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我有幸去了澳大利亚,对那里的教育进行考察、学习。从澳大利亚回来,我默默地回想访学见闻并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我在笔记本中写下了三句话: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存;教育,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教育,是为了人获得发展。
■
在澳大利亚,出乎我意料的是,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作业,没有统一的考试。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自主搜集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
随行的当地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当地小学教学的一个案例。他介绍,他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独立阅读一本关于钱的书。
教授手举着一本书,我们清楚地看到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MONEY”,这就是他孩子自己找的一本书。翻开这本书,教授给我们朗读它的目录:钱和生活的关系,古代人如何赚钱,现代人如何赚钱,人如何工作,如何得到报酬,怎样纳税,通货膨胀的问题,利息和投资,怎样做生意,赚钱的方法……
教授接着说,孩子阅读完关于钱的书后,老师又布置了任务,让孩子自己赚零花钱。教授就问自己的孩子:“那你想怎样赚钱?”他的孩子说,可以帮家长做事赚钱;征得邻居的同意,给邻居花园浇水赚钱;给邻居看小孩也能赚钱……
听完教授的介绍,我们不禁发出了赞叹的笑声。笑过之后,我更感叹澳大利亚的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或者说,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存密不可分。
能够独立的生存下去,这是人的第一需要,而教育,就是要从这里起步。我默默地想着。
■
我们访问St Ives High School是一个下午,走进课堂,我们听了一节初中地理课。
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很有激情。这堂地理课,她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为召开“全球化的利与弊”辩论会做准备。这就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她请学生打开笔记本,并指导学生绘制一个表格,表格第一行写上了“讨论内容——全球化”,第二行写上了“优点”“不足”,中间画上了一条竖线,这便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然后,师生一起观看视频,其内容是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了全球化的结果。教师鼓励学生要边看边做好记录,为后面的辩论做好准备。在学生静心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了适当的点拨。
我很欣赏这位老师。第一,在这堂课上,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学习内容——为辩论做准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自然会提高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指导学生绘制表格,这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渗透了学习的方法——比较法,在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鲜明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教师给予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布置了独立学习的内容——观看视频,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而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给予随时点拨,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学的效率,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才发挥了它的真正价值,教师也展示了他的独特“功能”。第四,鼓励学生参与辩论,这是探索真理的主要方法,辩论既是认真的探讨,也是精巧的语言艺术,又是一项娱乐活动。
这堂初中地理课很简约,但并不简单。简约的课堂中包含了教师不简单的用心。这让我体会到:教育,与生活相连,教学生思考,让学生亲历。走出教室,我更感叹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他们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
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好玩的。我曾经坚定地认为:学习就要刻苦。这也许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因为我们自古就有“寒窗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
在澳大利亚的小学和初中里,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教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只要是学生喜好的,就可以此内容开设一门课程;只要是学生喜好的,就可以成为课堂上师生学习的内容。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生没有课后复习作业,但有阅读、实践、讨论的作业,以及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些活动项目这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考试。澳大利亚的教师不要求学生背诵,有的澳大利亚学生上了大学还不能熟练背诵“乘法九九表”。
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的课堂可能会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清晨,我们乘车到市中心参加培训,路过皇家植物园时,恰好看到一群学生正从一辆大巴里走出来,原来是教师带着他们到植物园认识植物,植物园就成了他们的课堂。接近中午,我们又看到另一群学生坐在城市的道路旁,手里拿着画板,他们在描绘眼前的景观。下午,我们继续乘车去学校访问,路过一片海滩,看到一群学生换上了泳衣,大概是去海边上游泳课吧。
那天上午,我们去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参观。接近开馆时,一辆大巴在门前停下,下来一群小学生,看来这里就成为他们今天的课堂。我观察着这群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坐在了美术馆门前的台阶上。也有六七个小学生站在台阶上,一边轻声地聊着,一边笑着。我有意靠近了他们,即便他们说得那么投入,笑得那么开心,但并不让人感到喧闹。
10点整,开馆了,人们有秩序地走进这座艺术的殿堂。我有意识地寻找着那群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哦!在前面。我看到一位老师带着10个学生,他们的身旁是一座雕塑——一位男子正在竭尽全力地和一条蛇做殊死搏斗。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着什么,我听不懂,只好请附近的英语老师过来翻译。英语老师介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这座雕塑的含义,并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这时,我看到有3个学生的眼神是游离的,但老师没有指责他们,依然在专注地讲解着。在这之后,老师又带领这10个学生走到了一幅画前,师生又在一起欣赏着。这节课也许是观察课,也许是口语交际课,也许是表达课,也许是写作课,也许是美术课,也许是历史课……也许就是一次特别的课外活动。
澳大利亚的学生多么的幸福,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好奇,让他们感到好玩。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好玩呢?那是因为他们坚信:如果学生不快乐的话,是不会学到东西的,而没有学到东西的学生是不会感到快乐的。
在澳大利亚,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感受到的是学习好玩,他们必然会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当学生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进入高等学府,便开始了类似我国学生的刻苦学习之旅,你会看到凌晨两三点的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终身学习成为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状态。
在澳大利亚访学的日子里,“一切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理念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深深地融入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精髓之中,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精华和糟粕,让我们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让人感慨:教育,终究是美好的
