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备战雅典奥运会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控降体重的个案实验研究,探索控降体重的系统化综合性措施并观察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提示:系统的控降体重计划、针对性的监控结合营养干预、训练干预、心理调控、管理干预的综合性控降体重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控降体重效果。
关键词:柔道;控降体重;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55-03
2003年12月,因备战雅典奥运会的需要,国家女子柔道队决定+78 kg级选手刘×降级别打-78 kg级,此时,该队员的体重为96 kg级,按照要求总降重幅度将达18 kg。面对如此形势,我们从体成份、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竞技能力、训练控制、营养干预等方面对该队员实施了系统化的控降体重个案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帮助该队员顺利完成控降体重计划,并最终获得该级别奥运会银牌。
1研究方法
1.1实验设计[1]采用个案追踪性实验研究,干预措施为自变量,干预效果为因变量,干预前后实施连续追踪测试。干预前先进行形态、体成份、血常规、生化指标、素质指标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干预前基础值。自2003年12月日开始实施干预,具体干预措施见下述。此后连续跟踪测试相关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并根据阶段干预效果评价进行干预措施的必要调整。
1.2被试刘×,26岁,女性,柔道国际健将,专业训练9 a,身高182 cm,体重96 kg。
1.3测试方法[2,3]体成份:INBODY3.0;心境状态:POMS(简式汉化版);血尿素、肌酸激酶: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细胞分类仪;血睾酮:放免计数器。素质测试:握推、负重深蹲、立定跳远、30 m跑、1 min打迂、1 min投迂。
1.4实验地点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家柔道队训练基地。生化、血常规、血睾酮、体成份在国家体育总局营养中心测试,形态、素质测试在柔道队进行。
1.5干预方法训练干预[4]、营养干预[5,6]、心理调控[7]、管理干预。
2结果
从表1结果看,刘×的体重从2003年12月10日的96 kg逐步减低至2004年4月1日的78.8 kg,与预定控重计划基本吻合;与此同时体脂比例从28.3%逐步降低至13.3%,脂肪含量降低了16.7 kg;无机盐含量未变;肌肉含量基本变化不大,4个月肌肉总重量只降低了0.5 kg,考虑到肌肉中水分含量为主,降低的肌肉重量可能是水分减少所致,肌蛋白基本没有减少;体内水分含量4个月降低了2 kg,占体重总比例的2.1%,未超过3%的标准。可以看出,此次降重主要是降低体内脂肪和少量水分,这与制定的控重计划吻合。
一般情况下,短时间较大幅度的控降体重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在体重降低的同时易于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下降,经常表现为血尿素、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血色素、血睾酮水平波动。从表2结果看,整个降重过程中,该队员身体机能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血色素与血睾酮基本呈递增趋势,血尿素、肌酸激酶水平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另外从表3结果看,该队员在整个控重期间,其体内各主要营养素含量一直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可见,整个控重过程没有对该队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到奥运会前,其血色素、血睾酮水平在营养和训练干预下反而升高,到比赛出发前,该队员的身体机能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表4结果提示,该队员的握推、负重深蹲、立定跳远、30 m跑、1 min打迂、1 min投迂等基础与专项素质水平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除第二、三阶段因降重幅度较大造成的不适应而略有下降外,此后,一直在稳步提高,到奥运会前各指标均达到最高值。此结果提示控降体重没有给该队员的身体机能和竞技能力造成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训练干预产生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如在整个较大幅度控降体重期间,该队员的基础与专项力量水平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特别是下肢爆发力、位移速度和专项动作速度有较明显改善和提高。
控降体重过程中,我们一直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趋势。从图1的POMS(心境状态测量问卷)测试结果趋势图看,整个过程中,该队员的心境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负性情绪得分较低(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正性情绪得分较高(精力、自尊),而且到奥运会前,正性情绪得分最高,反映运动员奥运会前精力充沛,比较自信,这与成功控降体重的同时竞技能力得到保持甚至提高有着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我们进行的心理干预也产生了良好效果。
3讨论
多年以来,我国很多运动员习惯在赛前1~2周采用快速减轻体重方法。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穿降体重服(涂有橡胶的运动服)进行跑步等各种训练;利用桑拿浴、蒸气浴长时间高温使身体大量发汗,从而减轻体重;服用轻泻剂;饥饿疗法——禁水禁食等[8]。这些方法都因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矿物质、糖及各种维生素而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能力,而且经常因控重计划不科学而导致控重失败,有些运动员甚至因此失去比赛机会。
