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对学习资料的充分整合,以此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们能够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掌握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如此,对于课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其展开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很多语文教师都已经开始重视教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而在开发和整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挖掘教材中本身富含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地向学生们展现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整合文言文中的积极思想,促使人格修养提升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文章都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带领学生们深入领会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意蕴。如此一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充分地掌握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有着催人奋进的意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儒家风范。同时,在学习《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时,其中也表达出了倡导后人努力学习的积极思想,与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教材上的这些内容时,便可以充分开发其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资源,然后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并促使自身人格修养的提升。
二、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语文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使用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更好的处理和归纳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下,他们能够更好的集中自身的课堂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1]。如此一来,在有效的学习中,学生们便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再将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投影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们便可以受到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教师可以将现代人为国为民所做出贡献的实例展现给学生们观看,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对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精神有充分的理解。同时,这也有利于营造出具有浓烈爱国情感的课堂,进而使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有效的认知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拉近学生们与文章的距离,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取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仅如此,现代信息技术也有利于开发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可以将其有效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
三、充分开展小组合作探讨,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
因为个人能力、工具等因素会产生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们很难取得单独学习的良好效率,此时就需要让学生们展开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在相互帮助和交流中促使自身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样的,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开发和整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时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建传统文化学习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们定期开展小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促使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2]。首先,学生们可以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最后,小组可以派出一位代表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展开同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们在实践中促使自身道德情操的提升。例如,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基于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以此来进行“中秋节”知识收集的活动。首先,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书籍等途径,以此来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南北方中秋节存在的不同之处等,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对嫦娥奔月故事的了解。另外,学生们也可以去询问父母或者是其他的长辈,进而获得对中秋节庆祝方式的了解,其中他们可以认识到中秋节时很多人都会制作月饼,或者是全家围坐在一起欣赏月亮。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便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进而帮助他们获得对传统文化魅力的充分感受。
四、整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爱国情感的增强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不能够单纯的凭借课堂教学来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而应该鼓励学生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对相关作者或者是作品的搜寻,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整合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对诗歌的朗读,以此来感受古诗的深厚韵味。紧接着,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能够深入到古诗意境中去,进而充分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因为学生们阅历较浅,所以无法充分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此,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入到杜甫当时的生活中去,进而使他们有效感受杜甫的情感。当时处于战乱环境中,杜甫的生活状况非常窘迫,就连自己居住的茅屋也被狂风和顽童摧毁,而且因为漏雨的原因,所以茅屋内的被褥和床榻都已经是冰冷湿透的,但即便处于如此艰苦的环境,杜甫还是担忧着国家和黎明百姓,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理想[3]。通过这一诗句,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这样一来,面对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们便可以对文章内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促使爱国情感的增强。
另外,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这一有效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并促使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人的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就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很多文章中都蘊含有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为此,语文教师就应该进行对教材中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并致力于将其有效地整合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以此来使学生们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掌握传统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秀雅.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J].速读(中旬),2016,(4):78-78.
[2]唐华英.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26):331.
[3]段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华夏教师,2019,(19):64-6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很多语文教师都已经开始重视教育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而在开发和整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时,教师不仅要注重挖掘教材中本身富含的传统文化资源,还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地向学生们展现课本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整合文言文中的积极思想,促使人格修养提升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文章都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带领学生们深入领会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意蕴。如此一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充分地掌握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有着催人奋进的意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儒家风范。同时,在学习《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课文时,其中也表达出了倡导后人努力学习的积极思想,与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教材上的这些内容时,便可以充分开发其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资源,然后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并促使自身人格修养的提升。
二、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教学,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语文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使用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更好的处理和归纳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下,他们能够更好的集中自身的课堂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1]。如此一来,在有效的学习中,学生们便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为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再将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投影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们便可以受到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教师可以将现代人为国为民所做出贡献的实例展现给学生们观看,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对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精神有充分的理解。同时,这也有利于营造出具有浓烈爱国情感的课堂,进而使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有效的认知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拉近学生们与文章的距离,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取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仅如此,现代信息技术也有利于开发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可以将其有效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
三、充分开展小组合作探讨,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
因为个人能力、工具等因素会产生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们很难取得单独学习的良好效率,此时就需要让学生们展开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在相互帮助和交流中促使自身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样的,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开发和整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时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建传统文化学习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们定期开展小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促使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2]。首先,学生们可以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最后,小组可以派出一位代表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展开同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们在实践中促使自身道德情操的提升。例如,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基于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以此来进行“中秋节”知识收集的活动。首先,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书籍等途径,以此来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南北方中秋节存在的不同之处等,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对嫦娥奔月故事的了解。另外,学生们也可以去询问父母或者是其他的长辈,进而获得对中秋节庆祝方式的了解,其中他们可以认识到中秋节时很多人都会制作月饼,或者是全家围坐在一起欣赏月亮。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们便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进而帮助他们获得对传统文化魅力的充分感受。
四、整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爱国情感的增强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不能够单纯的凭借课堂教学来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而应该鼓励学生们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对相关作者或者是作品的搜寻,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整合中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对诗歌的朗读,以此来感受古诗的深厚韵味。紧接着,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能够深入到古诗意境中去,进而充分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因为学生们阅历较浅,所以无法充分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此,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入到杜甫当时的生活中去,进而使他们有效感受杜甫的情感。当时处于战乱环境中,杜甫的生活状况非常窘迫,就连自己居住的茅屋也被狂风和顽童摧毁,而且因为漏雨的原因,所以茅屋内的被褥和床榻都已经是冰冷湿透的,但即便处于如此艰苦的环境,杜甫还是担忧着国家和黎明百姓,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理想[3]。通过这一诗句,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这样一来,面对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们便可以对文章内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促使爱国情感的增强。
另外,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这一有效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并促使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人的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就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很多文章中都蘊含有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为此,语文教师就应该进行对教材中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并致力于将其有效地整合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以此来使学生们在有效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掌握传统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秀雅.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J].速读(中旬),2016,(4):78-78.
[2]唐华英.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26):331.
[3]段华.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华夏教师,2019,(1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