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很有益的,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新教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通过一学年的名著教学,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 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名著推介课(读前导读课)、读中交流指导课、成果汇报展示课。一般来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二、各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名著推介课(读前导读课)
名著推介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基本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展示书名。推荐课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一般来说,可用动画视频、插图、歌曲、猜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随机展示阅读书名。
2.目录激趣,巧妙荐读。设置悬念是推荐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绍,巧用书评,目录激趣,问题质疑等。
3.精选片段,初步感受。书中人物描写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的句段,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阅读的欲望。
4.制定计划,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读书计划可依据所读作品的篇幅灵活制定。首先,分阅读小组,推举组长,制定好本组的阅读计划。其次,保障课外阅读时间,每天坚持看课外书30分钟,要求每位学生记好读书笔记,多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再次,每周下午阅读课作为阅读交流课,交流各自一周来阅读的心得和感受。
(二)读中交流指导课
读中交流指导课,即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有效课堂交流指导的课。基本模式如下:
1.回顾书本,畅谈收获。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作品内容,进行必要的概述。可以让学生谈谈弄清作品主要讲了什么,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作者叙述的脉络;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对于作品主要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清人物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了解人物的大体经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提出困惑,质疑问难。课堂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存疑再读——解释疑难。
3.精选话题,深入指导。继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收获、质疑问难后,教师需要精选话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作品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内涵到表达方式进行评论,解读作品的深刻意蕴。
4.提出的话题要能引导学生呈现思维历程。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让倾听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体验分享的乐趣,逐步养成追根究源的阅读习惯。
5.总结收获,激励再读。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交流、引领,学生才和经典作品真正相遇,他们话题的认同与碰撞、互动与融通得到最大效应的同化。通过读中的交流指导,会激励学生再次走进书本,学生的视角就会被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课堂的最后,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为后面的成果展示课做准备。
(三) 成果汇报课
通常情况下,成果展示课是学生读完一本或一类书之后的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展示,如自己设计的书签、摘抄本、读书笔记、自创绘本、手抄报小卡片、思维导图、圈点批注、积累(金句、 锦句)、读后感交流、语音汇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展板等。静态读书成果可放置于教室读书角、走廊、楼道等处,定期更换。
动态成果展示则以课堂或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为舞台,展示形式有竞赛、闯关、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课前5~10分钟讲述汇报展示、课前5~10分钟课件汇报展示等,展示学生深度阅读成果,引领学生走向人物心灵世界,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基本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展示,樂于展示。
2.自主展示,适时评议。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低、中年段的学生可用表演、朗读、小组对抗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拉开成果展示的序幕,教师对于学生展示时的突出表现及闪光点,应适时表扬激励,提高学生自信心。而高年段的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层次应稍高些,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进行文本鉴赏、书评、比较阅读,并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点拨提升,将话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联系亲身体验谈自己的认识。有条件的学生可请家长及小助手合作主持,让每一次展示都有高质量。
3.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当堂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多元评价,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小组及学生个人的读书成果,也可发奖状、新书等作为优胜者的奖品,或者把展示活动的电子照片赠送给每个参与者作为纪念品。一本书读完也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阅读的后续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相关主题的诗文选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以此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教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化导读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586)。
(责编 侯 芳)
一、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通过一学年的名著教学,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 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名著推介课(读前导读课)、读中交流指导课、成果汇报展示课。一般来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二、各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名著推介课(读前导读课)
名著推介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向课外。基本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展示书名。推荐课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一般来说,可用动画视频、插图、歌曲、猜谜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随机展示阅读书名。
2.目录激趣,巧妙荐读。设置悬念是推荐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绍,巧用书评,目录激趣,问题质疑等。
3.精选片段,初步感受。书中人物描写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的句段,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阅读的欲望。
4.制定计划,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将阅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读书计划可依据所读作品的篇幅灵活制定。首先,分阅读小组,推举组长,制定好本组的阅读计划。其次,保障课外阅读时间,每天坚持看课外书30分钟,要求每位学生记好读书笔记,多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再次,每周下午阅读课作为阅读交流课,交流各自一周来阅读的心得和感受。
(二)读中交流指导课
读中交流指导课,即主要针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进行有效课堂交流指导的课。基本模式如下:
1.回顾书本,畅谈收获。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作品内容,进行必要的概述。可以让学生谈谈弄清作品主要讲了什么,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作者叙述的脉络;也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对于作品主要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清人物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了解人物的大体经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提出困惑,质疑问难。课堂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感悟的回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无论是字词或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还是写作各方面的问题都可提出来,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为:自读——质疑问难——教师点拨——存疑再读——解释疑难。
3.精选话题,深入指导。继学生充分交流阅读收获、质疑问难后,教师需要精选话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作品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内涵到表达方式进行评论,解读作品的深刻意蕴。
4.提出的话题要能引导学生呈现思维历程。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让倾听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体验分享的乐趣,逐步养成追根究源的阅读习惯。
5.总结收获,激励再读。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交流、引领,学生才和经典作品真正相遇,他们话题的认同与碰撞、互动与融通得到最大效应的同化。通过读中的交流指导,会激励学生再次走进书本,学生的视角就会被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课堂的最后,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为后面的成果展示课做准备。
(三) 成果汇报课
通常情况下,成果展示课是学生读完一本或一类书之后的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展示,如自己设计的书签、摘抄本、读书笔记、自创绘本、手抄报小卡片、思维导图、圈点批注、积累(金句、 锦句)、读后感交流、语音汇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展板等。静态读书成果可放置于教室读书角、走廊、楼道等处,定期更换。
动态成果展示则以课堂或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为舞台,展示形式有竞赛、闯关、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课前5~10分钟讲述汇报展示、课前5~10分钟课件汇报展示等,展示学生深度阅读成果,引领学生走向人物心灵世界,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基本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或有趣的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展示,樂于展示。
2.自主展示,适时评议。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低、中年段的学生可用表演、朗读、小组对抗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拉开成果展示的序幕,教师对于学生展示时的突出表现及闪光点,应适时表扬激励,提高学生自信心。而高年段的学生的读书成果展示层次应稍高些,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进行文本鉴赏、书评、比较阅读,并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以活动的形式巧妙连接,点拨提升,将话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联系亲身体验谈自己的认识。有条件的学生可请家长及小助手合作主持,让每一次展示都有高质量。
3.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当堂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多元评价,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小组及学生个人的读书成果,也可发奖状、新书等作为优胜者的奖品,或者把展示活动的电子照片赠送给每个参与者作为纪念品。一本书读完也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阅读的后续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相关主题的诗文选读,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以此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新教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化导读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586)。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