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力和时空留给学生,提供学生
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表述、读书、讨论等多种
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
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便于自学的科学。”
可见,兴趣对于学好一门功课,掌握科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作
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想方设
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
月、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时说:“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
看年历卡片能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但是如果没有年历
卡片,你能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不信?咱们试试
看。只要你说出年份,老师就能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
年。”这时同学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马上
准确地做出判断。学生经过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
奇:“老师没看我的年历卡怎么会知道我们年历卡上的年份是
闰年还是平年?到底怎么回事?”心里疑惑不解,很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想弄个水落石出,学生产生了好奇,进而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形成自主參与的心向。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
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
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解决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时,先让学生想一想:用
什么方法可以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做,用三角板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它们有什么特点;最后让
学生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通过想、比、量、做、议,自己
探索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供机会,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启迪学生参与的动机,又要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去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创造学
生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真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的关键之处。在进行质数、合数这一内容的练习时,教
师说:“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又说:“凡是合
数学号的同学都站起来。”虽然这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但
都是学生思维正确与否的一种无声的验证,最后问:“全班同学
都站起过一次吗?”1号学生说:“不对,只有我一个人没站起
来过,因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大家兴奋至极。
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
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
积极构建过程。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学
习的保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展现操作过程,在“做”中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加
强操作活动,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例
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一课,教师为每个学生准
备两种不同规格的小棒各8根,当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的边长特征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正方
形各一个。学生在操作时就要边思考,摆正方形要选择同一种
规格的4根小棒,摆长方形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小棒各两根,操
作时即使学生开始选错了,也会在操作中自我纠正。这样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而且培养
了自主创新意识。
2.展现表述过程,在“说”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多
给学生留有说的空间,让学生去讲,通过探讨性的思维活动,
开拓思路,相互撞击思维的火花,加速认识过程。尽可能做
到,学生能说、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
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只有这样,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让
给学生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看书指导,在“看”中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
依据自学提纲学会看书,明白书上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抓住重
点部分,理解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自学习
惯,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在不断探寻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正确的教法选择。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其所思所想,留
给学生足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提供参与的机会,加强学法指
导,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推理、独立自主地探索,真正做到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不断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麒麟小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力和时空留给学生,提供学生
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表述、读书、讨论等多种
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
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便于自学的科学。”
可见,兴趣对于学好一门功课,掌握科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作
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想方设
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
月、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时说:“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
看年历卡片能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但是如果没有年历
卡片,你能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不信?咱们试试
看。只要你说出年份,老师就能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
年。”这时同学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马上
准确地做出判断。学生经过验证,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
奇:“老师没看我的年历卡怎么会知道我们年历卡上的年份是
闰年还是平年?到底怎么回事?”心里疑惑不解,很想知道其
中的奥秘,想弄个水落石出,学生产生了好奇,进而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形成自主參与的心向。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
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
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解决乃至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时,先让学生想一想:用
什么方法可以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做,用三角板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它们有什么特点;最后让
学生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
方。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通过想、比、量、做、议,自己
探索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供机会,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启迪学生参与的动机,又要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去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创造学
生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真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
主体作用的关键之处。在进行质数、合数这一内容的练习时,教
师说:“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又说:“凡是合
数学号的同学都站起来。”虽然这只是一站一坐的简单动作,但
都是学生思维正确与否的一种无声的验证,最后问:“全班同学
都站起过一次吗?”1号学生说:“不对,只有我一个人没站起
来过,因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大家兴奋至极。
四、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
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
积极构建过程。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学
习的保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展现操作过程,在“做”中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加
强操作活动,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例
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一课,教师为每个学生准
备两种不同规格的小棒各8根,当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的边长特征时,让学生自己选择,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正方
形各一个。学生在操作时就要边思考,摆正方形要选择同一种
规格的4根小棒,摆长方形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小棒各两根,操
作时即使学生开始选错了,也会在操作中自我纠正。这样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而且培养
了自主创新意识。
2.展现表述过程,在“说”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要多
给学生留有说的空间,让学生去讲,通过探讨性的思维活动,
开拓思路,相互撞击思维的火花,加速认识过程。尽可能做
到,学生能说、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
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只有这样,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让
给学生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看书指导,在“看”中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
依据自学提纲学会看书,明白书上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抓住重
点部分,理解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学会思考的方法,养成自学习
惯,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在不断探寻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正确的教法选择。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其所思所想,留
给学生足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提供参与的机会,加强学法指
导,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推理、独立自主地探索,真正做到
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不断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麒麟小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