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改良Blalock-Taussing分流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期改良Blalock-Tausing分流术后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2例新生儿行改良Blalock-Tausing术,年龄(12.3±8.0)天(1~29天),体质量(3.2±0.4)kg(2.3~4.1 kg)。附带手术方式保留动脉导管未闭开放3例,右心室减压手术(肺动脉闭式扩张/跨瓣环补片)12例,B-T管道环缩2例,动脉导管未闭环缩1例。

结果

12例院内死亡,占28.6%(12/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量、术前等待时间、术前代谢性酸中毒(代酸)/休克、术中肺血来源多样化、管道/体质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高剂量以及术后非计划性干预是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术前代酸/休克、管道/体质量、IS是手术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新生儿改良Blalock-Taussing术后病死率高。维护术前状态,及时手术干预,选择合理管道大小,术后循环状态稳定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其他文献
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一种选择性置换病变的角膜内皮,同时保留正常的角膜上皮和基质层的手术,目前已逐渐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而被广泛用于治疗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角膜内皮移植术后内皮细胞丢失数量明显少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是维持角膜透明及提示植片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术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对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术后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
目的探讨人突变Lumican转基因小鼠角膜组织中小分子亮氨酸蛋白聚糖(SLRP)成员mRNA水平表达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只(雌雄各5只)人突变Lumican转基因小鼠作为实验组,选取10只(雌雄各5只)同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转基因小鼠Lumican基因突变位点为cDNA 569T>C,使第199位氨基酸由亮氨酸突变为脯氨酸(L99P)。8周龄时脱颈法处死入组小鼠,摘取
目的研究外源性视锥视杆细胞同源盒(CRX)基因是否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源性干细胞向光感受器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实验研究。体外培养、扩增出生5~7 d昆明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无血清培养去分化为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鉴定Müller细胞(GS和Vimentin)和干细胞(Nestin和Sox2)标志物的表达。取第2代祖细胞分为3个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采用只含
近年来紫外线A-核黄素胶原交联术在眼科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临床及基础研究数据显示其可显著提高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临床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角膜扩张性病变、角膜溃疡等疾病,而进一步的研究是利用其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从而找到防控进行性近视眼的新方法。本文以紫外线A-核黄素角巩膜胶原交联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重点,对角巩膜胶原交联术的应用前景、争论焦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开展治疗提供
期刊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负压脱失的原因,并分析其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的患者信息,术中发生负压脱失的患眼纳入负压脱失组,与负压脱失组同日行SMILE但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屈光度及视力。负压脱失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白塞氏病患者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总结不同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反复多次行单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仅1例生存,病死率83%。5例患者为第1次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严重瓣周漏的患者,第2次行改良的Bentall手术(带瓣管道左心室流出道置入手术),术后2例死亡,病死率40%,其中1
目的分析术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果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小婴儿心脏手术后脑功能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CHD且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小婴儿(≤3个月)。利用脑功能监护仪监测并分析术后aEEG,比较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8%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9%显示为重度异常,27.4%的病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