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5个字,脑海中立即蹦出苏东坡《蝶恋花·述怀》里的一句词:“归来分得闲中趣。”翻开苏东坡的诗文集看看,类似这样的句子很多,光在黄州写的一些诗词文章中,就多处出现这样的字样。“闲中趣”,闲适中的乐趣,在古今现实生活中,真是易说不易得呀。
是的,如今不少人也经常出游,只能说这些人有了闲时间,但并没有闲心,说白了,就是没让心真正闲下来,只能显示他们来了,“到此一游”了,不能让他们从旅途中找到乐趣。
出游时是阴天,可能要下雨,一时未下,于是把原来准备好的雨具让走得快的人带走了。恰在此时,骤雨忽至,湿了衣服,路又泥泞,试问有几人不狼狈不堪,又有几人好好的心情不被瞬间破坏掉,还有几人不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哗啦啦啦下雨了,满街的人儿到处跑”?但人家苏东坡“独不觉”,不仅在风雨来临时不慌不乱,反而能从容体会个中滋味,吟啸徐行。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的,既然风雨加身不可避免,你何必去怕它;既然无遮无挡躲避不了,何不放慢脚步,且吟且啸不改常态地走下去,只有笑看云卷云舒,才能胜似闲庭信步。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心中没有负累,当然觉得比骑着马还轻快,忘却心中的烦恼,将自己置身于农夫、草野之中,身披蓑衣,独钓江上烟雨,心中怎能不快乐呢?此时此刻,再构思一首诗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名句随着灵感突然蹦出来,肯定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如果说上一首词是春天写的,那《鹧鸪天》就是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写夏季乡间之景的了。在树林的尽头,一抹青山在夕照中明亮起来,远看竹林深处,隐隐有一段城墙,这应该是远景;小池塘边,蝉声四起,衰草遍地,这应该是近景。蓝天下,不时有白色的鸟儿上下翻飞、自由翱翔,这是仰视;碧绿的池水中,荷花映日,清香暗送,沁人心脾,这又是俯视了。没有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谁又能观察得这么仔细。我们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我们回报一丝清爽和甘甜,“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想想看,一年四季,苏东坡何时没写过这样休闲的诗文?此文开头说到的《蝶恋花·述怀》,也是夏天写的。元丰八年(1085年)六月,苏东坡以逐臣贬员的身份被重新起用,赴任登州前在常州宜兴自己买的田庄里提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对溪水萦回、青山叠叠,自己准备终老田庄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的真爱,必须有闲适的心情,不然是无法享受到这些大自然之美的。也正像他在《东坡志林》里说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没有那份闲心,没有那份闲情,是无法说出这句话的。
几起几落,并没有破坏苏东坡的闲情雅趣。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写下了《定风波》,被贬黄州第四年的一个秋末初冬的夜晚,因无事可干,在“解衣欲睡”时,由于“月色入户”,忽然想到自己的好友张怀民,于是到“承天寺”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赏尽承天寺月光下的优美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最后苏东坡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没有那个闲心、没有那个闲情时,就是天天与美景相伴,亦难以自知矣。
有了闲心,就会有雅趣,不但能春写春、夏写夏、秋写秋、冬写冬,还能在寒冬中写出心中的春景。那真有点“且趁闲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的味道了。苏东坡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的那首《浣溪沙》,就是这样一首词:“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每读到这首词,我的心中总会被苏老夫子洋溢起春天般的欢乐所感染,浑身感到充满活力,同时也会联想到魏晋人的风流,既有曹操的横槊赋诗,也有阮籍的登高长啸;既有嵇康的临刑鸣琴,也有王徽之的雪夜访戴;既有王羲之等人的兰亭流觞,也有陶渊明的东篱采菊……苏东坡直面困境、勇排苦难、热爱大自然的精神,真的值得我辈学习。
是的,如今不少人也经常出游,只能说这些人有了闲时间,但并没有闲心,说白了,就是没让心真正闲下来,只能显示他们来了,“到此一游”了,不能让他们从旅途中找到乐趣。
出游时是阴天,可能要下雨,一时未下,于是把原来准备好的雨具让走得快的人带走了。恰在此时,骤雨忽至,湿了衣服,路又泥泞,试问有几人不狼狈不堪,又有几人好好的心情不被瞬间破坏掉,还有几人不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哗啦啦啦下雨了,满街的人儿到处跑”?但人家苏东坡“独不觉”,不仅在风雨来临时不慌不乱,反而能从容体会个中滋味,吟啸徐行。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的,既然风雨加身不可避免,你何必去怕它;既然无遮无挡躲避不了,何不放慢脚步,且吟且啸不改常态地走下去,只有笑看云卷云舒,才能胜似闲庭信步。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心中没有负累,当然觉得比骑着马还轻快,忘却心中的烦恼,将自己置身于农夫、草野之中,身披蓑衣,独钓江上烟雨,心中怎能不快乐呢?此时此刻,再构思一首诗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名句随着灵感突然蹦出来,肯定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如果说上一首词是春天写的,那《鹧鸪天》就是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写夏季乡间之景的了。在树林的尽头,一抹青山在夕照中明亮起来,远看竹林深处,隐隐有一段城墙,这应该是远景;小池塘边,蝉声四起,衰草遍地,这应该是近景。蓝天下,不时有白色的鸟儿上下翻飞、自由翱翔,这是仰视;碧绿的池水中,荷花映日,清香暗送,沁人心脾,这又是俯视了。没有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情,谁又能观察得这么仔细。我们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我们回报一丝清爽和甘甜,“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想想看,一年四季,苏东坡何时没写过这样休闲的诗文?此文开头说到的《蝶恋花·述怀》,也是夏天写的。元丰八年(1085年)六月,苏东坡以逐臣贬员的身份被重新起用,赴任登州前在常州宜兴自己买的田庄里提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对溪水萦回、青山叠叠,自己准备终老田庄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的真爱,必须有闲适的心情,不然是无法享受到这些大自然之美的。也正像他在《东坡志林》里说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没有那份闲心,没有那份闲情,是无法说出这句话的。
几起几落,并没有破坏苏东坡的闲情雅趣。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写下了《定风波》,被贬黄州第四年的一个秋末初冬的夜晚,因无事可干,在“解衣欲睡”时,由于“月色入户”,忽然想到自己的好友张怀民,于是到“承天寺”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赏尽承天寺月光下的优美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最后苏东坡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没有那个闲心、没有那个闲情时,就是天天与美景相伴,亦难以自知矣。
有了闲心,就会有雅趣,不但能春写春、夏写夏、秋写秋、冬写冬,还能在寒冬中写出心中的春景。那真有点“且趁闲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的味道了。苏东坡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的那首《浣溪沙》,就是这样一首词:“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每每读到这首词,我的心中总会被苏老夫子洋溢起春天般的欢乐所感染,浑身感到充满活力,同时也会联想到魏晋人的风流,既有曹操的横槊赋诗,也有阮籍的登高长啸;既有嵇康的临刑鸣琴,也有王徽之的雪夜访戴;既有王羲之等人的兰亭流觞,也有陶渊明的东篱采菊……苏东坡直面困境、勇排苦难、热爱大自然的精神,真的值得我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