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在华夏、东夷、南蛮、北狄、西戎部族未形成以前,东方(今山东)、西方(潼关以西)的氏族就开始了艰难的迁徙。如“九河神女”华胥氏族就有裔支由山东、河南而徒入陕西蓝田,遗迹有“华胥渚”。到了东方太昊伏羲氏、女娲氏与西方炎帝神农氏时期,迁徒规模渐大。炎帝支族共工由陕西渭水流域,沿黄河徙入河南,再达豫东的辉县,依服于女娲氏。《路史》记载:共工与女娲氏战,女娲氏战胜后,其支族西迁入陕西平利县,又北迁入临潼及其周围地区。蓝田、骊山、潼关、黄龙、长安等地均有女娲、伏羲氏的遗迹。到了东方少昊、西方黄帝(今陕西北部)与炎帝后裔榆罔(今宝鸡地区)时期,西方二族沿洛水、渭水至黄河,再分别沿黄河北、黄河南迁入河北及河南,又共同徙入山东。后来在少昊、贵尤部族挤迫下,又分别返至今河北啄鹿、河南淮阳。其后在经历蛋尤与共工(后裔)及榆阁,黄帝与共工、黄帝与榆阁的战争后,黄帝、炎帝、蛋尤、少昊部落成员互为融合,形成华夏族。这也就是黄帝、少昊后,东方部落长撷项至舜,为何能入居中原,成为华夏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原因。少昊后裔颧项筑都邑于河南棋阳;濒项裔支帝誉都于河南很师;尧舜则建都邑于晋南,逐渐向西迁移。尧舜大“臣,东夷族部落长皋陶、伯益及禹等,作士、主虞、作水官有功,得舜封“爵”封“土”(实为故地赐封),伯益以封秦地(今河南范县)而称秦人、秦族、秦古国。同时舜又封赢姓秦人支族于耿乡(今山西河津县)。《国都城记》云:“耿,赢姓国也。舜又封伯益支族于梁(今陕西韩城)。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日:“梁氏,伯益治水封于梁。”又封伯益近亲胞族皋陶支族于阮(今甘肃径川县东南)。从此,秦人东起范县,西至径川,黄河、汾水、渭水、径水流域,在这广阔的领域区,开始有了秦人的足迹。秦人由此而与夏人、商人、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夏朝后秦人迁徙、发展、升降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