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轮椅上坚守三尺讲台的教师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光伟坐在轮椅上,慢慢将身体向右倾,忽的猛然向左一扭,右手随着惯性,“啪”的一下被甩到书桌上。肌肉无力,笔就在眼前,拿起来都有些困难,他把右手食指和中指立起来,呈人字形,向桌上的红笔“爬”过去,笔到手了,再爬回本子上。笔尖挪动,他逐字逐句圈点,这篇“标题平凡,但不空洞”,另一篇“比喻恰当,极好”……他指着自己批阅的笔记,“字好难看”,手没力气写字笔画都浮了。


  23年前,刚当中学教师时,詹光伟还能自己走动。10年过去,他拄拐,能扶着讲台勉强站着。近几年,他身体“坠崖式”下落,只能坐在轮椅上讲课,手已抬不起来。他患有“运动神经元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是一位“渐冻人”。2017年,是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语文老师,在四川泸州七中任教的第24年。

读高中时,他成了“无可救药”的“渐冻人”


  2017年5月末,天气炽热。四川省泸州七中教室里的电风扇吱吱呀呀打转,百米开外的庭院中,詹光伟穿着打底衣、线衫以及一件外套坐在轮椅上,夏天,他腿上还盖着一床花被。“渐冻症”病人怕冷,怕风。
  每节语文课前,班上力气最大的两位男生会来接詹老师去教室,将轮椅放在简易的木台上,一位字迹工整的同学代他板书。
  很少有人能在这位语文老师的课上睡着,一节40分钟的课,每隔四五分钟都有人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他读诗的时候,抑扬顿挫,情感随着声调起伏,知识点一个一个往外蹦——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有多少东西在闹?蜜蜂闹,蝴蝶闹,还有什么在闹?对,花在闹。花儿怎么闹?朱自清说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白居易说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眼”字被拉长音调,大声重复,即使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也觉得震耳。什么是“眼”,这个“闹”字,就是今天要强调的“诗眼”。
  气氛严肃沉闷时,詹光伟有的是办法逗学生笑——日暮酒醒人已远,这个日暮酒醒什么意思?好朋友都走了,我一个人喝了点国窖1573。台下哄堂大笑。
  课后的詹光伟,回到距教室100米左右的家。他的房子是学校以前的教师宿舍,在一楼,他买了下来。一回到家,便开始喝药,每天5次中药,他觉得能缓解身体水肿和疼痛。母亲端着药放到他嘴边,他大口喝完,牙齿浸染得泛黄。吃饭时,詹光伟只能颤颤巍巍地夹到面前那一碗菜,母亲总是把每一道菜轮流摆在他跟前。
  饭后,詹光伟会洗脸,家人搬一张靠背椅反着放在面前,他把手掌摊在椅背上,张开,毛巾被人放在手上,脸趴上去,从上往下碾3遍,头一直在动,手几乎不动。
  詹光伟一般会躺着午休一会儿,由于腰部完全变形,平躺半小时,便“疼得像针扎”,换成侧躺后,被压在身下那条腿,沉重得不像话。说是午休,其实根本睡不着,那种闷闷的、全身发麻的痛,身体像被无数重物压住,“躲不开,没处放”。
  读初中之前,詹光伟胖嘟嘟的,极少生病。初二开始,他发现自己跑、跳、力量,都落后于同学,体育课总是不及格,补考时怎么跑都跑不快。
  第一次在体检报告单上看到“运动神经元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字样,詹光伟正在读高中,“无药可救”,医生一脸无奈。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瘫痪。
  詹光伟坚持锻炼,走山路上学,在功课上用功。高考成绩不错。在父亲建议下,詹光伟去了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雾大,冬天冷,这个总觉得浑身发冷的男孩每天都跑步。说是“跑”,其实,比走快不了多少,一边跑一边安慰自己,多锻炼,会不会好一点?一跑就是3年。
  渐冻人的身份,曾带给詹光伟很多温暖——大学室友老干,走路时总在前头紧紧的扯着他;每次要回泸州,都有人骑车送詹光伟到新南门汽车站。
  冷漠的人也遇到过,一次,詹光伟去北京看病,登机需要别人抱着登舷梯,他担心朋友坚持不住,请求机场再派一个人帮忙搭把手,对方拒绝,“我们搞不赢”。
  这些冷的、暖的,在詹光伟的心里慢慢沉淀、内化,让他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生命。
  大学毕业后,因在校成绩好成为中学教师,不幸的是他的身体一步一步往下滑
  詹光伟大学毕业后,来刚到泸州七中,这年他21岁,身边的老师都30岁往上。在他到来之前10年,七中没有一个大学毕业能直接进校的老师,都从外地调有经验的老师。时任校长姜光炯知道他患病,但看重他“在校成绩好”,直接就签了他,“这是知遇之恩”。
  1994年的泸州七中,在人们眼里属于顶好的去处,教学成绩突出,每位老师除了每月200多元的工资,还能拿到100~200元钱的“课时费”。担心詹光伟找不到工作的家人朋友,都高兴极了。
  詹光伟教过的第一届学生张明说,那时候的詹老师,走路只有些微跛,可以自己爬楼梯,同学们不知道他患有“渐冻症”,私下里会偷偷管他叫“詹跛跛”。同学们记得,詹老师上课有一种“霸气”,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嘴里很小的一声“上课”,就会使整个教室变得安静。
  渐渐地,詹光伟开始走不稳,老摔跤。一次去教室的路上,詹光伟又扑下去了,下巴磕在水泥地板上,高领毛衣前面全是血。时任副校长张燕陪他去医院,为了逗他开心,调侃他“现在,你有两个嘴巴啦”。
  肌无力的感觉是慢慢袭来的。四肢、腰腹、胸部……禁锢随后蔓延至整个躯体。
  2004年的冬天,詹光伟彻底没办法自己走了,整晚整晚睡不着,把自己锁在家里哪儿都不想去。那时候,泸州有一句形容一个人痛苦的话叫“我都想跳沱二桥”。詹光伟自嘲,“我呢,你叫我去跳沱二桥,我都去不了”。
  詹光伟的身体开始虚胖,从80多斤增长到130多斤。从前最爱穿的牛仔衣裤,全都收进衣柜里。谈起那段时光,他说得最多的词是“挣扎”。挣扎最多的是,“我活着有什么用?”可以想见,未来的时光,“就像下台阶一样,看着自己一步一步下滑,一步一步地再糟糕,再惡化”。   4年前的一天,詹伟光被学生扶起来,扑通一声又坐了下去,再也没法站起来了,他心里却很平静:这一天,还是来了。

