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課堂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根据互动方法、内容的不同,分别指向不同的教学目的、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使用频率较高、常见的几种指向——培养素养、串联课堂、调动情感、检验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指向
课堂互动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构建高效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课堂师生互动因方法、内容等的不同而在教学中起到多种效用——也就是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性。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几种使用频率较高、常见的师生互动指向进行探讨。
一、调动情感
课堂学习质效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等情感因素有很大相关性。当学生处于正面、积极的情感之中时,往往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反之则处于低效。因而,几乎每节课、每个环节,教师都需要想办法把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调动出来。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游戏法、情境法、生活关联法、动手体验法等等,其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也非常好。而且,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操作比较简单、消耗时间较短。往往通过师生几句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达到目的。
比如,“你们跟妈妈去购物时,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并不是我们需要多少个就可买多少个。比如想多买些铅笔分给3个孩子,可商场中的铅笔往往是10支一包整包卖。而如果买单支的,就要贵一些,反而不如买整包的合适。是不是这样?”“是”“那,回家分铅笔的时候就可能会多出来几支,不够平均分。妈妈一般都怎么处理?”“嗯,留下来,做奖品……嗯,谁用完了就给谁用……好。那你们能不能像妈妈那样,在分之前就能知道分富余出几支吗?”——用这个生活问题场景,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从而使之专注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串联课堂
一般来说,每节课都会有个由开端到目标的主线索,通过这个主线将导入、认知、深化、巩固、拓展等内容组成一个整体。这个主线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但是,主线是由教师在课前设计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推进的,学生并不清楚。当教师完成一个环节、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会出现转换不过来、跟不上的问题,这就影响了其学习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教师需要在环节切换的时候,用一种方法将两个环节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连续性。这时候,师生互动也是最常用的。
比如在教“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对表盘和整点时间的认知,下一步需要带学生认知分和秒。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已经学会了辨别整点时间。但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表盘上每个整点时间之间,还标着几个小点。这些小点是做什么用的?每两个整点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哪位同学知道?……嗯,是表示不是整点时间的。对……表示分钟。好。看来你知道得比较多……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些小点吧”——用互动完成两个环节的切换。
三、培养素养
师生互动之所以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策略,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动具有培养学生素养的作用,与新课程素养教育的理念、目标相吻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方面,师生互动的效用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就是教师不直接讲授知识结论,而是以互动的方式向学生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通过这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来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等素养发展的目的。还如“时、分、秒”这一课,当学生掌握了分针的时间概念之后,教师不直接讲授秒的知识(虽然在掌握了分之后,秒的知识很容易讲通),而是问学生,“我们已经知道从分针上看,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了1分钟时间。那么,要是从秒针上看呢?从哪里判断秒数?”将这个问题抛出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检验效果
师生互动用于检验教学效果,是其比较“传统”的目标指向。在课改之前,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自己教学的效果如何,以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依据——是向下推进,还是回补前面教学的漏洞。当下,师生互动的这种目标指向,依然是最常用的。因为通过师生互动检验教学效果,比起出测验题来说,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打乱课堂教学节奏。比如,在教学生“图形的平移”之后,教师马上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平移网格图,问“小明,你来说说。这个帆船平移了多少格?……5格,对。你是怎么数的……数帆船的帆尖移动了5格。好。同学们,他说的对吗?”——简单的几句互动,就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以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讨论了几种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调动情感、串联课堂、培养素养、检验效果。当然,师生互动还能起到其他作用,比如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拓展等等。但以上所探讨的四种指向,应用频率较高,值得教师关注。
参考文献
[1] 黄三玉.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活动心得[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85.
[2] 陶晓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分析、综合[J].成功(教育),2013(23):4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指向
课堂互动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构建高效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课堂师生互动因方法、内容等的不同而在教学中起到多种效用——也就是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性。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几种使用频率较高、常见的师生互动指向进行探讨。
一、调动情感
课堂学习质效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等情感因素有很大相关性。当学生处于正面、积极的情感之中时,往往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反之则处于低效。因而,几乎每节课、每个环节,教师都需要想办法把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调动出来。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游戏法、情境法、生活关联法、动手体验法等等,其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也非常好。而且,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操作比较简单、消耗时间较短。往往通过师生几句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达到目的。
比如,“你们跟妈妈去购物时,有没有发现,有些商品并不是我们需要多少个就可买多少个。比如想多买些铅笔分给3个孩子,可商场中的铅笔往往是10支一包整包卖。而如果买单支的,就要贵一些,反而不如买整包的合适。是不是这样?”“是”“那,回家分铅笔的时候就可能会多出来几支,不够平均分。妈妈一般都怎么处理?”“嗯,留下来,做奖品……嗯,谁用完了就给谁用……好。那你们能不能像妈妈那样,在分之前就能知道分富余出几支吗?”——用这个生活问题场景,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从而使之专注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串联课堂
一般来说,每节课都会有个由开端到目标的主线索,通过这个主线将导入、认知、深化、巩固、拓展等内容组成一个整体。这个主线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但是,主线是由教师在课前设计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推进的,学生并不清楚。当教师完成一个环节、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时候会出现转换不过来、跟不上的问题,这就影响了其学习的连贯性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教师需要在环节切换的时候,用一种方法将两个环节串联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连续性。这时候,师生互动也是最常用的。
比如在教“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对表盘和整点时间的认知,下一步需要带学生认知分和秒。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已经学会了辨别整点时间。但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表盘上每个整点时间之间,还标着几个小点。这些小点是做什么用的?每两个整点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哪位同学知道?……嗯,是表示不是整点时间的。对……表示分钟。好。看来你知道得比较多……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这些小点吧”——用互动完成两个环节的切换。
三、培养素养
师生互动之所以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策略,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动具有培养学生素养的作用,与新课程素养教育的理念、目标相吻合。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方面,师生互动的效用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就是教师不直接讲授知识结论,而是以互动的方式向学生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通过这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来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等素养发展的目的。还如“时、分、秒”这一课,当学生掌握了分针的时间概念之后,教师不直接讲授秒的知识(虽然在掌握了分之后,秒的知识很容易讲通),而是问学生,“我们已经知道从分针上看,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了1分钟时间。那么,要是从秒针上看呢?从哪里判断秒数?”将这个问题抛出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检验效果
师生互动用于检验教学效果,是其比较“传统”的目标指向。在课改之前,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自己教学的效果如何,以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依据——是向下推进,还是回补前面教学的漏洞。当下,师生互动的这种目标指向,依然是最常用的。因为通过师生互动检验教学效果,比起出测验题来说,操作简单、时间短,不会打乱课堂教学节奏。比如,在教学生“图形的平移”之后,教师马上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平移网格图,问“小明,你来说说。这个帆船平移了多少格?……5格,对。你是怎么数的……数帆船的帆尖移动了5格。好。同学们,他说的对吗?”——简单的几句互动,就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以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讨论了几种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调动情感、串联课堂、培养素养、检验效果。当然,师生互动还能起到其他作用,比如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拓展等等。但以上所探讨的四种指向,应用频率较高,值得教师关注。
参考文献
[1] 黄三玉.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活动心得[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85.
[2] 陶晓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分析、综合[J].成功(教育),2013(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