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对作品整体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以及演奏技巧的把握等三个大的方面讲述莫扎特《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
[关键词]莫扎特 协奏曲 结构与风格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20179-01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古典主义作曲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歌剧、交响曲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协奏曲方面也是名声显赫的。他一生共创作了40余首协奏曲,涉及到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其中小提琴协奏曲有8首,以前5首最为著名,被称为“五首萨尔茨堡协奏曲”。在这五首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古往今来它同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演奏家们开演奏会和录制唱片的首选曲目。
在协奏曲的创作上,莫扎特对这种体裁形式的确立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要是继承了维瓦尔第的“快慢快”的形式,吸收了巴赫的创作成就,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1.第一乐章是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由乐队奏出第一呈示部,出现两个建立在主调上的主题,第二呈示部由独奏声部和乐队共同奏出,再次奏出两个主题,并可能有新主题产生。这一乐章突出独奏与乐队的对比。乐章结束附有华彩乐段,突出炫技性。
2.二乐章类似于抒情的咏叹调,慢板,旋律如歌。
3.三乐章一般是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常采用民歌主题,带有炫技性和明朗的生活气息。
除此之外,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有他的独特之处:首先,他强调独奏声部的作用,使独奏乐器同整个乐队处于平起平坐的对话地位。独奏声部经常迫使乐队只起到一种伴奏的、配角作用;其次,他写作的目的是悦人耳目,演奏技巧大家都能接受。所以说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技巧与音效完美结合体。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莫扎特《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A大调”) 的演奏。
一、整体结构和风格的把握
这首作品作于1775年12月20日,是“五首萨尔茨堡协奏曲”中的最后一首,虽然五首乐曲出自一年完成,但这步作品的风格却明显不同于前四首。不同之处是前四首作品中都带有法国风格,而“A大调”却带有浓厚的德国色彩,它的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朝气。全曲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爽朗的快板,A大调,4/4拍,奏鸣曲式。乐曲由乐队齐奏开始,奏出呈示部,在乐队呈示部与独奏呈示部之间,插入了一段由独奏小提琴主奏的慢板序奏。这时独奏声部在高音区,乐队声部在中音区,整体的音乐感觉构成一幅朦胧的背景,有一种妩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随着音乐的进行突然被打断,当呈示部再次出现时,音乐感觉豁然开朗。独奏声部没有重复乐队呈示部的主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音乐形象。展开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小调的基础上,情绪比呈示部暗淡些,既富有爱情的意味,又蕴含着伤感的色彩。第二部分建立在大调的基础上,音乐明朗、流畅、动力性强。这一乐章在演奏时,分句要清楚、广阔,演奏要很有把握,用节奏重音突出热情的充满生命力的主题。第二乐章,慢板,E大调,2/4拍。莫扎特的作品中,极少用E大调,这里用的目的是表达一种平静。与第三、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的慢板相比较,乐章中激情洋溢的紧张度和饱满的感情都是突出的。本乐章特点是莫扎特式的器乐旋律及其深度和力量,表现了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活动。乐章两个主题在性格上对比不强,都是柔和,优美、富于表情的主题。这一乐章演奏时要沉着、镇定,其中的八分音符要演奏的很慢,否则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奏就会很急促,并破坏旋律表现性。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的回旋曲第三部曲式A大调3/4拍。第一部分是一首回旋曲,主要主题是一个优雅的舞曲,第二部分转为快板,节拍由3/4变为3/4,调性为A小调,呈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舞蹈场面,这里面富于变化,与乐章两端的优雅的舞曲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又回到第一部分的速度。这一乐章的小步舞曲的主题应该演奏的亲切感人,声音柔和,严格按照谱面演奏。
二、技巧方面的把握
古曲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比任何别的音乐都更加要求演奏中的均衡和分寸。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难以演奏,关键就在几个方面:
(一)音型感觉的处理