他觉得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却希望学生能带着他的盼望“活出色彩”


  23年中,詹光伟教过1400多名学生。从“小詹”成了“老詹”。他至今未婚,但私下里,很多学生叫他“詹爸爸”。
  有学生读大学,在学校过得不开心,给詹伟光打电话,一米八几的男孩子大哭,哭完之后很不好意思地说了句“老师,我好难过”;很多女生上大学后谈了恋爱,也要把男友带来给他“过目”,“詹老师你觉得不行,我就不要”。
  张明是詹光伟第一届学生,毕业20年了,他和詹老师每周都联系,只要有时间,便开车到校门口等老师,带出去耍。他知道,詹老师喜欢山山水水,花花草草。
  初中时期的张明,喜欢打乒乓球、踢足球、在游戏厅玩,就是不爱学习。班主任不喜欢他这样的“差生”,只要有成绩好的同学和他玩,班主任便会通知对方家长“要小心点,你家娃儿和差生走得好近”。可詹光伟从来不会看不起张明,每次都在周记里鼓励他,“你有进步,我就高兴,你爱运动,这也是优点”。
  詹光伟是严师,有学生上课睡觉,一个粉笔头扔过去砸在脑门上,特别准。他还曾持着教鞭,体罚过学生。教鞭,打坏了好几根。
  张明心里清楚,这个语文老师是恨铁不成钢,“虽然我不懂事,但我知道他对我好,他打我,我都觉得很幸福。”
  毕业后,张明才知道,詹老师患有渐冻症。从少年到中年,张明遇到困难了,总会来找詹老师聊聊,做生意失败了整宿整宿抽烟,脑海里总会想着詹老师笑眯眯的样子,然后告诉自己,哪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想想我们詹老師,这有啥子。
  站在讲台上,詹光伟想要的不只是教语文课本,而是引导大家如何理解生活,拥抱生活。
  有位女生,在家从不干家务,忽然开始回家抢着洗衣服、洗袜子,只因为“詹老师说了,淑女就是要勤快”。母亲有些不解,“教了15年都没变,老师几句话就改了”。詹光伟听说之后心里开心极了,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聊到了淑女,这孩子还真听进去了。
  坐上轮椅后,詹光伟很少离开泸州。他觉得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很多时候,他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带着他的盼望,“活出色彩”。他喜欢看到学生们不管读的学校如何,工作如何,眼睛里充盈着神采。前段时间,有个叫方皓的学生回来找詹光伟,她只读了一个护士学校,说起自己的工作“神采之飞扬,感觉心里都在开花”,詹光伟特别开心。他赞许,这样的学生,不比那些整天算题,最后读名校的学生差。
  还能行走时,詹光伟经常代表泸州七中去外校上公开课,时任校长张燕曾说:别人去讲课我不放心,人人都是一块泥巴,但你詹光伟扶在墙上,立得起。
  现在,学校年轻教师有不懂的问题,都愿意来请教詹光伟。有一个学生也当上了语文老师,一次,这位学生要参加竞赛,在詹光伟的指导下,课堂设计拿了四川省一等奖。

