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炊烟,香飘过千年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元丰六年,清秋,黄州城郊。
  夕阳慢慢靠近地平线,给天地流云都披上一层薄纱,漫天红霞层叠。原来永恒炽热的太阳也留恋一日将尽时的短暂时光,把最后的注视投射成一粥一饭的日常,唯有如此,永恒才算有了真实的意义。
  朝云站在阁楼的平台上,一缕诱人的香味从院子里飘来,朝云微微一笑,轻手轻脚地下了楼。院子的角落里有个露天灶台,此时灶台上的热气把整个蒸笼都罩住了,扑鼻而来的香是有层次的,一闻就知道里面是红烧肉。油脂饱满又厚道的气息让人垂涎,尤其是在这黄昏肚饥的时侯,会让人忍不住追问好了没有。
  朝云干脆闭了眼,只用心闻着,葱,姜,还有一些香料,八角,桂皮,丁香,然后……朝云忽然睁开眼,还有绍兴黄酒!
  此时的苏轼穿着布衣,一手拿着书卷,一手往灶里填着柴。此时柴门开了,友人推门进来,未及几句寒暄便涌到锅灶边,“真香啊,还没过桥就闻见了。”
  苏轼笑着拍开朋友的手,要吃红烧肉可急不得,还差几分火候,趁天光还亮,咱们正好能下盘棋。
  朝云看他们树下对弈,兴致颇高,便悄悄进了厨房。红烧肉香而不腻,肥瘦适宜,软糯但不散形,往往一吃起来就让人停不下筷子。所以还是要搭配些清淡的菜蔬,正好有下午刚从菜园摘的新鲜蔬菜,快炒素烹即可。家常腌的黄瓜,新收的玉米毛豆,把田园搬到餐桌上,正是他们这五年来在黄州的真实生活。
  饭桌就摆在院子里,暮色渐起,桂花隔着墙飘过来,清甜里带着一丝婉约,只是此刻人们的注意力都在灶台上。随着苏轼掀开锅盖,大家又往前凑了凑,全然不顾扑面而来的水气。
  苏轼轻车熟路,去掉封盖的桃花纸,打开砂锅的盖子,飞快地扫了一眼,紧接着迅速洒了一把切好的香菜段,然后才气定神闲地对朝云说,上菜!
  红烧肉被摆在饭桌中央,肉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都是两寸见方,猪皮的颜色已至红亮,光泽饱满喜人。盛盘时朝云在周边搭了生菜的叶子,更显红绿分明,又是荤素搭配的心思,缝隙间可见下面的汤汁,浓稠聚珍,煨着肉的温度和味道,加上中间留着的香菜段,当真是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指大动。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打油诗,往来的朋友们都听过,可是吃完了红烧肉,还是免不了感慨一番,如此有才华有志向的苏大学士也落得要自己烧菜,甚至吃顿猪肉就算是改善了。
  苏轼却不以为然,认真问道,能吃上这样的红烧肉不也是幸福吗?
  他在黄州的职位极低,何时能离开,他自问一无所知。漫长的光阴里,干脆花上一点心思来做一道独创的菜品,不也是有所得吗?
