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陵百丈高,沅江千里长。桃花源“捕鱼为业”的武陵渔川,将峰谷的宁静、山崖的沉思、鸟兽的啼鸣和森林的绿色之众美集于一身,从水溪到夷望溪,江中有十螺绿洲,啸傲急流;险崖有斜阳古道,楚山樵客;绝南(山)(献)有蛮烟瘴海,秦庙钟鼓;峭壁有望江亭榭,汉代悬棺;洞穴有风泉吞吐,晋唐文章……永远闪耀着历史和文化的光芒。历代著名的文豪武将如涉江的屈原、征蛮的马援、访祖的陶潜、流放的李白、谪守的王昌龄、贬官的刘禹锡、宦游的袁宏道、寻源的李渔……抚孤松而盘桓,临清流而赋诗。这一连串日夜奔涌着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遗迹无不增添了她的凝重。沅水两岸那极富湘西民居特色的吊脚木楼是憩息的家园,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春暖花开时节,在水溪的黄闻矶,乘坐“渔父”号游船溯江而上,探访伏波将军南征的遗迹,别有一番情趣。
“武陵丹霞”营盘洲沉浮在远远的船头。洲与钦山十二峰隔江对峙。洲四面环水,形势险要。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1年)盛夏,马援征“五溪蛮”途中曾在此安营扎寨。
站在船头,但见沅江北岸绝壁星布许多方形石洞,传说悬棺所葬为马援征“蛮”得瘟病而死的伏波将士。眺望保存较好的尚有8窟,据说还遗有几根森森白骨,精神与武陵同在,灵魂与沅江长流……
船过悬棺崖。仙蛙石半露于急流漩涡中,每逢江水暴涨,浪遏其岩,响似轻雷,声如蛙鼓。又形似一只巨型青蛙,昂首鼓睛,势欲远眺捕捉飞虫,又像是在回忆悠悠岁月。
远远望见马援石室高悬在“千佛头”山腰。凿在悬崖峭壁上的两处石窟,离地高2米,深3米,宽1.5米。洞口上方凿有人字形导水沟。简练,凝韵。《九域志》载:“桃源钦山有马援所凿二石室”,即此,为马将军避暑遗迹。“七星”像七颗星星镶嵌在马援石室东北崖壁上,曲径如垂,形势险峻。马援驻军营盘洲,黑夜于洞间点灯以迷惑对方。现存六窟保存完好。
船抵穿石。即古松梁山。又名白壁湾,也叫空舲峡,景名“穿石缭青”,为马援渡军之处。洞高150米,宽30余米。岩腰南北洞穿,半含天日。“云即穿石入,水复穿石出”,其上风籁传空,下则泉流不断。三面临江,双峰峭立。舟行峰下,势欲倾压。明人袁宏道在《由水溪至水心崖》中激赏“山水如在镜面,缭青萦白,千里一规。”其形其景犹胜漓江象鼻山。
船泊夷望山下。山高约150米,扼守在夷望溪与沅水交汇处。孤竦中流,四围峻绝。外望屏蔽群峰,内看构成双峡,岩腰分为两峰,如菡萏并蒂,耸峙千仞,入骨空清。岩纹斑驳,月光碧影。袁宏道赞:“环石皆水,环水皆山,周遭映带,以相逼而奇。”
在砥柱的水心寨下汲汇烹茶。待小酌时,船已回程数十里。游船顺流绕了几个大水湾后,远远地望见桃源山头倚崖而筑、临渊羡鱼之“武陵渔郎客舍”平面屋顶上——典雅大气的风雨亭壁立千仞之上,马蹄形的连廊临江设置可凭可依栏杆、靠背栏杆及可坐可憩通长坐板也依稀可辨。遥想游客站在观日台上欣赏潇湘八景之一白鲢洲头高悬的一轮秋阳,还有洲尾形似牛轭之水湾及洲外沅江中流各浮的一轮渔村夕照,既可欣赏被誉为“沅江三日浮”的天象景观,又可回味江总书记1995年3月24日视察桃花源莅临潇湘第一阁——水府阁所作“辽阔”之评价。当别有一番风味吧?
