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和谐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以校园为中心,调整校园内部各种关系以及校园与周边环境和整个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公正、合理、合法、有序、并能够使教学、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和状态。当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向高教战线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进意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谐校园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取得了可喜的佳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和谐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政治效果不理想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校园内师生员工具有好的精神面貌,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但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不到位,有的完成任务式的开展教学,教学效果差,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的作用不明显,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中。
2.2注重专业素质培养,轻视品德培养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但是有些高校,过于看重专业课,认为这是关系学校就业的关键问题,因此比较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不注重品德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重才轻德”的思想严重,认为只要教好书,上好课,传授好知识,就是一位好老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关自己的事,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去管。而学生则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以后就能找份好工作,思想政治课这个应付应付就过去了。
2.3后勤服务有待提高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后勤的管理和服务非常重要,它为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部分高校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的数量配备不够,素质不高,干部配备上对学历的要求、素质的要求、能力的要求较低,导致对教育思想的理解不深刻,往往全局意识不够,重效益、轻质量,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后勤服务与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2.4校园人文环境不和谐
校园人文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有的高校对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缺少文化氛围,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报栏、橱窗、雕塑、文化走廊、文化小区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二是文化活动作用不明显,大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党团组织的活动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大学生社团、论坛等大学生自我教育基地作用不明显;三是学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讲座甚少,使得学生、教师学习有所局限,无法引领和激励教师、学生向科学前沿迈进。
3 对策与建议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就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高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3.2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激励性政策,引导和激励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积极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保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心投入到建设和谐校园的大潮中来。此外,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的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具备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和素质基础。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统一规划,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本身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培养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出谋划策出计出力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
3.3优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外环境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高校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而且外部环境的因素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因此,我们必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它包括国家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总和,即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学生保障体系等。微观环境则主要指的是:微观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为直接和最为具体的一种环境要素,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为明显,最容易被师生员工所感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特定的微观环境中才能得以开展。通过优化内外环境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以校园为中心,调整校园内部各种关系以及校园与周边环境和整个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公正、合理、合法、有序、并能够使教学、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和状态。当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向高教战线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进意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谐校园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取得了可喜的佳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和谐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政治效果不理想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校园内师生员工具有好的精神面貌,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但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不到位,有的完成任务式的开展教学,教学效果差,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的作用不明显,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中。
2.2注重专业素质培养,轻视品德培养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但是有些高校,过于看重专业课,认为这是关系学校就业的关键问题,因此比较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不注重品德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重才轻德”的思想严重,认为只要教好书,上好课,传授好知识,就是一位好老师,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关自己的事,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去管。而学生则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以后就能找份好工作,思想政治课这个应付应付就过去了。
2.3后勤服务有待提高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后勤的管理和服务非常重要,它为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部分高校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的数量配备不够,素质不高,干部配备上对学历的要求、素质的要求、能力的要求较低,导致对教育思想的理解不深刻,往往全局意识不够,重效益、轻质量,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后勤服务与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2.4校园人文环境不和谐
校园人文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有的高校对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缺少文化氛围,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报栏、橱窗、雕塑、文化走廊、文化小区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二是文化活动作用不明显,大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党团组织的活动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大学生社团、论坛等大学生自我教育基地作用不明显;三是学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讲座甚少,使得学生、教师学习有所局限,无法引领和激励教师、学生向科学前沿迈进。
3 对策与建议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就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高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3.2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然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激励性政策,引导和激励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积极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保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心投入到建设和谐校园的大潮中来。此外,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的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具备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和素质基础。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统一规划,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本身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培养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出谋划策出计出力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
3.3优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外环境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高校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而且外部环境的因素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因此,我们必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它包括国家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总和,即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学生保障体系等。微观环境则主要指的是:微观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为直接和最为具体的一种环境要素,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为明显,最容易被师生员工所感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特定的微观环境中才能得以开展。通过优化内外环境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