在制定被试的控降体重计划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65名优秀女运动员以往控降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运动员是在赛前1~2周采用速降法进行降体重,而且最主要的降重方法是采取节食、节水加上发汗、耐力运动的方法,有60%的柔道运动员在降体重后运动能力有较明显的下降,30%的柔道运动员在降体重过程中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有15%左右的运动员因控重失败而失去比赛机会[9]。总体看,控降体重效果不理想(竞技能力下降),对运动员的健康不利。在总结以往控降体重教训的基础上,在对被试控降体重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重点分析考虑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综合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判断被试在3个月的时间内能否有效降重18 kg,而且还要坚持正常的训练;其次,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降重,如何把握降重节奏,以及降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在预定的时间内降重达标后,该队员的体能、素质与专项竞技能力能否有效保持,完成预定比赛任务。
通过2003年12月对被试身体成分、形态、素质、身体机能和专项能力的基础测试分析,我们认为该被试在3个月内控降体重18 kg是可能的,因为,该被试在96 kg体重时体脂比例为28.3%,如果体脂比例能降低到15%以下,就可减少脂肪14 kg左右,再加上3%以下的水分控制,即可完成降重目标,而且如此降重基本不会影响运动员的体能(基本不减低肌肉重量)。降低热能摄入,增加热能消耗是控降体重的公认的有效方法,通过膳食结构的调整可减少热能摄入,通过增加运动可加大热能消耗。另外,在降低热能摄入的同时增加运动负荷还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蛋白质丢失和增加蛋白质合成,有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氮平衡,同时,还可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9]。为此,我们对被试制定了3个月的控降体重计划,该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其主要原则就是通过膳食结构的调整结合运动训练计划干预来达到增加热能消耗,降低热能摄入,保持氮平衡。在膳食结构调整方面,结合营养调查结果和运动训练的需要,我们的主要出发点是降低脂肪摄入,适度控制蛋白质摄入,保持碳水化合物摄入。研究结果提示,如此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比较顺利,而且完全达到了预期的降重目标。
对如此大幅度控降体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我们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控降体重总体计划中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特别是为了避免大幅度控降体重可能导致的体能下降,我们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和竞技需要,制定了系统的体能训练干预计划。如为防止力量、速度、专项能力的下降,我们对该队员的训练计划进行了干预,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步法灵活性训练、加强躯干力量训练、加强打迂投迂的速度训练;为避免肌肉体积的增大对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强化力量耐力和神经传导速度训练,减少70%左右的负荷多组次训练的内容。表4结果提示,在有效降低体重的同时,该被试的肌肉重量没有降低,肌肉力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速度素质、专项技术能力也得到一定提高。
为防止奥运赛前如此长时程、大幅度控降体重过程中运动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心理状态监控计划,并全程专人实施心理状态调控。从认知、情绪、自信、心理放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控、调整和心理能力训练(心理定向能力、情绪控制、注意集中与转移能力、表象能力、放松能力训练等)[10]。任何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为保证运动员在长期控降体重过程中建立有利于控降体重计划实施和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干预措施来规范运动员的行为,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被试、教练员、科医人员共同努力,保证了整个控降计划的顺利实施。图1结果显示,该队员的心境状态一直比较稳定,到奥运会前呈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说明系统的心理干预和管理干预在艰苦的控降体重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正性作用的。
除了膳食结构调整,我们还制定了系统的、立体化化的营养补剂干预措施。诸多研究提示丙酮酸和左旋肉碱联合补充可促进脂肪的动员和脂肪酸的氧化。其中,丙酮酸主要促进脂肪的动员,左旋肉碱主要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以及在不不改变机体氧化能力的前提下降低血脂的水平,两者结合使用再加上运动可有效促进脂肪的燃烧,有利于降低体重[11,12]。因此,本研究中,我们综合使用丙酮酸肌酸和左旋肉碱配合必要的有氧运动来降低被试的体脂从而减轻体重。结果提示,在降体重的前三个阶段,在肌肉重量基本没有变化以及基本没有控制饮水的情况下,被试的体脂比例从28.3%降低到13.8%,而且运动能力没有受到影响,这可能与两种补剂的联合使用有关,另外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运动方式的改变也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控降体重过程中,考虑到被试的运动负荷并没有减少,而同时热量摄入有一定控制可能会造成身体机能水平的不良变化,我们又针对性地采取提高睾酮、提高血色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综合性营养措施[5,3]。从身体机能和营养素追踪测试结果看,该被试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血睾酮水平、血色素水平以及营养学指标一直保持在较稳定状态,没有出现明显大的起伏,并呈现缓慢提高的趋势。