  朝云在一旁笑了笑,掩口说了四个字,不合时宜。这就是苏轼啊,旁人眼里的不合时宜却都合着他自己的心性,他可以无官无职,无钱无势,但不能失去真性情。
  一贫如洗的日子并未降低他的精神高度,或者此时此地,我们更该唤他一声东坡,他就是为了生计在城外东坡上开垦荒田的老农。
  苏轼爱吃肉,而黄州的猪肉价格便宜,他们才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苏轼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味,他写文作词,善书绘画,还会弹琴制香,赏器插花,如今烹制起美食来也是颇有心得。
  很多时侯的苏轼就如寒星,许多光阴里都要独自面对孤独,可他又如白露清明,照拂着身边的点点滴滴。这是他艺术的延展,也是用他一腔对尘世的热忱,把清简的日子过得诗意葱茏。就像锅上腾起的热气和迎风不减香的味道,深深驻扎在红尘里,一日三餐,朴素清简里就有了最盛大的光芒和隆重。
  正是在黄州的这段时间,苏轼一边给邻里乡舍教授红烧肉的做法,一边写下他生命中极具份量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说,他当年在徐州任知州时就曾这样做过红烧肉。那时黄河决口,他和百姓一起筑堤保城,护住了一方安宁。百姓为感谢他,就纷纷杀猪送到州府,他推脱不掉,就把猪肉做成红烧肉分送给百姓,所以在徐州,人们把红烧肉叫回赠肉。
  这样的日子过下去,虽有缺憾倒也平安,可仕途就如藤蔓,他已处于末端却还是有牵连。此后又是各地飘零,幸有朝云陪他,不怕遥远和贫苦。五年过去,苏轼又到杭州任职。恰巧逢上暴雨连天,太湖泛滥,他组织民工疏浚太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有了天堂的平静秀美。
  历史也有熟悉的情节,让坎坷的日子多一些深刻的理由。人们又抬猪担酒送给这个贤明爱民的父母官,苏轼也如上次一样,将猪肉做成红烧肉给筑堤的民工送去,一时间万民称颂,家家效仿。为了纪念他,西湖边的长堤就名苏堤,成了西湖十景之首,红烧肉也开始被称为东坡肉,进而广泛流传,成了江浙名菜。
  后来的人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他竹杖芒鞋,走得风霜满鬓。但不管走多远,有他的消息,就有东坡肉的美名,大江南北,谈之心慕。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酒馆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已过耳不入心,但他知道,东坡肉之所以成功,无非是从气味到味道,都用时间的蒸炖化去了所有矛盾和尖锐,只剩下醇和与厚重。无论生活还是艺术,都是从气息开始,求悟道为终,人这一生就是从此岸走向彼岸的过程。那份红烧肉的制作就是他留给平凡烟火的证明,一笔牢记,永久流传。
其他文献
作词:左木修  作曲:潇儿  演唱:许多葵  谁的容颜 犹似画中仙  过往的人皆为惊叹  谁又甘愿 搔首无人看  只余遗笑千百年  自命非凡 偏是难入俗人眼  心中苦怨该向谁言  她曾有心愿在豆蔻之年  一生一世有一人生死相伴  她也用尽思量精致装扮  学来蹙眉捧心却换他惊慌的脸  纱帐帷帘 琵琶轻轻弹  听音的人皆为称赞  一睹芳颜 心惊胆颤  琴声再听仍忌惮  自命非凡 偏是难入俗人眼  心中
期刊
秋风起,一叶一追寻  舟停处,风柳依依  临江横笛,一双叹息  问君飘零,何以无所依  三尺长剑,七弦素琴  绛色点唇,朱砂眉心  新词一曲,歌尽了,半生流离  起舞弄清影,忍把楼心月舞低  舞榭歌台笑与颦,不过红尘一场戏  繁华落尽,是否方解情如许  谁在灯火阑珊后,唱起旧时的歌曲  曲未绝,花落去,子规啼  船行一身月影,半江涟漪,琵琶声几许  泠泠一声别离,愿君倾耳听
