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符合素质教育对中学教育的要求。人们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描绘当今的时代,网络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无限的经济潜力,无限的乐趣。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让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优化?怎样在网络环境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这几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在中学学习中占用的学习时间、比例都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素质。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中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学生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
二、演示结合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腾给学生去自己动手上机实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只需提出课时教学的总目标,提出完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要求就行。剩下的,就是学生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及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不管形式,不论结果,只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创造”出符合教师要求的“作品”来。信息技术之一——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出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全方位、高强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认知,由此获得综合感受,从而达到快速掌握知识、强化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方法,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某些不足进行修改、补充、再创造,以达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目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下渠中学)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在中学学习中占用的学习时间、比例都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兴趣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素质。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中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学生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
二、演示结合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腾给学生去自己动手上机实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只需提出课时教学的总目标,提出完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要求就行。剩下的,就是学生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及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不管形式,不论结果,只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创造”出符合教师要求的“作品”来。信息技术之一——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出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全方位、高强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认知,由此获得综合感受,从而达到快速掌握知识、强化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方法,对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某些不足进行修改、补充、再创造,以达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目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下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