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却始终徘徊不前。人云亦云,缺乏个性,没有创意,空话连篇,几乎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显真实个性。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应该让孩子说孩子话,跳出规定的框框,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让孩子驰骋想象、张扬个性。
一、 丰富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践。作文教学更应如此。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流不歇。”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丰富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笔端才会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却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 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教会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材料的习惯,让他们在描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中展现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访问个体户,调查河流水质,研究水产养殖,体验农田生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真实生动而又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优化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为了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但在活动后的写作中却抓耳挠腮,感觉无从下手,个性的鲜花总是难以绽放。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生活贫乏,精神缺乏滋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阅读能丰富文化积淀,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使语言富有灵气和书卷气,让自己的文笔飞起来,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每天安排一小时左右的阅读课,营造阅读氛围,形成书香班级;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提供阅读指导,把握阅读内容的质量……如果说生活是“源”,那么文学作品就是“流”。让我们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吧,让个性纷呈的情感浪花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荡。
三、 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教学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我们不能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作文,逼着学生跟我们说大人的话。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导而左右,不规定字数、时间,只要能表达清楚明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土壤。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失落。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多一些真情,语言会更有灵性,更有个性,作文才会显得飞扬灵动,富有韵致。
四、 培养个性化的创新意识
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常用自己的嘴说出别人的思想。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培养他们“乐思、善思”,训练其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让思维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当然,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力的途径有很多,如听音想象、看图想象、创编故事、续写课文、改写课文等。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就会不断提高,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富有个性。
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教师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多一点理解和欣赏,让孩子的个性“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写作殿堂里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通州市刘桥小学)
一、 丰富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践。作文教学更应如此。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流不歇。”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丰富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笔端才会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学或学术工作通常总是渐渐使人离开那个所谓平淡无奇的社会方面的直接生活。可是这些方面却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灵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这基础上得到发展。” 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教会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材料的习惯,让他们在描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中展现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访问个体户,调查河流水质,研究水产养殖,体验农田生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真实生动而又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优化个性化的阅读积累
为了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但在活动后的写作中却抓耳挠腮,感觉无从下手,个性的鲜花总是难以绽放。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生活贫乏,精神缺乏滋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阅读能丰富文化积淀,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使语言富有灵气和书卷气,让自己的文笔飞起来,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每天安排一小时左右的阅读课,营造阅读氛围,形成书香班级;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提供阅读指导,把握阅读内容的质量……如果说生活是“源”,那么文学作品就是“流”。让我们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吧,让个性纷呈的情感浪花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荡。
三、 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教学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我们不能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作文,逼着学生跟我们说大人的话。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导而左右,不规定字数、时间,只要能表达清楚明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土壤。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失落。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多一些真情,语言会更有灵性,更有个性,作文才会显得飞扬灵动,富有韵致。
四、 培养个性化的创新意识
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如同嚼蜡,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常用自己的嘴说出别人的思想。创造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千方百计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培养他们“乐思、善思”,训练其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让思维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当然,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力的途径有很多,如听音想象、看图想象、创编故事、续写课文、改写课文等。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就会不断提高,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富有个性。
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教师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多一点理解和欣赏,让孩子的个性“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写作殿堂里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通州市刘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