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方可化蝶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约是建筑艺术的专用名词,意思是简略的设计没有多余的部分。教学中的简约绝不是纯粹的简单,而是在清简之中蕴含深层的含义,耐人寻味。组块教学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儿童言语智能具有潜在的能力。组块教学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清简而又不乏艺术之美,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之风。
  一、教学设计显“真”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始,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都追求精妙的设计,然而,很多教师却盯着“设计”结果的精妙,而忽略了“设计”过程的精细。薛法根老师在讲座中就多次谈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三种立场,即读者立场、教师立场和学生立场。看来,名师对于教学的设计体现的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一节好课不是只求一两个精彩的时刻,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触动其内心。
  1.全面地“读”
  这里的研读不仅是读教材,还包括“读”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我们要沉下心来研究学生,多和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每天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聊聊他们的学习、生活,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对全班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学生也会更亲近老师,乐于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内心思想。而我们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当然,了解学生的方式还有很多,如课堂的提问,课堂观察记录,作业的反馈,等等。
  2.深入地“研”
  教学是一项专业的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做到专业是值得深思的。这里的专业就要体现在一个“研”上。我们要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情,以此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薛老师常说:“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教师就是要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点。教师在深入挖掘教学点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独到的眼光,训练了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
  当然,这种教学点的挖掘不是没有度的,而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教学语言求“简”
  语文的教学归根到底是学习语言运用,而教师的语言能力水平就反映出其教学能力。名师的语言言简意赅、轻松自如,甚至妙语连珠,这些都体现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
  1.修炼教学语言
  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但是,我们日常也会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有拖沓的现象。因此,语言修炼一直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常常阅读,特别是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作者锤炼而成的。教师的阅读也要提高层次,不要一味地把时间放在网络浏览式的阅读上,还可以读读主流报纸、专业杂志等。薛老师常提醒我们要多阅读,为此,他还向我们推荐了《语言学》《语文课程论》等专业书籍。
  改进自己的课堂语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多进行“课堂观察”“对比观察”等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在观察其他教师的过程中找寻自己课堂语言的不足,还可以进行自我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生活,写教学反思等。
  2.简化教学流程
  简化不等于缩减,而是要根据课的特点创新教学流程。如,这节课是新授课就要把重点放在阅读的障碍扫除上和整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上等,如果一上来就分析片段,学生就很难把握课文的主旨。我们也要鼓励教师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如徐国荣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他是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的学习,达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这是达到了一种教学的纯熟之后的教学创新。又如薛法根老师教学《桂花雨》,有一个独特的语段“桂花还是家乡的香”,他让学生仿写几句话,要求写出对家乡的感情。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很亲切,自然写出了精彩的语句。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内心,也学习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3.注重整体设计
  教学应该力求完整,这有赖于我们对教学进行整体的设计。在整体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设计的教学流程更要体现整体“组块”的有机组合。如,我们常看到在组块教学中对于“读”的整体设计,这种读的教学是有目标、有层次的。而在《和时间赛跑》这节课中,对“爸爸的话”的感情朗读就是一个教学典范。首先,薛老师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略地感知爸爸的话的含义;然后,他让学生逐句细细地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字里行间爸爸表达的情感,体会语言表达的结构特征;最后,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才会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教学设计应是一个有切实目标的层层深入的过程。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都要力求指向集中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经过每个环节的学习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达到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破“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组块教学是在丰富的、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文学习,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集中训练,以点带面
  组块教学的精髓就是清简,清简就是要集中,利用一点,加以强化。组块中我们把分散在课文中的知识点加以归类整理,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个“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我们常常看到薛老师在课堂开始时进行词语归类,看似简单,却很有玄机。在《螳螂捕蝉》这一课中,薛老师开始让学生默写四组词语,分别是关于蝉、螳螂、黄雀和少年的。这四组词语不光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形象,更是为下一步理清课文的结构,教学生更快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我们常看到名师的课干干净净,滴水不漏,就是在于教学结构的清简和训练点的集中。而有些教师目标不明,点很多,给人松松垮垮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组块”就是“聚焦”教学目标,目标集中了,教学就会简约起来。
  2.整合资源,丰富内涵
  组块教学是清简的,同时也要合理运用资源,将选编的内容有机地加以整合,就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如薛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在开始默写时让学生把相关联的“植物”“昆虫”加以分类,让他们再写出一个这类的词语,以考查学生语言分类的能力。同时,这一课中有很多类似“祖父怎样,我就怎样”的句子,通过这个句式的训练可以把课文中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整理。
