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节一般是在农历二三月里,公历则是在4月5日前后。
说到清明节,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寒食节,时间在清明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祭扫坟墓的习俗。到了宋元时期,寒食便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上巳(sì)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站不起来。
他的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重耳喝,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隐居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已离家隐居到山里去了。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光了高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诏告全国,每年这天不许点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上山拜祭,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诏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Q博士: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颈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颔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在尾联中,诗人感叹道:不论贤愚, 到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又與颈联的万物复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每到清明节,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扫墓、祭祀之类的事情,心情似乎显得很沉重。你可知道,清明不仅有祭祀扫坟怀念先人的意义,又有踏青游玩的韵味。人们在清明时节纷纷走出户外,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cù jū)、植树、放风筝、插柳、戴柳、斗鸡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桩为架,再用皮绳绑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冒险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说到清明节,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寒食节,时间在清明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祭扫坟墓的习俗。到了宋元时期,寒食便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上巳(sì)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站不起来。
他的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重耳喝,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隐居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已离家隐居到山里去了。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光了高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诏告全国,每年这天不许点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上山拜祭,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诏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Q博士: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颈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颔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在尾联中,诗人感叹道:不论贤愚, 到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又與颈联的万物复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
每到清明节,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扫墓、祭祀之类的事情,心情似乎显得很沉重。你可知道,清明不仅有祭祀扫坟怀念先人的意义,又有踏青游玩的韵味。人们在清明时节纷纷走出户外,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cù jū)、植树、放风筝、插柳、戴柳、斗鸡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桩为架,再用皮绳绑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冒险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