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赚钱之道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被看作是国人中最有商业头脑、最有全球视野、最贴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资本逐利趋势的一群人,他们就是会赚钱的温州人。
  
  “抱团上岸”的温州商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早确立个体经济意识的温州人,如今开始了新的创业。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创造了以家庭工业为主、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农村集镇为依托、以面向全国的小商品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骄人成绩。
  有一个关于温州人的故事:当温州人发现越来越多国人喜欢吃螃蟹的时候,以为洋人也会喜欢,便装了一船运到荷兰,结果当地海关拒绝让螃蟹入境,温州人只好把这船螃蟹倒进了附近海域,没想到,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螃蟹居然纷纷爬上了荷兰海岸,并在当地繁殖。
  温州人并没有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个笑话,记者的一位温州朋友说,他认为这些螃蟹恰恰体现了温州人的特性,无论有多困难,温州人都要上岸,而且,温州人向来都是“抱团上岸”的。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山多田少,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也无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温州人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外移来获取比在当地打工更高的回报,这便成为温州人“走遍天下”的原始动力。不断开发新的市场,也成为之后温州人经济扩张过程中不变的主题。
  在“走遍天下”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地缘关系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温州人在异乡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抱团上岸”。温州人的社会网络主要由族亲、朋友、乡邻三者编织而成,这为他们的流动和迁移、就业、融资及情感沟通等活动提供了支持。在创业过程中,“第一桶金”是来之不易的,它必须依托于足够的信任。网络使得很多温州人借助地缘关系和环环相扣的信任,在白手起家的时候通过相互之间的借贷,凑到了“第一桶金”。
  社会网络大大有助于温州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所面临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风险。有人曾经根据全国各省市合同履约率来衡量各地的商业信用度,统计显示,浙江和上海是合同履约率最高的两个地区,并由这两个地区往北或往西,履约率水平梯次下降。
  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2005年他移师南京,欲占领南京网印设备市场。初来乍到,李方源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同时,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然后在南京招兵买马。终于,借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的机会,他让不少国内企业了解到产品不错,上门推销容易多了。一传十,十传百,随着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誉的增长,不到一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脚。
  
  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
  
  温州人敢干,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温州人吃苦,这也是人所公认的事实。正是这两个事实,构成了温州人创业成功的基础。
  创业在温州已成风气,勇于创业的人在当地总人数中占较高的比率,大多数温州人都希望能努力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自己做老板。《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说,温州模式没有什么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过是人们将深藏在心底的创业致富的欲望充分释放出来,并成功地弄潮于市场经济罢了。
  温州人能吃苦,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温州人就可以在出门买不上火车票的时候就躺在人家座位底下,住不起旅馆就在路边凑合一夜。这种精神,从后来远赴海外的温州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来。
  在大纽约地区的11万温州移民中,有四万住在法拉盛,其次是布鲁克林,然后是长岛和曼哈顿中国城。最早的温州移民居住在曼哈顿地兰西街,还有第二大道28街一带。跑船的温州人,有一些给外国人做管家,会炒菜,做家务,讲粗浅的英语。慢慢赚了钱,自己做生意。当曼哈顿下城的犹太商人放弃衣厂行业的时候,精明的温州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营衣厂。这些纽约的温州老板们,也是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像普通工人一样一身工作服,满手老茧,一起上下货。
  曾有美国学者对中国学者说,对于温州人,有一点尤其令他们佩服——那就是吃苦的精神。这些温州人来了,什么技术都没有,甚至连英语都不懂。就凭着那种勤劳、孜孜不倦地干活、赚钱,不断积累财富。攒够了“第一桶金”他们就自己开店,他们都觉得自己要当老板,不甘心打工。就这样,他们竟然在美国能够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天下。这也给了他们种种生存本领和技巧。有专家认为,温州人善于流动。而只有流动,才能够碰到机会,才可以创造机会。“流动中,会跟不同的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经历。可能是流动一百次;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机会就成了。”
  