1.四分音符。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四分音符是构成乐章的基本要素。它不仅是指单一的这种音符形式,还代表一种音符组合的感觉。例如作品49小节,这里虽然全是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但在演奏时每四个一组的第一个音,都要略微有点加强的感觉,这样会明显的体会到四分音符节奏的律动感。类似的例子还有第53小节,58小节,106,147小节等等很多。
2.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在“A大调”中的演奏法有两种:一种是连弓;另外一种是顿弓。作品中的八分音符不是标有连线就是圆点或者小尖劈。这里讲的顿弓对力度要求很严,要细腻、飘逸、流畅,切忌压死弓子。例如:73至96小节这其中的八分音符就要这样处理。
3.十六分音符。在演奏莫扎特作品中出现的不带连线的十六分音符时,通常用两种方法演奏。在“A大调”中,用的则是连续的快速分弓。用这种方法演奏就要求演奏者要拉的绝对平均、精确。但是往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抢”,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弓与弦的接触,加宽运弓的弓段来控制演奏的速度。
4.对于音符时值的把握。莫扎特作品的主要特征是轻快、活泼。而这种轻快的感觉在作品的演奏中就体现在对音符时值的把握上。如在演奏某些音符的时候,不用把它们时值一丝不差的死奏出来,特别是速度较快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例如:63、65、67小节中的第一个四分音符应该奏成八分音符的感觉;而74小节的前二个八分音符就要奏成顿弓的感觉,短促轻巧富有弹性。
除缩短之外,有的地方还需扩大。例如:第一乐章89、91小节开始的一组十六分音符。因为前一小节结束时弓子已经处于接近弓根的部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用甩弓解决,可是甩弓又容易造成突出的音头,从而破坏音乐的统性,所以对甩弓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
(二)左手技巧
对于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来说,左手技巧要相对简单一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换把。莫扎特作品典雅,对音准的要求更为精确,常常出现换把会对这种典雅产生破坏。因此在演奏“A大调”以及莫扎特其他作品的时候要尽量小心,换把时尽可能不留痕迹或尽量少用换把。
2.揉弦。揉弦在作品演奏中的运用是比较普遍的。在“A大调”演奏中,揉弦的分寸要把握好,要跟着音乐的发展表情走,随着强弱起伏调节。做到既不过分强烈,又不是平淡无奇,符合莫扎特式的音乐风格,不温不火,清闲活泼又不失典雅。
3.手指的平均。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要做到平均,就一定要左手放松,动作灵敏。许多人由于持琴过紧,导致左手僵硬,演奏时的速度和均匀度就大打折扣。
4.指法。对于指法的选择上要慎重,根本的出发点要建立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自己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便于演奏而又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变动。指法的变动要便于快速演奏,要避免过多的换把和换弦,良好的指法,有助于获得好的音色。
(三)演奏时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
1.节奏方面。莫扎特作品中最主要特征是节奏脉搏的自然匀起。但在他的作品中却找不到类似于古典主义以前的千篇一律的节奏,不会有从头至尾都用单一音型。莫扎特的创作虽受巴赫的影响,但他的旋律在这方面开始走向多样化,他的作品在每一个细节(动机)的配合和联系及其整体的和谐性是非常完美的。
莫扎特的旋律简洁明快,旋律线条运用音阶式的进行和分解三和弦,调性功能始终贯穿在作品中。切分节奏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但并不是直接写在谱面上,而是一种律动的感觉。
2.速度方面。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歌唱性、流动性,这就要求演奏者不可以拖拖拉拉,也不能过快,过快就显得不自然,从而失去了作品特有的典雅。
(四)运弓力度方面
莫扎特的音乐的力度是相对较平的,没有突强或突弱也没有ff或pp。作曲家对力度表现的要求很细腻,要有抒情性,歌唱性和丰富的层次。在演奏时要做到动作的灵敏和轻快,所以要充分利用重力,而不需要多余的压力。要感觉到右手有种下垂感,把右臂的重量通过弓与弦的接触传到弦上,与弦贴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利用压力来调节强弱,这样运弓可以保持一种良好放松状态,不会使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五)其他演奏细节
第一乐章,从第54小节到60小节,虽然结构差不多,每小节都标有“>”但在演奏时是一种每小节渐强的感觉,到58小节时就达到了一个顶点,然后要把透明响亮的音乐坚持到60小节。待乐曲进行到74小节的时候出现了一段问答形式的solo,这里用mf和p的交替演奏来表达。到了118小节了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带有一些忧郁,演奏时要比较安静平稳。
第二乐章,第49小节和52小节要有明显对比,f要拉的有力,p则要非常柔和。
第三乐章,78--82小节的前4小节要拉的非常有力,从82往后的几个小节要拉的亲切委婉。180187小节要把重音拉的特别清楚。