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好好活,只要还能动就愿意站在讲台上


  工作23年来,詹光伟取得了很多成绩——他教的第一届学生毕业考试全校第一,超过当年泸州市最好的中学泸州六中;第二届学生“考疯了”,那年的题很难,很多中学语文成绩没有一个上90分的,詹光伟教的一个班,有十几个学生考90分以上;他带的班级多数时候语文总是“毫无疑问考第一”,有位教育局局长专程托人把孩子放在他班上学习。
  至今为止,詹光伟都因重病致残,无法补办教师资格证。由于资格证缺失,他几乎得不到职称晋升,已经满足“高级教师”条件多年,却还是“中级教师”。
  詹光伟以前不是很在乎这些,年轻时,许多教辅机构想要挖他去写教辅书籍,开出优厚条件,他都拒绝,“还是喜欢三尺讲台”。那时他还能走动,有时一个月只花几百元,工资完全够用。近年来,他感觉身体“坠崖式”下落,工资3000多元,每月需支付5000元以上的医疗费。因为大多用的是中药,他不能享受慢性和重症疾病医保。每个月,詹光伟还要花3000元请护工照顾。这些多花的钱,都是他此前的积蓄,但这些积蓄眼看花不了几年了。他开始担心自己以后怎么办,现在的收入根本无力维持生活。
  詹光伟的父母都已年过七旬,根本抱不动130多斤的他。多病的母亲心里担心詹光伟,却不敢说,只是每天出门“走圈”,“强身健体,多活几天,多看他几天”。
  2017年6月10日,泸州七中搬往新校区。新校区没有教师宿舍,詹光伟可能在附近小区租房居住,由护工推着轮椅去上课。可房租从哪儿来?这又是一个新问题。
  如今,詹光伟45岁了,许多医生曾说,他只能活到40岁左右,他笑言“赚了5年”。他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好好活。他考虑过不能教书的那一刻,但“现在只要还能动,就愿意站在讲台上”。
其他文献
医术高、随叫随到、能赊账,乡村医生郑太红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13年间,郑太红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除了工作,他还要学习。最终,他贫穷、劳碌的人生在43岁时戛然而止……  从小立志当医生给穷苦人治病,长大后如愿成为村民眼中的“救命医生”  柳双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省级贫困村,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地理位置偏僻,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不少村民是贫困户。  郑太红是该村的一名村医,也就
期刊
2014年9月28日,幽默、憨厚的陕北农村小伙崔峰铭,亮相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成功牵手正在武汉大学读研的白俄罗斯美女珈琳娜,爆红网络。当时有人质疑这是在“演戏”,流言蜚语曾让崔峰铭一度十分自卑,是女友给了他追求爱情的勇气。如今,他俩比翼齐飞,2016年12月珈琳娜考回白俄罗斯读博,2017年年初崔峰铭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表演专业。他俩约定,等两人毕业后就结婚……陕北农村小伙激
期刊
忙的时候,她一个人一天要主持6场告别仪式  2017年12月的北京,清晨6点半,体感温度只有零下5摄氏度。还要再过一个小时,天才会大亮。  在大兴区殡仪馆做了10年的殡葬礼仪师,卫艳茹早已习惯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赶着不堵车,6点10分左右到达单位。然后换上工作服,戴上工牌,准备迎接一天中的“早高峰”。  不到8点,从接待家属、核对逝者基本信息、安排家属站位、将悼词组织成文,紧接着主持告别仪式……卫
期刊
谁也没有想到,通信专业毕业的高薪白领潘小波,有一天会转型干起养牛种桔子的“土差事”。  2006年,潘小波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深圳的中兴通讯公司任职。2009年,他开始担任外包经理,被外派到10多个国家建设通讯基站,年薪50多万元。潘小波人生的巨大转折是因为一个微小的际遇——一次品尝牛排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巴基斯坦品尝牛排时,惊讶地发现那里牛肉的味道竟如此不同,“一块0.75公斤的牛肉,味
