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一直在研究品牌发展的轨迹,以及如何“多、快、好、省”地建设品牌,到最终成功转化为资本需要的money。最近专访了部分品牌运营商和行业专家,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感悟颇多。要想将品牌转化,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具,是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
要将品牌走远,是场拉力赛,在你觉得自己体力、耐力、心理承受力都有优势的时候,可以一搏。当然,在征途中,记得品牌打造的“三思”原则,弯路就会少。
思进
身处酒涡中,要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突出比较竞争力,思进是前提。
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品牌再造运动中,如何迅速使自己的商标知名度朝品牌方向提升,这是个很关键的课题。只有找准了自己的USP(独特销售主张)后,通过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在“借”字上狠下功夫,为自己的品牌穿上或华丽、或古典、或民族的服装,尽快在众多的酒产品中脱颖而出,方能赢得通路和终端的买单先机,由此也才可以赢得外行或国际资本的青睐。
每个品牌的定位不一样,资本的构成不同,合作模式的差异,注定了“借”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为OEM,那么在五粮液或是茅台还是在其他名酒厂进行贴牌,借助的力量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样作为五粮液贴牌产品,行动的步伐也不同,彼此是有很大差异的。金六福模式:成长初期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新华联集团的介入,十年磨一剑终有今天的效果;王者风范的模式:借鉴金剑南的推广手法,从第一笔款的全力投入,到后面的海陆空全上,媒体组合传播大肆烧钱成为了又一个神话。国壮酒的模式:标准群体细分的一个产品,无论是看它的大众传播还是终端攻略,都是沿袭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在走,踏踏实实去做了,尽管这两年并未见其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在传统终端看见多少产品陈列,而国壮的量是年年稳中有升。除了传统的部分可以局部克隆外,照搬某品牌的成功经验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思退
“行军先把败路找。”这是句古话,用在品牌作为道具的打造过程中,它更是关键的一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联语尽管讲的是诸葛亮治国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可用在酒类品牌的管理上,意义同样十分深刻。
思退的目的不是说让产品从世人眼中消失,而是在品牌共生的运动中,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如何“换装”,就像美女们着装一样的道理。当年的秦池事件、保肝论等就是厂家运营的例证。对于OEM来讲,我们常说的常见的一两年喝倒一个牌子就是明证。他们的症结在哪里?就是在一个“退”上,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退。习惯了轰轰烈烈地圈,注定了偃旗息鼓地死。苦了投资人、苦了通路伙伴。
湖南一名酒产品,十多年前风靡大江南北,很是风光。跨世纪后,因多种原因,产品销售量锐减。经过反思后,觉得还是不能照过去的全国市场一起做,于是退求其次,主攻湖南本地市场,在各地市县进行深度分销,结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总体销售量并不比做全国市场差多少。此厚积薄发的举措,也为该品牌将来重新占领全国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一直坚持的就是“资本功利说”,任你给资本罩什么外衣,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趋利,只是分为责任型和非责任型而已。
在思退的过程中,大的名酒企业,是否可以资源整合考虑国际市场?地产酒能否坚持深度的渠道或者终端下沉?新兴的OEM是否重新进行新的营销组合?……
思变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变是根本。不管产品运作到什么程度,变都是一直持续恒定地追随着。
传统的白酒香型划分只有酱、浓、清、兼等,到今天的13大类香型的并存,也是变的结果。同为浓香型的泸州老窖、五粮液、水井坊等,它们的香型也不是都一致的,都有变化。老窖就属于浓香中的回香型,五粮液属于浓香中的喷香型,而水井坊是浓香中的轻浓香型。正是因为变,才有那么好的市场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酒厂面对市场的诱惑,有的时候已经背离了主业,最早的董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中国酒业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就是董香型,而面对白酒80%是浓香的时候,于是开始做浓香,兼香流行立即兼香,到后来自己究竟该什么香也给忘记了。好在,如今的董酒已经走出这个误区了。
尤其是对大多不是骆驼型的酒品牌来讲,唯有思变才能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而骆驼型品牌如不思变,结局将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明证。
品牌的打造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说品牌是资本忽悠的道具,为的是善意提醒我们,在营销过程中睁大眼睛,剥开层层迷雾,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合理推动,同时,“三思”后能在有责任的情况下迅速打包,实现资本的裂变然后克隆!
