 不直接给予指导,而是在幼儿旁边玩相同的游戏或操作相同的材料,诱发幼儿的行为。
案例分享:美工区——主题“我和我的好朋友”
源源和小米都选择了在美工区用剪纸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好朋友,源源剪得比较慢,线条整齐;小米剪得却是里出外进,线条、轮廓参差不齐。教师走过去对小米说:“小米,别着急,你只要慢慢剪就能剪得和源源一样好。”小米听了反而不剪了,抬头看着老师。老师就拿了一份一样的材料,一边剪一边和源源聊天。老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剪的啊,每次都剪得那么好?”源源答:“我就是用左手转纸,右手拿剪刀啊。”边讲解边做示范给老师看。老师又问:“那怎样做到剪得那么整齐呢?”源源说:“右手剪的时候要看准画的线。”老师听后“咔咔”地剪起来了,剪得很快。源源连忙说:“老师,那样剪得太快,会剪坏的,要慢一点剪。”老师笑了,于是边放慢速度剪,边问道:“是这样吗?源源真厉害!”。源源说:“嗯,这样剪就对了。”老师走时,摸摸小米的头说:“你们先剪吧,老师等一会再过来。”之后老师在旁边暗暗观察,小米剪得速度明显放慢了很多,虽然动作不熟练,但剪得比刚才好多了。
2.垂直式介入,尝试控制和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出现激烈的争执或者违反规则时,教师要进行直接干预。
案例分享:益智区
两个幼儿因玩象棋而争吵起来,老师看到后就介入游戏。老师说:“我相信你们很生气才会吵架,要不然肯定不会。”幼儿甲说:“是啊,我们在下棋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说‘走这里,走这里’,烦死了,害我都输了。”幼儿乙说:“可是他们玩了很久,我也想玩。”老师于是说:“那你们就想一个办法,可以不吵,又可以轮流玩。”经过一番讨论后,幼儿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以“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决定谁先玩,后玩的人可以观棋,但要不要说话。孩子们开始有序地玩了起来,没有出现争吵的现象。
3.交叉式介入,进行角色转换
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案例分享:角色区
班级新开张了一家“爱心医院”,小华兴致勃勃地来到医院,穿上白大褂,准备给病人看病。可是医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小华也不清楚。只要有病人来就先打针。此时,老师走过来说:“哎呀,我咳嗽得厉害,医生快帮我看看吧。”小华说:“快,去打针!”“医生,你不要听一听我咳嗽的声音吗?”小华这才想起来,每次去看病的时候,医生都会用听诊器这里听听、那里听听,于是他也拿起听诊器像模像样地听了起来……
(二)用记录推进游戏进程
1.观察记录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在区域观察记录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观察记录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思考、分析是否正确。利用观察资料,根据观察内容,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并对幼儿行为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能够横向和纵向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我们期待:从记录与反思中寻找新问题,继而从新问题中寻找突破点进行跟踪指导,最终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独创了区域游戏一周统计表,方便教师统计一周内幼儿参与各区域游戏的情况。通过数据,教师可以明显地发现本周幼儿更喜欢到哪个区域进行游戏,再给予相应的调整和指导。
教师在记录区域统计表(见表1)时发现,只记录无反思,不能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由此,我们又设计制作了区域游戏个案观察表(见表2)、区域游戏重点指导观察表(见表3)。
每位教师的观察记录表都是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的,一开始,教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通过记录统计表,不仅锻炼了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还培养了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职业素养。
2.观察记录锻炼幼儿能力
每个班级都制作了具有本班特色的进区卡,生活区也都安排了幼儿的每日喝水记录,幼儿学着自己做好记录。通过现场插牌,锻炼了幼儿的自我安排能力,慢慢地,幼儿有了统筹安排、规划的意识。
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本不善言辞的教师,在交流沙龙中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原本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专业发展得更稳更快;对区域不感兴趣的幼儿,也逐渐参与到区域游戏中来了;幼儿由象征性地去区域摆弄材料,逐渐变成对区域活动的依赖。
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主导地位,逐渐退至适当引导点拨的隐形地位。通过合理部署材料投放,确保区域游戏顺利呈现;通过长期观察记录,保障区域游戏成功开展。教师在成长,幼儿在锻炼,师幼共享教育生活的幸福。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兹,甘第尼,福尔曼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刘霞.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