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帝国”负债扩张危机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能够活到90岁的话,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们公司的总价值不会低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今年4月份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郭广昌如是说。这位自称“巴菲特门徒”的复星集团掌门人立志要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第二个伯克希尔·哈撒韦。
  按照郭广昌模仿巴菲特“保险+投资”的经营设想,随着保险板块在复星集团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复星集团正逐步过渡成以保险公司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公司。日前,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等5家“复星系”成员参股新华保险,再度在保险领域迈出一大步。
  需要注意的是,其高负债扩张也隐含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一直以来复星集团的偿债能力都饱受外界质疑。
  复星集团举牌新华保险短期内难控股
  8月10日,新华保险披露《关于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复星集团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于8月8日通过集中交易方式买入55万股新华保险H股股份,约占新华保险总股本的0.02%。此次增持过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等5名“复星系”成员共持有新华保险H股股份高达1.56亿股,占总股本的5.01%——复星集团实现了对新华保险的首次举牌。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复星集团对新华保险的举牌并非偶然,其实在近两年,复星集团一直在香港市场“低调”增持新华保险。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截至2014年12月19日,复星集团持有新华保险的股份数量为7246.20万股,到了2015年11月12日,这一数字悄然攀升至1.02亿股。
  对于举牌新华保险的原因,复星集团在《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表示,增持主要是出于对新华保险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将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新华保险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等因素,决定何时增持及具体增持比例。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复星集团控股新华保险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从新华保险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来看,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以33.14%和31.34%的持股比例牢牢盘踞新华保险第一、第二大股东席位,复星集团短期内接手新华保险几无可能。
  只是,复星集团依仗旗下众多的保险平台,与新华保险在业务上达成合作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资料显示,除了最新参股的新华保险外,“复星系”已经斩获了包括永安财险、香港鼎睿再保险公司在内的8家海内外保险平台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复星集团举牌新华保险的过程中也有“复星系”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的身影,并在复星集团5.01%的持股比例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其中,复星国际于2014年收购的葡萄牙保险机构Fidelidade占比1.43%,而香港鼎睿再保险公司也同样持有新华保险0.44%的股权。
  投资扩张嫁接低成本资金
  随着在保险领域不断扩张,保险板块俨然成为复星集团在实体产业投资之外的另一大增长点。《红周刊》记者梳理复星集团的保险版图后发现,自2007年复星集团斥资4.69亿元收购永安保险第一次涉足保险行业起,保险业务在复星集团内部所占比重正逐年提高。
  根据复星国际2013年的年报数据,彼时保险业务的总资产仅有54.48亿元,占集团总资产比重不足3%,但是到了2014年末,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34.8%,2015年保险板块占总资产比重更是进一步攀升至44.6%——占据了复星集团半壁江山。复星国际2015年年报显示,复星集团旗下保险板块总资产金额达人民币1806亿元,根据这项数据,复星集团的保险规模早已赶超前海人寿同期1553.56亿元的总资产水平,步入国内保险公司前列。
  作为复星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对保险行业情有独钟并非没有原因,这位常以“巴菲特门徒”自居的复星帝国掌门人,多次公开表示出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投资”双轮驱动模式的追捧。按照郭广昌的设想,随着保险板块在复星集团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复星集团在逐步过渡成以保险公司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同时,充裕的保险资金将为复星集团的投资扩张嫁接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2015年末,复星集团保险可投资资产超过1600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536.1亿元,保险板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为21.04亿元,同比增长88.4%。