期刊
◎张诗群 落笔清丽唯美,哀婉沉凉,如江南流水,在石拱桥下低声潺湲,絮絮诉说着旧日缠绵。喜欢躲避车马喧嚣,铺雪种字;喜欢与芳草为邻,听风絮语。  春秋乱世的莽原上,夏姬是一朵妖娆的桃花。历史的大幕沉沉如夜,她被晾晒在昏黄的灯影中,像一具没有灵魂的皮影。一地残骸,满川狼烟,家国倾覆的责任太过沉重,没人肯为残局买单,他们蹑足而退,却将夏姬推向舞台,让她承担乱政亡国的弥天罪责。  江山纷崩离析,乱世红颜总
期刊
◎倾蓝紫 自由作家。喜欢古典文化,这万里青山,时光似水挡住了青山路,我愿扑地为桥,引人渡水近青山。若有人踏上了我的桥,而靠近了青山,我当是幸福和幸运的。  水静则无流动之美,山荒则无灵秀之美,即便老树禅定,也需要一场灿烂花事昭示生命之美,而人自足踏黄土户袅炊烟时,便有了一种汗滴禾下土、但道桑麻长的质朴之美。  千百年前,古人脚踩草鞋,踏着第一缕日光荷锄地间,披着如霜月光欢欣而归时,那从灵魂迸出的清
期刊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从没想过姿色中上的我在风筝心中竟然是极品美人!打算一会去把微博名改为“我的美貌是极品”。还有呐,我看宝宝们颇有慧根,不妨跟着我们蕊儿做美编吧。
期刊
我虽然是个吃货,但我也是会做饭的啊,比如煮泡面,炒泡面,蒸泡面,甜的,咸的,麻的,辣的,中国的,泰国的,韩国的,日本的……你呢?  暗黑系料理:感觉自己把好好的食物做成了生化武器。  勤劳的铲屎官:一天妈妈不在家,我不会做饭,就抢了我们家二哈的小饼干~~~  料理二班插班生:讲真,我在烹饪方便面界一定立于不败之地。  阮软:做饭我是认真的,难吃却是天生的。  公子小白:我烧得一手好厨房。  沐九九
期刊
春天的食谱要有桃李山花的色彩,丁香花的香味儿。然后酿一坛杏花酒,或吃一碗槐花饭,抑或与三两好友去野外采摘野菜,寻找童年的欢乐。  天朗气清的时节百花盛开,艳丽的牡丹、娇柔的桃花、清雅的海棠……一片花事艳丽馥郁。故而这一时繁盛美景,又让古人想出了美好清芬的“花馔”。  古人常采时令花作馔,很是风雅。早在《楚辞》中就提到有雅士朝饮木兰露珠晚吃菊花之事。去年盛夏,日长无事,便也附庸文雅了一回,学着古人做
期刊
你可曾见过三月纷纷而下的大雪,可曾尝过这样一道诗情画意的美食?一个精致的漆盘上,12枚鲜亮入味的虾子摆成一个圆,一勺蛋清落在盘中央如皎皎圆月,几把葱花、明油点缀其上,再取时蔬、花卉团成寸长的花形。蛋清色白如雪,虾子则如皎月下静静开放的灼灼桃花。  那年,李治在这场大雪中品尝这道美食,含笑停箸时赐了它一个惊艳的名—雪月桃花。  彼时是乍暖还寒的天气,李治的病愈发重了,只能将朝中大事多交由武后处理。 
期刊
◎月下婵娟 爱穿旗袍,爱古色古香的文字,爱一切美好真诚自然的人和事物。梦想重回盛唐,或者南北宋也好,可以在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里书写心情。  那是场图谋已久的相遇,父亲叮嘱她要穿一袭淡紫色的纱裙,等在皇上必经的甬道上。将军府的小姐抬头凝望桃枝上的黄鸟,乱花迷眼时听到身后冰冷的声音。“你是谁?”她跪在满地落花里,得他允许才抬头望向他。  年轻的新君有张让她深感陌生又倍觉熟稔的脸,以英挺的眉目、高贵的
期刊
温一盏茶,焚一炷香,再听一段古人的雅致情趣,关于焚香,关于清欢,关于淡然生活。  闲坐静室焚香是闲中清趣。焚香始于先秦,至唐宋已是鼎盛。最初时,焚香只是为了让居室环境清新洁净,或是给衣服上熏香留存芬芳。后来,岁月更替中,焚香在文人雅士眼中变得愈来愈风雅。书法绘画、品茗会友、听戏静坐……都要焚香,女子闺阁中更要熏香。  竹林松窗间,早起焚香,素手煮茶。一缕青烟消解了烦扰,了却了恩仇。有柴米油盐可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