■
在澳大利亚,出乎我意料的是,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作业,没有统一的考试。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自主搜集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
随行的当地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当地小学教学的一个案例。他介绍,他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时,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项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独立阅读一本关于钱的书。
教授手举着一本书,我们清楚地看到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MONEY”,这就是他孩子自己找的一本书。翻开这本书,教授给我们朗读它的目录:钱和生活的关系,古代人如何赚钱,现代人如何赚钱,人如何工作,如何得到报酬,怎样纳税,通货膨胀的问题,利息和投资,怎样做生意,赚钱的方法……
教授接着说,孩子阅读完关于钱的书后,老师又布置了任务,让孩子自己赚零花钱。教授就问自己的孩子:“那你想怎样赚钱?”他的孩子说,可以帮家长做事赚钱;征得邻居的同意,给邻居花园浇水赚钱;给邻居看小孩也能赚钱……
听完教授的介绍,我们不禁发出了赞叹的笑声。笑过之后,我更感叹澳大利亚的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或者说,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存密不可分。
能够独立的生存下去,这是人的第一需要,而教育,就是要从这里起步。我默默地想着。
■
我们访问St Ives High School是一个下午,走进课堂,我们听了一节初中地理课。
上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很有激情。这堂地理课,她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为召开“全球化的利与弊”辩论会做准备。这就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她请学生打开笔记本,并指导学生绘制一个表格,表格第一行写上了“讨论内容——全球化”,第二行写上了“优点”“不足”,中间画上了一条竖线,这便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然后,师生一起观看视频,其内容是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了全球化的结果。教师鼓励学生要边看边做好记录,为后面的辩论做好准备。在学生静心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了适当的点拨。
我很欣赏这位老师。第一,在这堂课上,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学习内容——为辩论做准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自然会提高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指导学生绘制表格,这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渗透了学习的方法——比较法,在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鲜明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教师给予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布置了独立学习的内容——观看视频,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而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给予随时点拨,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学的效率,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才发挥了它的真正价值,教师也展示了他的独特“功能”。第四,鼓励学生参与辩论,这是探索真理的主要方法,辩论既是认真的探讨,也是精巧的语言艺术,又是一项娱乐活动。
这堂初中地理课很简约,但并不简单。简约的课堂中包含了教师不简单的用心。这让我体会到:教育,与生活相连,教学生思考,让学生亲历。走出教室,我更感叹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他们将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
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好玩的。我曾经坚定地认为:学习就要刻苦。这也许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因为我们自古就有“寒窗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
在澳大利亚的小学和初中里,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教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只要是学生喜好的,就可以此内容开设一门课程;只要是学生喜好的,就可以成为课堂上师生学习的内容。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生没有课后复习作业,但有阅读、实践、讨论的作业,以及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些活动项目这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考试。澳大利亚的教师不要求学生背诵,有的澳大利亚学生上了大学还不能熟练背诵“乘法九九表”。
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的课堂可能会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清晨,我们乘车到市中心参加培训,路过皇家植物园时,恰好看到一群学生正从一辆大巴里走出来,原来是教师带着他们到植物园认识植物,植物园就成了他们的课堂。接近中午,我们又看到另一群学生坐在城市的道路旁,手里拿着画板,他们在描绘眼前的景观。下午,我们继续乘车去学校访问,路过一片海滩,看到一群学生换上了泳衣,大概是去海边上游泳课吧。
那天上午,我们去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参观。接近开馆时,一辆大巴在门前停下,下来一群小学生,看来这里就成为他们今天的课堂。我观察着这群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坐在了美术馆门前的台阶上。也有六七个小学生站在台阶上,一边轻声地聊着,一边笑着。我有意靠近了他们,即便他们说得那么投入,笑得那么开心,但并不让人感到喧闹。
10点整,开馆了,人们有秩序地走进这座艺术的殿堂。我有意识地寻找着那群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哦!在前面。我看到一位老师带着10个学生,他们的身旁是一座雕塑——一位男子正在竭尽全力地和一条蛇做殊死搏斗。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着什么,我听不懂,只好请附近的英语老师过来翻译。英语老师介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这座雕塑的含义,并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这时,我看到有3个学生的眼神是游离的,但老师没有指责他们,依然在专注地讲解着。在这之后,老师又带领这10个学生走到了一幅画前,师生又在一起欣赏着。这节课也许是观察课,也许是口语交际课,也许是表达课,也许是写作课,也许是美术课,也许是历史课……也许就是一次特别的课外活动。
澳大利亚的学生多么的幸福,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好奇,让他们感到好玩。为什么澳大利亚的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好玩呢?那是因为他们坚信:如果学生不快乐的话,是不会学到东西的,而没有学到东西的学生是不会感到快乐的。
在澳大利亚,学生在基础教育中,感受到的是学习好玩,他们必然会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当学生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进入高等学府,便开始了类似我国学生的刻苦学习之旅,你会看到凌晨两三点的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终身学习成为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状态。
在澳大利亚访学的日子里,“一切为了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理念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深深地融入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精髓之中,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精华和糟粕,让我们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让人感慨:教育,终究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