总体来讲,莫扎特的这首作品构思朴实,简单,内容独特新颖,里面包涵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风格和土耳其音乐风格,是一部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莫扎特之魂》,趙鑫珊、周玉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2]《小提琴经典作品的演奏解释》,[匈]莱奥波尔德·奥厄著,谌国璋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如何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波]Z.费林斯基著,史大正译,A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关键词]莫扎特 协奏曲 结构与风格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20179-01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奥地利古典主义作曲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在歌剧、交响曲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协奏曲方面也是名声显赫的。他一生共创作了40余首协奏曲,涉及到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其中小提琴协奏曲有8首,以前5首最为著名,被称为“五首萨尔茨堡协奏曲”。在这五首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古往今来它同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演奏家们开演奏会和录制唱片的首选曲目。
在协奏曲的创作上,莫扎特对这种体裁形式的确立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要是继承了维瓦尔第的“快慢快”的形式,吸收了巴赫的创作成就,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1.第一乐章是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由乐队奏出第一呈示部,出现两个建立在主调上的主题,第二呈示部由独奏声部和乐队共同奏出,再次奏出两个主题,并可能有新主题产生。这一乐章突出独奏与乐队的对比。乐章结束附有华彩乐段,突出炫技性。
2.二乐章类似于抒情的咏叹调,慢板,旋律如歌。
3.三乐章一般是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常采用民歌主题,带有炫技性和明朗的生活气息。
除此之外,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有他的独特之处:首先,他强调独奏声部的作用,使独奏乐器同整个乐队处于平起平坐的对话地位。独奏声部经常迫使乐队只起到一种伴奏的、配角作用;其次,他写作的目的是悦人耳目,演奏技巧大家都能接受。所以说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技巧与音效完美结合体。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莫扎特《A大调(作品219)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A大调”) 的演奏。
一、整体结构和风格的把握
这首作品作于1775年12月20日,是“五首萨尔茨堡协奏曲”中的最后一首,虽然五首乐曲出自一年完成,但这步作品的风格却明显不同于前四首。不同之处是前四首作品中都带有法国风格,而“A大调”却带有浓厚的德国色彩,它的旋律线条流畅,富有朝气。全曲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爽朗的快板,A大调,4/4拍,奏鸣曲式。乐曲由乐队齐奏开始,奏出呈示部,在乐队呈示部与独奏呈示部之间,插入了一段由独奏小提琴主奏的慢板序奏。这时独奏声部在高音区,乐队声部在中音区,整体的音乐感觉构成一幅朦胧的背景,有一种妩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随着音乐的进行突然被打断,当呈示部再次出现时,音乐感觉豁然开朗。独奏声部没有重复乐队呈示部的主题,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音乐形象。展开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小调的基础上,情绪比呈示部暗淡些,既富有爱情的意味,又蕴含着伤感的色彩。第二部分建立在大调的基础上,音乐明朗、流畅、动力性强。这一乐章在演奏时,分句要清楚、广阔,演奏要很有把握,用节奏重音突出热情的充满生命力的主题。第二乐章,慢板,E大调,2/4拍。莫扎特的作品中,极少用E大调,这里用的目的是表达一种平静。与第三、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的慢板相比较,乐章中激情洋溢的紧张度和饱满的感情都是突出的。本乐章特点是莫扎特式的器乐旋律及其深度和力量,表现了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活动。乐章两个主题在性格上对比不强,都是柔和,优美、富于表情的主题。这一乐章演奏时要沉着、镇定,其中的八分音符要演奏的很慢,否则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奏就会很急促,并破坏旋律表现性。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的回旋曲第三部曲式A大调3/4拍。第一部分是一首回旋曲,主要主题是一个优雅的舞曲,第二部分转为快板,节拍由3/4变为3/4,调性为A小调,呈现出一幅欢快热闹的舞蹈场面,这里面富于变化,与乐章两端的优雅的舞曲形成对比,最后,乐曲又回到第一部分的速度。这一乐章的小步舞曲的主题应该演奏的亲切感人,声音柔和,严格按照谱面演奏。
二、技巧方面的把握
古曲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比任何别的音乐都更加要求演奏中的均衡和分寸。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难以演奏,关键就在几个方面:
(一)音型感觉的处理
1.四分音符。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四分音符是构成乐章的基本要素。它不仅是指单一的这种音符形式,还代表一种音符组合的感觉。例如作品49小节,这里虽然全是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但在演奏时每四个一组的第一个音,都要略微有点加强的感觉,这样会明显的体会到四分音符节奏的律动感。类似的例子还有第53小节,58小节,106,147小节等等很多。
