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的文化基础课,其学科特点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纲明确提出,中职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媒介,是其他一切科目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语文学不好,由于缺乏理解力、思维混乱、词不达意,那么他的专业课的学习很难走远,与人交际也会大大受阻,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作为一门脱胎于普教的公共文化课,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的是一个困窘的境地。
一.必须面对一群集体不想学的学生,也必须承担应有的学科责任,中职语文处境艰难
中职校就业班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基本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归纳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且不自信;作文错别字多,文句不通,表意不明,思想空虚苍白。总之,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甚至厌倦文化课的学习。进入中职校后,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其多年的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他们变得懒于学习与思考。
然而,对于一些令社会失望的毕业生,中职语文教学也必须承担应有的学科责任。
中职学校肩负着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然而有许多毕业生能力欠缺,素养很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创业的需要,跟语文学科有直接关系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口头表达能力差
有些毕业生普通话说不好,木讷少言,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不能与外界很好地沟通,因而也就没法获得社会的认同。
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
有些学生不重视写字,很多毕业生写的字字歪歪扭扭,错字连篇,甚至无法辨认,也就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更谈不上学识和素养。
第三,书面写作能力差
许多学生写文章观点不明,层次混乱,病句连篇;不懂日常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和基本格式,甚至连简单的条据、书信、通知、记录、计划等都不会拟写,因而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教育不是简单的外部引导和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任何外部的作用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精神活动才能转化为教育。
因而,如何使学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具备学习其他学科及走出校门所应具备的理解、倾听及表达等能力,是职中语文老师目前最困惑,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心中尴尬的形象
当下社会节奏快、诱惑多,“快餐文化”“无厘头文化”、“网络恶搞”流行,文学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自甘堕落”对语文教学造成了釜底抽薪的恶果。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我们的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时,会发现语文课上所说的仿佛天外之音,也只有课本里说说罢了,什么“赤壁赋”,什么“祥林嫂”,什么“讲讲事实求是”,跟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现实实不相干。语文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的“另类”,多愁善感,无病呻吟,好像是个私塾先生,尽说些“教人不懂,老掉牙”的东西。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和灵魂的家园,现在却一步步沦陷,真令人叹息!
三.中职语文学科在学校学科中的尴尬地位
中职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其地位不言而喻。在职业学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被日益凸显,中职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很多中职的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往往把学习重点聚焦在专业课程上,语文课程的地位逐渐降低,语文教学被忽视。
四.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中职语文如何突围
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没能随学生的实际变化而做适当调整,以本为本,采取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或者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策略,习惯于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库”,忽视语文课外拓展和师生互动,及思想的碰撞和交融,缺乏职教特色,导致课堂一潭死水。
而衡量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职教语文教学更快地走向深渊。期中或期末考试,往往是一张试卷,考察字的音形意,一两个现代文及古文阅读,多个专业学生通用,语文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然而,学生的考分经常不及格。难不成,学了这么多年,连字也不认识,文章也看不懂,话也不会说,作文也不会写了?真搞不懂,语文到底学的是什么!
与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枯燥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考试形式及评价机制,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也脱离了各专业的实际,不但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促进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五.盲目的教学整合加剧了课堂的任意性,中职语文何去何从
语文教学内容向来缺乏科学的严格的规定,任意性的问题最为突出,又没有科学的指导,所以整合出来的课堂 “精彩纷呈”。
有的教师看重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就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美学课;看重语文与专业相结合的,就把语文课上成了绘画课,多媒体课……
中职教师在大学里没有学过该如何去从课文中去剥离出语文的教学知识,不论是水平上,还是精力上、事实上,教师很少具备独立的从教材中开发出教学资源的能力,大部分仍是在习惯的“教课文”,所以,“精彩纷呈”的“教课文”的背后,是语文教师无奈的彷徨,是学生语文知识日益弱化,语文素养的逐渐降低。
中职语文教学的困窘境地一直冰冷的存在着。面对浮躁的现实,我们以直观、直觉、内省、体悟为特点的东方文化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中职语文教师的痛还将长期存在,纷争、批判也还将长期存在。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2] 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
[3] 李山林.《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
[4] 布鲁诺.《教育过程》.