  在复星国际2015年报《致股东的信》中,郭广昌更是直言对保险资金“天然高杠杆率”的推崇,并表示复星集团会“充分利用控股的产业上市公司、保险公司及基金等不同层次投资平台来帮助控制集团的资本支出。”
  对于复星集团借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扩张,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复星集团动用自有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扩张有其自身的优势。“总体而言,利用自有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扩张会比银行贷款和发债的融资成本更加低廉;此外,寿险险种的负债期限较长,流动性也相对更强,复星集团利用寿险资金可以从事长期投资。”而《红周刊》记者同时发现,复星集团近期举牌的新华保险就是一家纯寿险公司,由此来看,复星集团参股新华保险,无疑会对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提供更多的协同机会。
  长期稳定、成本低廉的保险资金来源,对于喜欢“玩大手笔”的复星集团而言再合适不过了,手持巨额保险资金的复星集团,近年来在海外市场上也是频频斥资强悍扩张。记者了解到,在今年7月份最后一周中,复星集团密集披露了4宗海外收购案,其中,复星医药斥资12.61亿美元收购印度制药公司Gland Pharma的交易被认为是中国药企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另外还包括复星国际全资收购英国狼队足球俱乐部;复星集团收购巴西房地产投资公司Rio Bravo;复星国际拟出资不超过2.4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非国有银行BCP16.7%的股权。
  偿债能力受质疑
  追溯复星集团的成长轨迹不难看出,投资扩张的同时,在经济周期的发展中把握优势行业和优势公司是复星集团的“强项”。从咨询到医药、地产起家,积累早期资本后投资重工业,再到近年打造保险金融平台,复星集团的“保险+投资”的发展路径逐渐成形。   值得肯定的是,多年以来的强悍并购铸造了复星帝国万亿市值,但问题在于,在复星集团高负债扩张的同时也隐含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一直以来复星集团的偿债能力都饱受外界质疑。
  《红周刊》记者发现,复星集团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因并购频繁一直维持高位。Wind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复星国际资产负债率均不低于55%,近两年更是达到75%以上。
  资产结构失调并非复星国际独有问题,这是“复星系”上市公司的普遍情况。记者发现,A股上市的复星医药资本结构也出现了偿债及流动性问题。复星医药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复星医药总资产382.01亿元,同比增加8.11%,而流动资产较年初减少3.91%。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21.79%,显然流动资产占比过小;此外,代表复星医药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仅为0.76和0.61,已经连续3年下滑。这些数据显示出复星医药处于非常危险的边缘,这或将成为其当前最大的隐忧。
  其实,资产结构失衡也引起了复星集团层面的注意。为了力争降低企业层面的资产负债率,复星集团已于数月前宣布将系统推进轻资产战略,提升信用评级至投资级以上,并加大已投项目的退出力度。资料显示,复星集团已通过分众传媒私有化收回5.5亿美元,并通过退出德国BHF银行项目收回2.2亿欧元;此外,复星国际已发出了有关旗下美国保险公司Ironshore准备在美国纽交所或纳斯达克IPO的公告,而复星集团旗下的旅游业龙头Club Med也有在国内上市的打算。
  对此,郭广昌在复星国际2015年度的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比降低负债率更重要的是降低负债成本,今年内部指标之一是负债成本下降0.5%。“复星还会加大推动引进投资企业的上市,以激活企业整体流动性,确保资产安全。”复星集团CEO梁信军也认为,集团层面降低财务杠杆、提升评级,将有助于保险板块获得更高的自然杠杆率,两者相得益彰。
  不过,即便复星集团作出了诸多调降财务杠杆的努力,标准普尔在今年年中依然宣布把复星国际的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标准普尔认为,虽然复星国际在短期内或将减缓实施激进的收购,专注巩固整合现有的投资,但财务杠杆大幅下降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当然,复星集团面临的更大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复星集团总资产稳定上升的同时,不稳定的政商关系成为复星集团等民营企业无法逾越的鸿沟。去年12月,“复星系”上市公司公告郭广昌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后,有传言称与复星集团有关的各家银行在紧急排查相关的资产风险。当时有银行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复星系在国内外关联公司众多,投资领域甚广,负债率较高,风险敞口偏大,从测算来看,复星整体的风险敞口超过500亿元。
  依靠政商关系获得扩张便利不失为当前民企热衷的发展模式,但如果政商关系倒塌,那便是民企之困。同样,民营企业受到大型银行的鼎力支持可以借机四处收购、攻城略地,但负债率也随着贷款总额水涨船高,一旦企业或管理层出现不确定性,银行的支持就会立刻土崩瓦解,而这往往是压跨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显然,复星之前扩张过快的后遗症也将会逐步暴露出来。
其他文献
产业新城领军企业华夏幸福8月16日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1至6月份,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176.05亿元,同比增长4.3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57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增幅稳居同行业前列。公司行业排名比去年同期提升3名,位居第7。  预收锁定未来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华夏幸福共完成销售额584.34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75%,同时
