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器皿形态的理性探索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的艺术创作材质中,运用陶土可能是最具难度的形式之一。徒手制作器皿或是雕塑更是不容易。器皿的制作始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在拉坯车上成型的技艺已经由几个世纪的发展,传播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大型的器皿多以拉坯与泥条盘筑的方式结合,泥条盘筑后拍打或是在拉坯后进行泥条盘筑,这些技法现在还在很多地方被延用着。器皿形态在一开始就已经是实用功能和纪念性的有机结合,在千百年前就开始被制造,直至今日,在中国和日本的一些乡村窑场,传统制造器皿的方法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在欧洲,功能性器皿的制作有着辉煌的历史,从希腊到罗马的中世纪器物都使用鲜亮的色彩。西班牙和意大利在18世纪使用低温彩绘。直到今天,有着传统痕迹的墨西哥和南美陶器仍在街市上售卖,存储器皿和烹饪器皿依然在印度和非洲的很多地方使用,亚洲的陶工们也从不间断地制作民间实用器皿。在1620年以后成为欧洲殖民地的美国东海岸也发现很多手工陶器。这些北美的传统很多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南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田纳西州,仍然坚持早期的美洲传统——把器皿在地坑里烧成。
  在推崇创作个性的当代陶艺中,雕塑形态变得日益丰富的时候,理性地沉浸于器皿的探索更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要找到一个简洁优雅的器皿形态有时是很困难的。汉斯·考伯与露西·莱就是二战后极具代表性和推动器皿创作的英国陶艺家,他们都认为作品的完整性和陶艺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会在作品中自然地显露,而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表达。他们的作品蕴涵了传统,也接受了传统的限制,在这种有限的空间里发掘自己的创作语言;映射着传统的器皿痕迹,但又剥离了器皿的实际使用功能。二者的重要性不在于他们作品的数量,而在于他们所带来的一种陶艺和带给后人的思考。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就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持续地引导了后续陶艺家前进的方向。二人经常合作,但实际上他们的作品形态有很大的不同。
  汉斯·考伯,1920年出生于德国,1939年进入英国,1946~1959年和露西·莱起开始在伦敦工作,1954年获得米兰三年展的金牌。1959年建立个人工作室。1963~1972年,在伦敦的艺术学校任教,1966~1975年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任教。露西·莱,1902年出生于奥地利。1925~1937年开始在巴黎、布鲁塞尔、米兰进行展览。1938年移居英国,1939年在伦敦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1945~1947年,汉斯·考伯加入到她的工作室,制作实用性器皿,定期参加伦敦伯克利画廊的展览。1981年在Sainsbury中心、维多利亚与阿尔博特博物馆举办个人展。
  汉斯·考伯闻名于世界,也是英国最重要的陶艺家,他的重要性在于把拉坯技法作为一种雕塑化形式探索的起点,通过作品的外形使拉坯的成型方法能够成为雕塑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只选择使用无光釉、黑色、棕色、白色等色彩,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从而使器皿的造型获得新生。他没有受到过任何学校教育而令人惊叹的作品是他水平的最佳表现,影响了一代陶艺家的创作。汉斯·考伯认为泥土是一种难以驾御的材质,但他自己是一个有着娴熟的拉坯技术的艺术家。他最初的想法是成为雕塑家,但是他和露西·莱一起进行的日用器皿创作改变了他的初衷,而把目光转向了把器皿作为一种雕塑的形态来进行创作。他实际上只运用两种色彩——一深一浅的对比,器皿表面基本上无光,从外表上看来这些釉更像泥浆。汉斯经常把拉坯成型的几个部分进行精准的相接,严谨地把握每一部分之间的尺度、比例、肌理对比,他的两种色彩的对比使他的作品显现出非常微妙、细致的动人魅力。同时,作为教师,他很善于发掘学生的才智,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不给学生灌输既定的审美观念,因此学生和老师的作品非常地不同,都具有各自的创作方向和丰富的作品形式。
  露西·莱带来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艺术运动基础之上的审美意识。她花多年的时间对作品的色彩和肌理进行大胆的运用探索;她的创作基本延续最简单的器皿形态——瓶与碗。二战之前的时期,她开始把炻器的釉用于陶器的表面。二战结束后,她从事了纽扣的设计和制作,对色彩和肌理的发掘也被她运用到后来的创作中,这个时期的工作还使她对于外形的捕捉更加敏锐。后来她回到了器皿的创作中,“简洁”就是她的特征,没有任何的多余;但简洁并不代表简单,器皿的一切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她的作品在精确的拉坯之后保留并发展了动人的手工细节。她的作品没有太明显的历史印迹,但却含蓄地显现出对于中国、伊斯兰、欧洲等陶瓷传统的深刻认识。





两个瓶子炻器1968汉斯·考伯

瓶炻器1968露西·莱

其他文献
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金钱与物质崇拜统治了一切,地区性战争永无停日,爱滋、SARS成为人类生命不断更新的敌人,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在冲击遍及世界各地区原有的文明与禁忌,哲学的精神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批判的能力,更不用说还有能力用诗的思维去回忆未来。虽然,人们也在怀疑在这个被工具理性掌控的星球,科技并不能给我们一个人性化的未来,但现代以其资本、权力、技术确立的
期刊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sculptor, Jonathan W . Hils, who is also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and presides over the modern sculpture studio there. His art
期刊
2003年5月,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先生与匈牙利雕塑大师瓦格先生[81岁](右)在匈牙利驻伦敦大使馆会谈。瓦格先生荣获2003年肖像雕塑家协会的最高奖[世界范围]银质奖。他是特地为此抵达英国访问的。至今荣获该荣誉奖的已有14位不同国家的艺术家,1964年意大利的蔓祖[G.Manzu]就曾荣获此殊荣。   瓦格(Imre Varga)先生是目前匈牙利在世的最杰出的艺术家、雕塑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敲出来的世界     郭海博、郭海龙是在石家庄市生活成长的兄弟俩。他们自幼喜爱绘画和雕塑艺术,长大成人后,海博上大学、当编辑,海龙参军、复员造飞机,业余时间俩人仍未放弃对艺术的爱好与追求。十余年来,哥俩用铁板浮雕艺术创造了一幅幅感人的作品,从而也在金属工艺锻造技术领域内突破了锻铁浮雕技术之难度,以其特殊的金属质感和艺术魅力获得了人们的好评。  郭氏兄弟铁板浮雕艺术是以手工锤锻的方法,直接在生冷的铁
期刊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伦理学,是指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学说。文化伦理学,则是其对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所产生的作用,是文化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具体体现。那么,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与文化伦理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这样说过:“我们总应该允许探索,鼓励探索,可也得有个原则。就是要真、善、美的新,不要假、恶、丑的新;要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