说明营养干预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该队员专项能力看,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其综合竞技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2005年4月,首次参加该级别的全国选拔赛就获得第一,5月份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该级别奥运会选拔赛获级别冠军,夺得奥运会入场券,8月份参加奥运会勇夺银牌。只所以在降重幅度这么大的情况下能保持这么高的竞技水平是与科学的降重计划和针对性的训练干预分不开的。在制定该队员的降重计划时我们就本着三个主要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在系统监控指导下实施综合降重,降重主要降脂,微量降水,不降矿物质和肌肉;降重过程中通过营养干预、心理调控、管理措施等保持身体机能的稳定,心理状态的稳定,训练与生活行为的稳定;降重计划与训练干预计划结合,在降重的同时保持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稳定并根据级别变化需要实施专项素质与竞技能力的定向提高。从操作过程和结果综合分析,我们的控降体重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结论
尽管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但作为备战奥运会特殊情况下的典型案例,本研究结果对其他重竞技等项目大赛前的控降体重计划有着一定参考意义。研究过程与结果提示:控降体重必须有系统计划,该计划应包括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训练干预、管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大幅度控降体重计划要分阶段、有步骤实施;控降体重与保持身体机能、竞技能力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冯连世,冯美云,冯纬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 杨则宜,焦颖.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科学方法及减体重后比赛期的特殊营养补充[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35-37.
[6] 归予恒,杨则宜,王爱兰.优秀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方法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4):68-73.
[7] 张力为,主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刘晓光,陈扬.运动员赛前降体重的误区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4):17-20.
[9] 邹大进.实用临床肥胖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10] 张力为,任未多.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王翔,魏源.丙酮酸补充与运动能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07-210.
[12] 李协群.左旋肉碱对竞技运动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1996,16(4):66-71.
[13] 陈吉棣,杨则宜,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0-347.第30卷第10期
关键词:柔道;控降体重;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55-03
2003年12月,因备战雅典奥运会的需要,国家女子柔道队决定+78 kg级选手刘×降级别打-78 kg级,此时,该队员的体重为96 kg级,按照要求总降重幅度将达18 kg。面对如此形势,我们从体成份、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竞技能力、训练控制、营养干预等方面对该队员实施了系统化的控降体重个案研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帮助该队员顺利完成控降体重计划,并最终获得该级别奥运会银牌。
1研究方法
1.1实验设计[1]采用个案追踪性实验研究,干预措施为自变量,干预效果为因变量,干预前后实施连续追踪测试。干预前先进行形态、体成份、血常规、生化指标、素质指标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干预前基础值。自2003年12月日开始实施干预,具体干预措施见下述。此后连续跟踪测试相关指标,观察干预效果,并根据阶段干预效果评价进行干预措施的必要调整。
1.2被试刘×,26岁,女性,柔道国际健将,专业训练9 a,身高182 cm,体重96 kg。
1.3测试方法[2,3]体成份:INBODY3.0;心境状态:POMS(简式汉化版);血尿素、肌酸激酶: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细胞分类仪;血睾酮:放免计数器。素质测试:握推、负重深蹲、立定跳远、30 m跑、1 min打迂、1 min投迂。
1.4实验地点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家柔道队训练基地。生化、血常规、血睾酮、体成份在国家体育总局营养中心测试,形态、素质测试在柔道队进行。
1.5干预方法训练干预[4]、营养干预[5,6]、心理调控[7]、管理干预。
2结果
从表1结果看,刘×的体重从2003年12月10日的96 kg逐步减低至2004年4月1日的78.8 kg,与预定控重计划基本吻合;与此同时体脂比例从28.3%逐步降低至13.3%,脂肪含量降低了16.7 kg;无机盐含量未变;肌肉含量基本变化不大,4个月肌肉总重量只降低了0.5 kg,考虑到肌肉中水分含量为主,降低的肌肉重量可能是水分减少所致,肌蛋白基本没有减少;体内水分含量4个月降低了2 kg,占体重总比例的2.1%,未超过3%的标准。可以看出,此次降重主要是降低体内脂肪和少量水分,这与制定的控重计划吻合。