作为一门脱胎于普教的公共文化课,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的是一个困窘的境地。
一.必须面对一群集体不想学的学生,也必须承担应有的学科责任,中职语文处境艰难
中职校就业班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基本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归纳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欠缺,且不自信;作文错别字多,文句不通,表意不明,思想空虚苍白。总之,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甚至厌倦文化课的学习。进入中职校后,没有了中高考的压力,其多年的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他们变得懒于学习与思考。
然而,对于一些令社会失望的毕业生,中职语文教学也必须承担应有的学科责任。
中职学校肩负着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然而有许多毕业生能力欠缺,素养很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创业的需要,跟语文学科有直接关系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口头表达能力差
有些毕业生普通话说不好,木讷少言,不能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不能与外界很好地沟通,因而也就没法获得社会的认同。
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
有些学生不重视写字,很多毕业生写的字字歪歪扭扭,错字连篇,甚至无法辨认,也就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更谈不上学识和素养。
第三,书面写作能力差
许多学生写文章观点不明,层次混乱,病句连篇;不懂日常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和基本格式,甚至连简单的条据、书信、通知、记录、计划等都不会拟写,因而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教育不是简单的外部引导和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种源于精神内部的活动,任何外部的作用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精神活动才能转化为教育。
因而,如何使学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具备学习其他学科及走出校门所应具备的理解、倾听及表达等能力,是职中语文老师目前最困惑,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心中尴尬的形象
当下社会节奏快、诱惑多,“快餐文化”“无厘头文化”、“网络恶搞”流行,文学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自甘堕落”对语文教学造成了釜底抽薪的恶果。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我们的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时,会发现语文课上所说的仿佛天外之音,也只有课本里说说罢了,什么“赤壁赋”,什么“祥林嫂”,什么“讲讲事实求是”,跟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现实实不相干。语文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的“另类”,多愁善感,无病呻吟,好像是个私塾先生,尽说些“教人不懂,老掉牙”的东西。
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和灵魂的家园,现在却一步步沦陷,真令人叹息!
三.中职语文学科在学校学科中的尴尬地位
中职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其地位不言而喻。在职业学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被日益凸显,中职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很多中职的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往往把学习重点聚焦在专业课程上,语文课程的地位逐渐降低,语文教学被忽视。
四.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中职语文如何突围
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没能随学生的实际变化而做适当调整,以本为本,采取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或者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策略,习惯于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库”,忽视语文课外拓展和师生互动,及思想的碰撞和交融,缺乏职教特色,导致课堂一潭死水。
而衡量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职教语文教学更快地走向深渊。期中或期末考试,往往是一张试卷,考察字的音形意,一两个现代文及古文阅读,多个专业学生通用,语文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然而,学生的考分经常不及格。难不成,学了这么多年,连字也不认识,文章也看不懂,话也不会说,作文也不会写了?真搞不懂,语文到底学的是什么!
与现实脱节的教学内容、枯燥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考试形式及评价机制,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也脱离了各专业的实际,不但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促进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五.盲目的教学整合加剧了课堂的任意性,中职语文何去何从
语文教学内容向来缺乏科学的严格的规定,任意性的问题最为突出,又没有科学的指导,所以整合出来的课堂 “精彩纷呈”。
有的教师看重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就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美学课;看重语文与专业相结合的,就把语文课上成了绘画课,多媒体课……
中职教师在大学里没有学过该如何去从课文中去剥离出语文的教学知识,不论是水平上,还是精力上、事实上,教师很少具备独立的从教材中开发出教学资源的能力,大部分仍是在习惯的“教课文”,所以,“精彩纷呈”的“教课文”的背后,是语文教师无奈的彷徨,是学生语文知识日益弱化,语文素养的逐渐降低。
中职语文教学的困窘境地一直冰冷的存在着。面对浮躁的现实,我们以直观、直觉、内省、体悟为特点的东方文化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中职语文教师的痛还将长期存在,纷争、批判也还将长期存在。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2] 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
[3] 李山林.《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
[4] 布鲁诺.《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