进退自如,张弛有度,把道具做活,自有源头资本来。
要将品牌走远,是场拉力赛,在你觉得自己体力、耐力、心理承受力都有优势的时候,可以一搏。当然,在征途中,记得品牌打造的“三思”原则,弯路就会少。
思进
身处酒涡中,要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突出比较竞争力,思进是前提。
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品牌再造运动中,如何迅速使自己的商标知名度朝品牌方向提升,这是个很关键的课题。只有找准了自己的USP(独特销售主张)后,通过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在“借”字上狠下功夫,为自己的品牌穿上或华丽、或古典、或民族的服装,尽快在众多的酒产品中脱颖而出,方能赢得通路和终端的买单先机,由此也才可以赢得外行或国际资本的青睐。
每个品牌的定位不一样,资本的构成不同,合作模式的差异,注定了“借”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为OEM,那么在五粮液或是茅台还是在其他名酒厂进行贴牌,借助的力量都是不尽相同的。同样作为五粮液贴牌产品,行动的步伐也不同,彼此是有很大差异的。金六福模式:成长初期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新华联集团的介入,十年磨一剑终有今天的效果;王者风范的模式:借鉴金剑南的推广手法,从第一笔款的全力投入,到后面的海陆空全上,媒体组合传播大肆烧钱成为了又一个神话。国壮酒的模式:标准群体细分的一个产品,无论是看它的大众传播还是终端攻略,都是沿袭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在走,踏踏实实去做了,尽管这两年并未见其有惊天动地之举,也没在传统终端看见多少产品陈列,而国壮的量是年年稳中有升。除了传统的部分可以局部克隆外,照搬某品牌的成功经验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思退
“行军先把败路找。”这是句古话,用在品牌作为道具的打造过程中,它更是关键的一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联语尽管讲的是诸葛亮治国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可用在酒类品牌的管理上,意义同样十分深刻。
思退的目的不是说让产品从世人眼中消失,而是在品牌共生的运动中,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如何“换装”,就像美女们着装一样的道理。当年的秦池事件、保肝论等就是厂家运营的例证。对于OEM来讲,我们常说的常见的一两年喝倒一个牌子就是明证。他们的症结在哪里?就是在一个“退”上,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退。习惯了轰轰烈烈地圈,注定了偃旗息鼓地死。苦了投资人、苦了通路伙伴。
湖南一名酒产品,十多年前风靡大江南北,很是风光。跨世纪后,因多种原因,产品销售量锐减。经过反思后,觉得还是不能照过去的全国市场一起做,于是退求其次,主攻湖南本地市场,在各地市县进行深度分销,结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总体销售量并不比做全国市场差多少。此厚积薄发的举措,也为该品牌将来重新占领全国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一直坚持的就是“资本功利说”,任你给资本罩什么外衣,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趋利,只是分为责任型和非责任型而已。
在思退的过程中,大的名酒企业,是否可以资源整合考虑国际市场?地产酒能否坚持深度的渠道或者终端下沉?新兴的OEM是否重新进行新的营销组合?……
思变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变是根本。不管产品运作到什么程度,变都是一直持续恒定地追随着。
传统的白酒香型划分只有酱、浓、清、兼等,到今天的13大类香型的并存,也是变的结果。同为浓香型的泸州老窖、五粮液、水井坊等,它们的香型也不是都一致的,都有变化。老窖就属于浓香中的回香型,五粮液属于浓香中的喷香型,而水井坊是浓香中的轻浓香型。正是因为变,才有那么好的市场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酒厂面对市场的诱惑,有的时候已经背离了主业,最早的董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中国酒业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就是董香型,而面对白酒80%是浓香的时候,于是开始做浓香,兼香流行立即兼香,到后来自己究竟该什么香也给忘记了。好在,如今的董酒已经走出这个误区了。
尤其是对大多不是骆驼型的酒品牌来讲,唯有思变才能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而骆驼型品牌如不思变,结局将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明证。
品牌的打造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说品牌是资本忽悠的道具,为的是善意提醒我们,在营销过程中睁大眼睛,剥开层层迷雾,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合理推动,同时,“三思”后能在有责任的情况下迅速打包,实现资本的裂变然后克隆!
进退自如,张弛有度,把道具做活,自有源头资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