一般情况下,短时间较大幅度的控降体重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在体重降低的同时易于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下降,经常表现为血尿素、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血色素、血睾酮水平波动。从表2结果看,整个降重过程中,该队员身体机能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血色素与血睾酮基本呈递增趋势,血尿素、肌酸激酶水平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另外从表3结果看,该队员在整个控重期间,其体内各主要营养素含量一直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可见,整个控重过程没有对该队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到奥运会前,其血色素、血睾酮水平在营养和训练干预下反而升高,到比赛出发前,该队员的身体机能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表4结果提示,该队员的握推、负重深蹲、立定跳远、30 m跑、1 min打迂、1 min投迂等基础与专项素质水平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除第二、三阶段因降重幅度较大造成的不适应而略有下降外,此后,一直在稳步提高,到奥运会前各指标均达到最高值。此结果提示控降体重没有给该队员的身体机能和竞技能力造成明显不良反应,而且,训练干预产生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如在整个较大幅度控降体重期间,该队员的基础与专项力量水平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特别是下肢爆发力、位移速度和专项动作速度有较明显改善和提高。
控降体重过程中,我们一直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趋势。从图1的POMS(心境状态测量问卷)测试结果趋势图看,整个过程中,该队员的心境状态一直比较稳定,负性情绪得分较低(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正性情绪得分较高(精力、自尊),而且到奥运会前,正性情绪得分最高,反映运动员奥运会前精力充沛,比较自信,这与成功控降体重的同时竞技能力得到保持甚至提高有着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我们进行的心理干预也产生了良好效果。
3讨论
多年以来,我国很多运动员习惯在赛前1~2周采用快速减轻体重方法。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穿降体重服(涂有橡胶的运动服)进行跑步等各种训练;利用桑拿浴、蒸气浴长时间高温使身体大量发汗,从而减轻体重;服用轻泻剂;饥饿疗法——禁水禁食等[8]。这些方法都因使身体失去大量水分、矿物质、糖及各种维生素而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能力,而且经常因控重计划不科学而导致控重失败,有些运动员甚至因此失去比赛机会。
在制定被试的控降体重计划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65名优秀女运动员以往控降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的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运动员是在赛前1~2周采用速降法进行降体重,而且最主要的降重方法是采取节食、节水加上发汗、耐力运动的方法,有60%的柔道运动员在降体重后运动能力有较明显的下降,30%的柔道运动员在降体重过程中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有15%左右的运动员因控重失败而失去比赛机会[9]。总体看,控降体重效果不理想(竞技能力下降),对运动员的健康不利。在总结以往控降体重教训的基础上,在对被试控降体重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重点分析考虑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在综合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判断被试在3个月的时间内能否有效降重18 kg,而且还要坚持正常的训练;其次,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降重,如何把握降重节奏,以及降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在预定的时间内降重达标后,该队员的体能、素质与专项竞技能力能否有效保持,完成预定比赛任务。
通过2003年12月对被试身体成分、形态、素质、身体机能和专项能力的基础测试分析,我们认为该被试在3个月内控降体重18 kg是可能的,因为,该被试在96 kg体重时体脂比例为28.3%,如果体脂比例能降低到15%以下,就可减少脂肪14 kg左右,再加上3%以下的水分控制,即可完成降重目标,而且如此降重基本不会影响运动员的体能(基本不减低肌肉重量)。降低热能摄入,增加热能消耗是控降体重的公认的有效方法,通过膳食结构的调整可减少热能摄入,通过增加运动可加大热能消耗。另外,在降低热能摄入的同时增加运动负荷还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蛋白质丢失和增加蛋白质合成,有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氮平衡,同时,还可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9]。为此,我们对被试制定了3个月的控降体重计划,该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其主要原则就是通过膳食结构的调整结合运动训练计划干预来达到增加热能消耗,降低热能摄入,保持氮平衡。在膳食结构调整方面,结合营养调查结果和运动训练的需要,我们的主要出发点是降低脂肪摄入,适度控制蛋白质摄入,保持碳水化合物摄入。研究结果提示,如此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比较顺利,而且完全达到了预期的降重目标。
对如此大幅度控降体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我们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控降体重总体计划中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特别是为了避免大幅度控降体重可能导致的体能下降,我们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和竞技需要,制定了系统的体能训练干预计划。如为防止力量、速度、专项能力的下降,我们对该队员的训练计划进行了干预,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步法灵活性训练、加强躯干力量训练、加强打迂投迂的速度训练;为避免肌肉体积的增大对力量训练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强化力量耐力和神经传导速度训练,减少70%左右的负荷多组次训练的内容。表4结果提示,在有效降低体重的同时,该被试的肌肉重量没有降低,肌肉力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速度素质、专项技术能力也得到一定提高。