期刊
记得小时候,全村都跟一家人似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大家都会义不容辞,热情、主动地前去帮一把。村里来了生人,几乎都知道是谁家的客人,忙不跌地幫助报信和引领到家里。接着是这人家待客缺啥就有人送来,包括肉啊、蛋啊和青菜,“不能让主人待客太寒酸了”。有时不巧主人不在家,邻居就会把客人领到自己家里招待。  那时,谁家娶媳妇、嫁闺女了,那是全村的喜事,家家都来人帮忙和庆贺。  偶尔,谁家发生矛盾了,街坊四邻
期刊
在广州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饶源(化名)遭遇了人生最昏暗的5天。2018年1月6日下午5时,饶源接到一个自称是经侦民警的电话,称她在北京开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涉及金额128万元,要她向警方说明情况。此后,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人陆续和她通话。这些假冒的公检法人员要求饶源筹集128万元,打入所谓的“国家账户”,待查明真相后返还。饶源信以为真,连续5天汇款85万元,等到1月11日
期刊
秋葵、山药、纳豆等一些食物,吃起来总是黏糊糊的,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口感,想方设法地去掉这些黏液,但同时也损失了它们身上最宝贵的营养。我们来看看这些黏液对健康到底有什么好处,以及怎么保留住。  秋葵。黏性成分主要是秋葵多糖,有辅助减肥、降脂等作用,其含量随着秋葵长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其中,15厘米以上的秋葵多糖含量最高,但组织纤维化严重,口感如柴。因此,建议选择4~10厘米的秋葵(4~7厘米最佳
期刊
健康检查后,看着体检单上血脂检测结果,相信有不少人会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感到忧伤,也会对医生开具的治疗意见困惑:“为什么大家都是高脂血症,治疗方案却不相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刘品明教授指出,高脂血症也有“三兄弟”,降血脂单靠饮食控制未必奏效,还需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血脂升高,有时也会“招惹”胰腺  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刘
期刊
“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2018年2月9日,距离春节还有6天,第76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三级军士长高磊的妻子高晓带着两个女儿,终于赶在春节前来到了高磊所在部队的驻地。  “全旅像高晓这样春节期间来部队过年的军嫂共有128名。”该旅旅长纪世章介绍说,这个旅是去年新组建的部队,所属8个营区大部分在高原高寒缺氧地区,很多官兵从内地平原来到青藏高原,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阻挡军嫂来队团聚的脚步。  “本
期刊
黄筌、黄居寀父子,五代至宋时蜀人,均为著名宫廷画家。他们长期供奉内廷,画风工整富丽,被宋人称为“黄家富贵”,为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标准。  刘道醇所著《圣朝名画评》,记录了一件事。黄氏父子一同为宫殿绘制禽鸟花卉壁画,由于十分逼真,当猎鹰被带入宫殿时,竟不断攻击壁画中的禽鸟。  黃氏父子花鸟画重视观察体会花鸟的形态习性,为作画“其家多养鹰鹘,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然而,也正因“多养鹰鹘”,后世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