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机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机事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一些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很好运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机的推广和发展,在发展现化农业的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措施。
一、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1.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县、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2.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3.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上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供求信息不掌握,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4.装备结构不合理
一是推广的农机品种少、水平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如国产小功率风冷柴油机、国产玉米收获机以及半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等一些技术问题还没过关,可靠性低;二是农机配套结构不合理,大中拖农机具配套比仅为1:1.5左右,而发达国家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高达1:7,日本的动力耕耘机配套农机具多达30余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各种需要。
5.技术储备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仅限于大田作业机械,以耕、播、收机械为主,对水产、畜牧、林果等机械涉及不广,设施农业设备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品种不多,高、精、尖新农机,如农业诊断机、苗木嫁接机、激光平地机等发展很慢。农机技术储备滞后,导致农机推广不具超前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
1.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长时期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予;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
2.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
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不管推广何种技术、何种新机具,都需要在当地进行示点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广大农民朋友。用示范点效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3.加强农机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机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对农机化推广工作尤为关键。因此农机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业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机手,引导农机服务全面发展。如在跨区机收工作中,在小麦、水稻等作物收获前,我们可与外省农机部门沟通联系,互相签订引机作业合同,发布农机供求信息,吸引农机手外出作业,同时将外地机手引进来,并组织编写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手册提供给农机手,设立本辖区农机服务联系电话;在新闻媒体上定期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信息,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过信息服务,拓宽推广视野,简化惯用的农机推广程序,缩小与农机发达地区的距离。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及时合理更新知识结构,围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演示会,逐步提高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5.加大对新机具的研发力度,要“产、学、研、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通过试验示范使农民在生产中采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机具。
6.加大农机科技推广的投入,建议地方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突出财政以农为重点,同时,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更好地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一、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1.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县、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2.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观念比较肤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制约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知识和政策的更新,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3.供求信息脱节,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因乡镇一级农机推广信息渠道已基本闭塞,上级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得到基层农业机械的需求信息,加上市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供求信息不掌握,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仅凭农机推广部门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来推广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已用于生产中,而推广信息滞后,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
4.装备结构不合理
一是推广的农机品种少、水平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如国产小功率风冷柴油机、国产玉米收获机以及半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等一些技术问题还没过关,可靠性低;二是农机配套结构不合理,大中拖农机具配套比仅为1:1.5左右,而发达国家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高达1:7,日本的动力耕耘机配套农机具多达30余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各种需要。
5.技术储备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仅限于大田作业机械,以耕、播、收机械为主,对水产、畜牧、林果等机械涉及不广,设施农业设备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品种不多,高、精、尖新农机,如农业诊断机、苗木嫁接机、激光平地机等发展很慢。农机技术储备滞后,导致农机推广不具超前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农机推广工作的措施
1.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长时期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予;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
2.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
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不管推广何种技术、何种新机具,都需要在当地进行示点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广大农民朋友。用示范点效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3.加强农机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机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对农机化推广工作尤为关键。因此农机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机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业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机手,引导农机服务全面发展。如在跨区机收工作中,在小麦、水稻等作物收获前,我们可与外省农机部门沟通联系,互相签订引机作业合同,发布农机供求信息,吸引农机手外出作业,同时将外地机手引进来,并组织编写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手册提供给农机手,设立本辖区农机服务联系电话;在新闻媒体上定期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信息,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过信息服务,拓宽推广视野,简化惯用的农机推广程序,缩小与农机发达地区的距离。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及时合理更新知识结构,围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演示会,逐步提高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5.加大对新机具的研发力度,要“产、学、研、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通过试验示范使农民在生产中采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机具。
6.加大农机科技推广的投入,建议地方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突出财政以农为重点,同时,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更好地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