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很多天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因为因应措施不当,往往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学界认为,多数天灾最终都表现为人祸。
此次汶川地震,可能不会直接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直接损失或许比1976年唐山地震小,但间接损失或许比唐山地震大。而且,如果采取不当措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问题。
此次汶川地震,直接损失会有多大呢?由于没有相关数据信息披露,只能采取参照法加以粗略推断。
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损失为100多亿元。此次汶川地震,官方公布的震级也是7.8级,而震中的汶川总人口为10万多人,死亡人数尚不清楚,目前已过万,其他损失情况不明。此外,整个四川的GDP占全国GDP的3.9%左右,且当地欠发达,工业企业等损失相对小。据此大致推断,直接损失可能比唐山地震小,当然,损失数额或许超过100亿元(1976年的100亿元,购买力应当高于现在的100亿元)。
间接损失包括:各地救援,或许挤出一部分消费;政府的救灾支出,挤出政府本来用于其他投资的;交通运输的停运、其他受影响地区停产等受到影响;其他被波及地区的减少生产、消费的影响等等。这些损失很难估计。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不仅汶川,周边县市和其他十几个受到影响的省市),由于衣物、粮食、食品、油、电、建材等等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的增加,加上捐赠和救灾的某种方案的选择,将在某种程度上推高CPI,恶化通货膨胀情况。这好比说,如果没有地震,开支为100个单位;有了灾害,开支增加到120单位以上,则当期需求被放大,CPI将上扬。
而众所周知,最近数月CPI高达8%以上,而国内CPI的警戒线为3%,故通胀比较严重。而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显得过多。
那么,赈灾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通胀严重的背景下,最好采取财政政策和捐物的方式,避免采取金融措施,包括捐款的方式。
金融措施,包括捐款,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货币,包括导致很多储蓄转化为流动货币,使经济运行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采取的紧缩政策将在某种程度上失效。从当前的报道看,社会各界开始发动捐款,很多单位强制员工捐款,比如要求不同级别的干部捐不同额度的款项。这是传统的官僚作用的恶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要知道,灾区人民紧缺的绝对不是什么现金,而是食品、被服等等;到了灾后重建,紧缺的也是食品、被服、建材等等。正在受灾的人民,拿到现金能有什么用呢?他们能到哪里去购买急需的物资呢?更何况,捐款能否到达灾民手中还很难说。
而财政手段,可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避免增加流动性;如果再以捐物资为主,不仅避免了对宏观经济的损害,还可直接缓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还可避免款项被腐败官员挪用等等。
参考国内外相关灾害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的经济背景,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预案,防止地质灾害,防止灾后瘟疫等问题。同时,理性研究对策,尽量捐物、避免捐钱,多用财政政策,少用金融手段。要防止官僚主义现象,严禁行政命令式捐款,严格管理捐助物资足额到达灾民手中,并尽快研究灾后重建方案。
此次汶川地震,可能不会直接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直接损失或许比1976年唐山地震小,但间接损失或许比唐山地震大。而且,如果采取不当措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问题。
此次汶川地震,直接损失会有多大呢?由于没有相关数据信息披露,只能采取参照法加以粗略推断。
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损失为100多亿元。此次汶川地震,官方公布的震级也是7.8级,而震中的汶川总人口为10万多人,死亡人数尚不清楚,目前已过万,其他损失情况不明。此外,整个四川的GDP占全国GDP的3.9%左右,且当地欠发达,工业企业等损失相对小。据此大致推断,直接损失可能比唐山地震小,当然,损失数额或许超过100亿元(1976年的100亿元,购买力应当高于现在的100亿元)。
间接损失包括:各地救援,或许挤出一部分消费;政府的救灾支出,挤出政府本来用于其他投资的;交通运输的停运、其他受影响地区停产等受到影响;其他被波及地区的减少生产、消费的影响等等。这些损失很难估计。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重建中(不仅汶川,周边县市和其他十几个受到影响的省市),由于衣物、粮食、食品、油、电、建材等等产品和原材料的需求的增加,加上捐赠和救灾的某种方案的选择,将在某种程度上推高CPI,恶化通货膨胀情况。这好比说,如果没有地震,开支为100个单位;有了灾害,开支增加到120单位以上,则当期需求被放大,CPI将上扬。
而众所周知,最近数月CPI高达8%以上,而国内CPI的警戒线为3%,故通胀比较严重。而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即经济活动中,流通的货币显得过多。
那么,赈灾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通胀严重的背景下,最好采取财政政策和捐物的方式,避免采取金融措施,包括捐款的方式。
金融措施,包括捐款,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货币,包括导致很多储蓄转化为流动货币,使经济运行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采取的紧缩政策将在某种程度上失效。从当前的报道看,社会各界开始发动捐款,很多单位强制员工捐款,比如要求不同级别的干部捐不同额度的款项。这是传统的官僚作用的恶果,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要知道,灾区人民紧缺的绝对不是什么现金,而是食品、被服等等;到了灾后重建,紧缺的也是食品、被服、建材等等。正在受灾的人民,拿到现金能有什么用呢?他们能到哪里去购买急需的物资呢?更何况,捐款能否到达灾民手中还很难说。
而财政手段,可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避免增加流动性;如果再以捐物资为主,不仅避免了对宏观经济的损害,还可直接缓解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还可避免款项被腐败官员挪用等等。
参考国内外相关灾害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的经济背景,笔者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预案,防止地质灾害,防止灾后瘟疫等问题。同时,理性研究对策,尽量捐物、避免捐钱,多用财政政策,少用金融手段。要防止官僚主义现象,严禁行政命令式捐款,严格管理捐助物资足额到达灾民手中,并尽快研究灾后重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