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其实,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很多,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反复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关雎》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略加点拨,就能明白本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注重想象
古诗词言简而义丰,且有很强的画面感,我常常提醒我的学生,品析诗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古诗中有好多的篇目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非常之美,如何引导学生来体味这种美呢?我惯常的做法是想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目倾听,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这样描绘脑海中的画面:堤岸春水初平,白云轻轻舒展,贴近在碧蓝的湖面,黄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盈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绿茵的草长得刚刚没马蹄……看,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的认识还会肤浅吗?
三.再现意境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若要欣赏诗歌,必须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四.领悟情感
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但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例如:《饮酒》《行路难》《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是不能深刻地了解作品本身的。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教杜甫的《春望》,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诵读,比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优国优民的情感,引起了共鸣。
吴小丽,教师,现居湖北云梦。
一.反复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关雎》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略加点拨,就能明白本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注重想象
古诗词言简而义丰,且有很强的画面感,我常常提醒我的学生,品析诗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古诗中有好多的篇目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非常之美,如何引导学生来体味这种美呢?我惯常的做法是想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目倾听,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例如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这样描绘脑海中的画面:堤岸春水初平,白云轻轻舒展,贴近在碧蓝的湖面,黄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盈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绿茵的草长得刚刚没马蹄……看,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的认识还会肤浅吗?
三.再现意境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若要欣赏诗歌,必须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四.领悟情感
古诗词情感的感悟,必须立足于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化。随着对语言的感悟,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也不断升华内化。但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及其表现手法,例如:《饮酒》《行路难》《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是不能深刻地了解作品本身的。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教杜甫的《春望》,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诵读,比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自然体会到诗人爱国爱家、优国优民的情感,引起了共鸣。
吴小丽,教师,现居湖北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