期刊
7月8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3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这是今年证监会下发的第10批IPO批文,同时,也是今年下发的批文中数量最多的一次。由此,今年以来证监会下发的IPO批文数量达到了83家,新股发行出现实质性提速,但中签率目前暂时还没有出现因新股发行数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次获得批文的企业中上交所有6家,分别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超讯通信技
期刊
今年年初过会的江阴银行,7月22日拿到了发行批文,即将登陆深交所,这意味着A股将迎来首家农商行的降临。江阴银行表示,他们的成功上市对于其谋求已久的“立足江阴、践行普惠金融标杆银行”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凡意义,长远而言,本行各项业务的拓展将获得实质支撑。这种支撑将传导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农村和中小微企业身上。  农商行价值“再发现”  江阴银行拔得头筹  长期以来,农商行因为受地域、管理、技术水平、人才和
期刊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广电网络的建设运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数据专网业务以及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开发与经营。公司不断探索有线电视“村村通”的长效机制,采用光纤干线网开口引接支线技术实现沿途各乡镇、村屯有线电视联网,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区)、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拥有丰富的用户资源,有线电视网络已成为公司视频、音频、数据业务的全业务承载网。  注重自主研发创新
期刊
金科娱乐(300459):2015年12月公司宣布将通过并购重组,打造第二主业文化娱乐产业,并制定了以移动游戏为切入点,构建互联网文化生态圈的战略。2016年6月,公司宣布 拟设立总额达32亿元的娱乐文化并购基金。2016年8月4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向董事会提交了10转20的的半年度分配预案,公司表示,分配预案增强了公司股票流动性、优化了股本 结构,让广大投资者参与和分享公司发展经营成果,与公司经营
期刊
大华股份(002236):公司日前发布2016年中期报告,报告期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0亿元,同比增长42.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0亿元,同比增长53.03%。公司 国内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销量大幅攀升;公司海外分支机构遍及亚太、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持续挖掘高端需求,毛利率不断提升。基于视频监控核心技术,公司发 展机器视觉、民用市场、智能汽车电子领域,探索监控与图像
期刊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达“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指标,全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15%,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8%。在此背景下,换热器龙头企业之一宏盛股份8月16日的首次公开发行代表了持续几年的在“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小巨人”企业迎来阶段性突破,也预示着“小而散”状况突出的换热器行业正从规模发展向规模和质量效益并重的方向转换。宏盛股份表示,公司将依托核心技术和规模化发展助力“美丽中国”。  节能环保产业龙
期刊
新界泵业(002532):公司是国内农用泵行业第一品牌,公司农用泵产销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积极的营销手段 ,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依靠遍布全国的一、二级经销商渠道优势,公司已经具备了持续提高其市场份额的竞争优势。此外,近年来公司已经形成了农用泵 、污水泵、净水泵等多条产品线,同时,子公司博华环境的水处理业务正在逐步放量。
期刊
为什么要说国企改革股?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看新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多次都在说国企改革的事情,而且还一再说改革一定要成功,因为它事关国家全局和转型的成败。国家高层这么重视国企改革的事情,那么反映到资本市场,一定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变化,而且国企改革一定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革后的国企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带动国家转型,从初级产业迈向高新产业,为国家产业升级做出榜样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
期刊
编者按:一直被冠以京津冀概念股的廊坊发展,因恒大的举牌近期股价飞涨,然而廊坊发展本身的经营业务却乏善可陈,甚至财务堪忧。京津冀概念股的重头戏就是土地储备,而廊坊发展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公司今年的中报显示,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贸易收入、服务收入和网站服务,而且业绩连年亏损。而廊坊发展的控股股东廊坊控股旗下多达30余万亩的土地储备,但却一直未对廊坊发展伸出援助之手。而随着恒大对廊坊发展的举牌,廊坊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