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沫若的译品看人品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的人格在其逝世后备受争议,毁誉参半。译如其人,郭沫若长期从事翻译活动,他的人格注定要反映在他的翻译活动中。本文试图从其翻译伦理这个侧面拨乱反正,还原其人格本质,还郭沫若和历史以公道。他始译于五四大潮,终译于文革动乱高潮。不管是当初卑微草根之时还是最后高居要职之际,他始终忧国忧民。他为译选题格调高尚,绝无低级趣味之译;译作以信为本,从不粗制滥造;治译严谨,敢于批评,闻过则喜。他为人决不沽名钓誉,努力成全他人,常怀感恩之心;多次从贫穷中奋起,与逆境抗争,永不言弃。他在翻译中表现出的崇高伦理是其高尚人格的
其他文献
郭沫若一生推尊孔子,但对孟子的认识和评价则持基本否定态度,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郭沫若接触、研究孟子的历程,包括对作为先秦思想家的孟子、作为历史小说人物
以建设现代国家为追求的清末民初留学潮对创造社成员影响重大。寻找个人的出路和寻找建设现代国家的出路是促使他们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富国强兵”的思想整合了个体需要和
介绍了大港油田开发后期,针对地面系统存在的工艺不适应;设施老化腐蚀严重;运行能耗高;系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开展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大港特色的
本文拟从英译者对诗歌标题的翻译、诗歌内容的取舍、译作中的选词、译诗的特点以及译者对该诗的评价等方面对英语世界《凤凰涅槃》的三个英译本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