  走进一篇课文就像来到一片海滩,教师要善于把散落在海滩上的贝壳进行“串联”,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实效的。同时,我们还要适当地进行文本的补充,尤其是古诗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一首诗时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也可以补充一些名人对诗作的评价等内容,这样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才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
  3.多元运用,提高素养
  语文能力只有在运用中才会有发展。组块教学也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展他们的语文运用的能力。薛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要听写词语还要听写课文片段。如在《桃花心木》教学中,他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默写课文中重要的片段,以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印象,为后面理解课文的主旨做好了铺垫。他说:“在阅读教学中应及时引导学生听记、默写,并通过诵读、体悟,将其留存在个人的语言仓库里,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乎每一堂课我们都在领略他对于默写词句的独特设计,而且每次都有创新,给人以启示。
  综合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简约。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是综合起来运用的,有时听中还有学生的朗诵训练,有学生讲解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还会有学生连词造句等。这些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所侧重罢了。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创设这样的语文学习的“场”,让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获得更“多元”的言语训练,在破“茧”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是师生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就像是一只蛹破茧化蝶,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一种质的飞跃。教育生活是简朴的,但只要心怀梦想,我相信教育就是一种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孩子年龄越小,质疑的能力和好奇心就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好奇心却在逐渐消退。这与我们平时的课堂过于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滴水不漏而导致课堂气氛暮气沉沉、波澜不惊有很大关系。原先会提问题的孩子能否变得不麻木、不会变成专装知识的容器,就看一个老师能否给学生提供质疑空间、培养质疑能力。在我看来,学生头脑里经常有问题产生,教师应提供质疑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
【教学目标】  具体地有条理地写出实验过程,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个细节。  【课前准备】  一只普通的中号透明塑料水杯、四十多枚彩色曲别针和一大杯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上,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瞧,我带来了什么实验用具?(板书:实验用具,出示透明塑料水杯。)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有的说“这是一只杯子”,有的说“这是一只透明的杯子”,有的说“这是一只塑料水杯”,也有的说
学习新课一定要让学生觉得新鲜,所以我不赞成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我也不喜欢听学生预习过了的课,我喜欢听学生觉得新鲜的课。新鲜的课最自然、最真实。  学生第一遍读课文总是怀着好奇心的,最想了解的就是课文写了什么。至于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往往不是最早关注的。只有把课文读完了,才能从整体上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曹燕老师执教的《活化石》是一堂让学生觉得新鲜的课。她先板书“化石”,让学生来说说什么是“化石
为了使师范生能灵活运用在师范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我布置了一个研究性题目,即《我教小学生写诗》。学生很快就要去实习了,这正好是个机会。我告诉他们小孩子有着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的想象,去把这个宝藏挖出来吧!我的一番鼓舞点燃了学生们实践教育理想的激情,从他们闪亮的眼睛中我读出踌躇满志。但是实习归来,只有四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带回一批小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写出了研究报告。而其他学生之所以没
作为绍兴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走进周一贯老师“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容膝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应该是每个有志向的语文教师的终极梦想了。何其有幸,我能圆梦“容膝斋”,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周老师经常开玩笑说:“张幼琴的名字,我早有耳闻啊!”可是不擅交际的我,直到2009年才得以近距离接触周老师。那年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来我校录制《生本课堂》专辑,作为学校顾问的周老师亲自指导四位老师上课,我是其
这天晚上,如往常一样点开“凤凰语文网”,一个网友的介绍吸引了我的眼球,说的是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我看了几页觉得不过瘾,便百度搜索了一下,跳出来一篇最新的文章——《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读之,似拨开云雾见青天般神清气爽!一直疑惑于课堂设计该怎么走的我,读完此文,豁然开朗!  犹记得那个学期末,学校要求新学期的语文学科要按照新的教学范式“测、导、延、写”来备课上课。放假前,武校长亲自操刀,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答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外,还有若干回答,如:“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明”等。凡此种种,莫不首先强调“语言”。可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素养的综合习得与不断丰富,应该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尚美教育”的极佳载体。尚美学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实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正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浸润、美的启发、美的成长。教师在解读、使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精心选取教材中的“美”的成分,对学生施加“尚美”影响,不仅要反复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准确吃透教材
【设计理念】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前提是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体会。从生活到作文中间的心理内化与外释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本活动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随手拍视频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积累”是多种渠道的,拓宽了素材的面。二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我们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达成以上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明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了解作文素材的积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有层级的,具有“上下位关系”,根据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类。为了提高高三历史专题复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层级结构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谈谈知识层级结构下的历史专题复习。  用知识层级结构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