为防止奥运赛前如此长时程、大幅度控降体重过程中运动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心理状态监控计划,并全程专人实施心理状态调控。从认知、情绪、自信、心理放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控、调整和心理能力训练(心理定向能力、情绪控制、注意集中与转移能力、表象能力、放松能力训练等)[10]。任何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为保证运动员在长期控降体重过程中建立有利于控降体重计划实施和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干预措施来规范运动员的行为,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被试、教练员、科医人员共同努力,保证了整个控降计划的顺利实施。图1结果显示,该队员的心境状态一直比较稳定,到奥运会前呈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说明系统的心理干预和管理干预在艰苦的控降体重过程中是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正性作用的。
除了膳食结构调整,我们还制定了系统的、立体化化的营养补剂干预措施。诸多研究提示丙酮酸和左旋肉碱联合补充可促进脂肪的动员和脂肪酸的氧化。其中,丙酮酸主要促进脂肪的动员,左旋肉碱主要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以及在不不改变机体氧化能力的前提下降低血脂的水平,两者结合使用再加上运动可有效促进脂肪的燃烧,有利于降低体重[11,12]。因此,本研究中,我们综合使用丙酮酸肌酸和左旋肉碱配合必要的有氧运动来降低被试的体脂从而减轻体重。结果提示,在降体重的前三个阶段,在肌肉重量基本没有变化以及基本没有控制饮水的情况下,被试的体脂比例从28.3%降低到13.8%,而且运动能力没有受到影响,这可能与两种补剂的联合使用有关,另外膳食结构的调整和运动方式的改变也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控降体重过程中,考虑到被试的运动负荷并没有减少,而同时热量摄入有一定控制可能会造成身体机能水平的不良变化,我们又针对性地采取提高睾酮、提高血色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综合性营养措施[5,3]。从身体机能和营养素追踪测试结果看,该被试在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血睾酮水平、血色素水平以及营养学指标一直保持在较稳定状态,没有出现明显大的起伏,并呈现缓慢提高的趋势。说明营养干预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该队员专项能力看,整个控降体重过程中,其综合竞技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2005年4月,首次参加该级别的全国选拔赛就获得第一,5月份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该级别奥运会选拔赛获级别冠军,夺得奥运会入场券,8月份参加奥运会勇夺银牌。只所以在降重幅度这么大的情况下能保持这么高的竞技水平是与科学的降重计划和针对性的训练干预分不开的。在制定该队员的降重计划时我们就本着三个主要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在系统监控指导下实施综合降重,降重主要降脂,微量降水,不降矿物质和肌肉;降重过程中通过营养干预、心理调控、管理措施等保持身体机能的稳定,心理状态的稳定,训练与生活行为的稳定;降重计划与训练干预计划结合,在降重的同时保持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稳定并根据级别变化需要实施专项素质与竞技能力的定向提高。从操作过程和结果综合分析,我们的控降体重计划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4结论
尽管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但作为备战奥运会特殊情况下的典型案例,本研究结果对其他重竞技等项目大赛前的控降体重计划有着一定参考意义。研究过程与结果提示:控降体重必须有系统计划,该计划应包括营养干预、心理干预、训练干预、管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大幅度控降体重计划要分阶段、有步骤实施;控降体重与保持身体机能、竞技能力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冯连世,冯美云,冯纬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 杨则宜,焦颖.运动员减、控体重的科学方法及减体重后比赛期的特殊营养补充[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5):35-37.
[6] 归予恒,杨则宜,王爱兰.优秀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方法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4):68-73.
[7] 张力为,主译.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刘晓光,陈扬.运动员赛前降体重的误区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4):17-20.
[9] 邹大进.实用临床肥胖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10] 张力为,任未多.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王翔,魏源.丙酮酸补充与运动能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07-210.
[12] 李协群.左旋肉碱对竞技运动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1996,16(4):66-71.
[13] 陈吉棣,杨则宜,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0-347.第30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