2.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在“A大调”中的演奏法有两种:一种是连弓;另外一种是顿弓。作品中的八分音符不是标有连线就是圆点或者小尖劈。这里讲的顿弓对力度要求很严,要细腻、飘逸、流畅,切忌压死弓子。例如:73至96小节这其中的八分音符就要这样处理。
3.十六分音符。在演奏莫扎特作品中出现的不带连线的十六分音符时,通常用两种方法演奏。在“A大调”中,用的则是连续的快速分弓。用这种方法演奏就要求演奏者要拉的绝对平均、精确。但是往往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抢”,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弓与弦的接触,加宽运弓的弓段来控制演奏的速度。
4.对于音符时值的把握。莫扎特作品的主要特征是轻快、活泼。而这种轻快的感觉在作品的演奏中就体现在对音符时值的把握上。如在演奏某些音符的时候,不用把它们时值一丝不差的死奏出来,特别是速度较快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例如:63、65、67小节中的第一个四分音符应该奏成八分音符的感觉;而74小节的前二个八分音符就要奏成顿弓的感觉,短促轻巧富有弹性。
除缩短之外,有的地方还需扩大。例如:第一乐章89、91小节开始的一组十六分音符。因为前一小节结束时弓子已经处于接近弓根的部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用甩弓解决,可是甩弓又容易造成突出的音头,从而破坏音乐的统性,所以对甩弓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
(二)左手技巧
对于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来说,左手技巧要相对简单一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换把。莫扎特作品典雅,对音准的要求更为精确,常常出现换把会对这种典雅产生破坏。因此在演奏“A大调”以及莫扎特其他作品的时候要尽量小心,换把时尽可能不留痕迹或尽量少用换把。
2.揉弦。揉弦在作品演奏中的运用是比较普遍的。在“A大调”演奏中,揉弦的分寸要把握好,要跟着音乐的发展表情走,随着强弱起伏调节。做到既不过分强烈,又不是平淡无奇,符合莫扎特式的音乐风格,不温不火,清闲活泼又不失典雅。
3.手指的平均。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要做到平均,就一定要左手放松,动作灵敏。许多人由于持琴过紧,导致左手僵硬,演奏时的速度和均匀度就大打折扣。
4.指法。对于指法的选择上要慎重,根本的出发点要建立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自己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便于演奏而又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变动。指法的变动要便于快速演奏,要避免过多的换把和换弦,良好的指法,有助于获得好的音色。
(三)演奏时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
1.节奏方面。莫扎特作品中最主要特征是节奏脉搏的自然匀起。但在他的作品中却找不到类似于古典主义以前的千篇一律的节奏,不会有从头至尾都用单一音型。莫扎特的创作虽受巴赫的影响,但他的旋律在这方面开始走向多样化,他的作品在每一个细节(动机)的配合和联系及其整体的和谐性是非常完美的。
莫扎特的旋律简洁明快,旋律线条运用音阶式的进行和分解三和弦,调性功能始终贯穿在作品中。切分节奏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但并不是直接写在谱面上,而是一种律动的感觉。
2.速度方面。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歌唱性、流动性,这就要求演奏者不可以拖拖拉拉,也不能过快,过快就显得不自然,从而失去了作品特有的典雅。
(四)运弓力度方面
莫扎特的音乐的力度是相对较平的,没有突强或突弱也没有ff或pp。作曲家对力度表现的要求很细腻,要有抒情性,歌唱性和丰富的层次。在演奏时要做到动作的灵敏和轻快,所以要充分利用重力,而不需要多余的压力。要感觉到右手有种下垂感,把右臂的重量通过弓与弦的接触传到弦上,与弦贴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利用压力来调节强弱,这样运弓可以保持一种良好放松状态,不会使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五)其他演奏细节
第一乐章,从第54小节到60小节,虽然结构差不多,每小节都标有“>”但在演奏时是一种每小节渐强的感觉,到58小节时就达到了一个顶点,然后要把透明响亮的音乐坚持到60小节。待乐曲进行到74小节的时候出现了一段问答形式的solo,这里用mf和p的交替演奏来表达。到了118小节了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带有一些忧郁,演奏时要比较安静平稳。
第二乐章,第49小节和52小节要有明显对比,f要拉的有力,p则要非常柔和。
第三乐章,78--82小节的前4小节要拉的非常有力,从82往后的几个小节要拉的亲切委婉。180187小节要把重音拉的特别清楚。
总体来讲,莫扎特的这首作品构思朴实,简单,内容独特新颖,里面包涵匈牙利、吉卜赛人的音乐风格和土耳其音乐风格,是一部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莫扎特之魂》,趙鑫珊、周玉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2]《小提琴经典作品的演奏解释》,[匈]莱奥波尔德·奥厄著,谌国璋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如何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波]Z.费林斯基著,史大正译,A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