  重新认识温州人
  
  2001年之后,埋头苦干的温州人再次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注意源于相继出现的炒房团、炒煤团,经济学家惊呼,温州人正在进行从实业经营向资本运作的过渡。
  此时的温州人,已经将一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东西做到了极致。温州的打火机生产商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全球每十双皮鞋中就有一双是温州生产的……据调查,2005年温州人在国内投资、经商、办实业的为175万人,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累计投资额高达1760亿元,创办工业企业1.88万家,创办商品交易市场240个。温州人在温州以外地区所创造的生产总值,要大大超过温州本土的GDP。
  温州人会赚钱,温州民间自然集聚了大量资本,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温州全市银行存款余额高达1800多亿元,同时,据有关机构调查分析,温州居民手头还握有1000亿元左右的现金。这两个数字相加就是2800多亿元,而其中大多数是属于个人和民营企业的。令人咋舌的财富,同时也是躁动的资本。
  资本追逐利益的天性,驱赶着温州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纵横捭阖,炒房团、炒煤团不过只是温州人向产业投资领域跨升的一个现象,可以预见,消费升级、资源及供给短缺等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领域,都将是温州人的新领地。
其他文献
一副窈窕瘦小的身材,一副咖啡色的眼镜,一脸略带稚气的平和神态,一口带着四川口音的慢声细语,若不是事先看过她的有关材料,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文静的小女子竟然是一个在边城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悉数刘萍20年商场的风雨历程,还要从她单身独闯新疆说起。    17岁独闯新疆    1984年农历正月初五,当许多人家还沉浸在访亲拜友的春节欢乐气氛中时,在四川南充的一个村头,17岁的女高中毕业生刘萍一步三回头地向
期刊
杨君能是四川人,谈吐办事一副北方人的豪爽大气,凭着一股子韧劲和闯劲,在时装界经过近二十年的打拼,如今他已成为深圳市服装界的领军人物。  二十年前,杨君能在四川老家有着一份稳定而闲适的工作。但内心深处的“不安分”让杨君能无法满足这种安稳的生活,经过一番内心的斗争,他毅然辞去了家乡的工作,来到了广东东莞。起初的打工生涯是艰难辛苦的,但这丝毫没有阻挡杨君能想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两年后,杨君能当上了厂
期刊
三年前,他从未接触过品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工作三年后,他带领AOC冠捷品牌在中国成功突围,他所创造的中国模式还将被总部作为学习标杆推广到欧洲地区。  初春的北京,气温忽高忽低、天空阴霾不定,让人心情黯淡,但是中国的显示器市场却是一片春意盎然、节节攀升2006年第一季度,一线各大品牌厂商销售纷纷告捷,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厂商AOC冠捷更是爆出了3月份自有品牌23.6万台的最高销量,这对刚刚荣升为AOC
期刊
温商,从浙东南山峦低洼贫瘠地区冲出的这支商业部族,目前已在国内外拥有300万创业大军和2万多家工商企业,175万在外温州人每年创造1600亿的工业产值。是什么推动了温州人“永不停歇”的世界脚步?  8月1日,温州商人王伟胜在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斥巨资买下的“阿里巴巴商务卫视”如期开播,电视信号覆盖中东及北非地区21个阿拉伯语国家,用阿拉伯语及英语推介中国文化、旅游和商品。  而距此一周之前,经过3年上
期刊
他是感动一代中国观众的“阿信”原型田加津的儿子;他曾经把一家小小的蔬菜店打造成全球流通业巨头;他又在花甲之年亲眼见证了八佰伴的倒闭,一夜之间从身家亿万沦为一贫如洗……  现在,77岁的和田一夫带着新书来到上海准备“东山再起”,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位77岁的传奇老人?    大火烧了一切只能去泡温泉    77岁的和田一夫现在仍保持着每天工作半天的习惯,早上3点起床,看书锻炼,到6点打一小时瞌睡,
期刊
“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商人”,温州商人王伟胜对于经商一直有着自己最直接、也是最实际的理解。  但是如果你觉得电视台很赚钱,那么你可以买下它吗?中国的惯例告诉你:不可能!不过温州商人王伟胜与他的合作伙伴刘海涛却告诉你:我们可以!他们买下的是处于阿联酋迪拜城的一家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视(ALDEERTV)。  据了解,收购完成之后,这个电视台改名为“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今年1月正式拿到运营
期刊
6月26日,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宣布将自己85%的身家捐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立的基金会。这笔约370亿美元的捐款使盖茨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慈善基金会。  在近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中,人们将“慈善家”戏称为“茨善家”,也就是比尔·盖茨+慈善家的意思。“茨善家”到底怎么运行自己的基金会?该基金会公关部的艾米·赛加尔女士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领导者三大理事不是慈善专家    盖茨基金会的
期刊
2006年8月31日,首届豫商大会在郑州圆满闭幕。大会历时三天,来自海内外的600多名豫商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本届大会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政府、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这是河南省商界前所未有的一件盛事,在豫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河南是商人、商业和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河南人就有“肇牵牛车而远贾”的传统,并创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经商十八法”。被后
期刊
如果说世界企业500强的出炉是全球经济界的奥斯卡的话,那么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布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金鹰奖”2006年9月2日至3日,这一经济界的“金鹰奖”——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韦驮论坛在郑州举行。近20位部级官员、中国500强企业负责人、跨国企业代表、1200多位企业精英以及众多经济学专家出席了此次论坛。    评点·专家学者把脉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资源将难以支撑 
期刊
捕捉“近磁”商机    今年25岁的鲍晓晴曾是北京一家外企的总经理秘书兼翻译,由于工作需要,每天她的公文包里都装着许多现代化办公工具,诸如文曲星、商务通、u盘、手机、MP3等,有时还要携带录音笔和数码相机,由于出差频繁,钱包里插满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这么多东西放在一起,不仅找起来不方便,有时也会相互干扰。好几次,她发现自己新买的手机和商务通都出现了褪磁反应,这令她烦恼不已。  这还是小事,最难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