水府阁下就是问津亭。也许,在进入桃花源之时对寻访仙源有一番“问津”的意愿,在人生旅途中对前景诸事也会要来一番“问津”的感悟吧?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总是耐人咀嚼,给人以挖掘不尽的启迪。
(责任编辑/韩春萌)
春暖花开时节,在水溪的黄闻矶,乘坐“渔父”号游船溯江而上,探访伏波将军南征的遗迹,别有一番情趣。
“武陵丹霞”营盘洲沉浮在远远的船头。洲与钦山十二峰隔江对峙。洲四面环水,形势险要。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1年)盛夏,马援征“五溪蛮”途中曾在此安营扎寨。
站在船头,但见沅江北岸绝壁星布许多方形石洞,传说悬棺所葬为马援征“蛮”得瘟病而死的伏波将士。眺望保存较好的尚有8窟,据说还遗有几根森森白骨,精神与武陵同在,灵魂与沅江长流……
船过悬棺崖。仙蛙石半露于急流漩涡中,每逢江水暴涨,浪遏其岩,响似轻雷,声如蛙鼓。又形似一只巨型青蛙,昂首鼓睛,势欲远眺捕捉飞虫,又像是在回忆悠悠岁月。
远远望见马援石室高悬在“千佛头”山腰。凿在悬崖峭壁上的两处石窟,离地高2米,深3米,宽1.5米。洞口上方凿有人字形导水沟。简练,凝韵。《九域志》载:“桃源钦山有马援所凿二石室”,即此,为马将军避暑遗迹。“七星”像七颗星星镶嵌在马援石室东北崖壁上,曲径如垂,形势险峻。马援驻军营盘洲,黑夜于洞间点灯以迷惑对方。现存六窟保存完好。
船抵穿石。即古松梁山。又名白壁湾,也叫空舲峡,景名“穿石缭青”,为马援渡军之处。洞高150米,宽30余米。岩腰南北洞穿,半含天日。“云即穿石入,水复穿石出”,其上风籁传空,下则泉流不断。三面临江,双峰峭立。舟行峰下,势欲倾压。明人袁宏道在《由水溪至水心崖》中激赏“山水如在镜面,缭青萦白,千里一规。”其形其景犹胜漓江象鼻山。
船泊夷望山下。山高约150米,扼守在夷望溪与沅水交汇处。孤竦中流,四围峻绝。外望屏蔽群峰,内看构成双峡,岩腰分为两峰,如菡萏并蒂,耸峙千仞,入骨空清。岩纹斑驳,月光碧影。袁宏道赞:“环石皆水,环水皆山,周遭映带,以相逼而奇。”
在砥柱的水心寨下汲汇烹茶。待小酌时,船已回程数十里。游船顺流绕了几个大水湾后,远远地望见桃源山头倚崖而筑、临渊羡鱼之“武陵渔郎客舍”平面屋顶上——典雅大气的风雨亭壁立千仞之上,马蹄形的连廊临江设置可凭可依栏杆、靠背栏杆及可坐可憩通长坐板也依稀可辨。遥想游客站在观日台上欣赏潇湘八景之一白鲢洲头高悬的一轮秋阳,还有洲尾形似牛轭之水湾及洲外沅江中流各浮的一轮渔村夕照,既可欣赏被誉为“沅江三日浮”的天象景观,又可回味江总书记1995年3月24日视察桃花源莅临潇湘第一阁——水府阁所作“辽阔”之评价。当别有一番风味吧?
水府阁下就是问津亭。也许,在进入桃花源之时对寻访仙源有一番“问津”的意愿,在人生旅途中对前景诸事也会要来一番“问津”的感悟吧?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总是耐人咀嚼,给人以挖掘不尽的启迪。
(责任编辑/韩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