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信已成为时下大学生最流行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之一,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本论述了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的优势,开辟就业工作新渠道,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和就业服务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微信;高职;就业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网络的发展,微信以其便捷性倍受民众的青睐,特别是深受“90后“大学生的欢迎。在当前高校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用手机登录微信,浏览、更新信息的大学生,等候时、睡前或早起时,甚至吃饭时,“微信控”的大学生普遍出现,高职专科以上的微信用户为86.6%。由此可见,微信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率之高。作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交流和传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正视微信的正能量,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微信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微信带来的便捷和信息传播的高效作用,开展更为有效的就业教育,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创高职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充分发挥微信快捷传播信息的作用,开拓就业信息发布新渠道
就业信息的有效传达是促使就业信息有效利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发布就业信息的主要方式包括就业网站发布、就业信息公告栏张贴、辅导员电话通知、班级QQ群留言等,这些传播方式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毕业生在毕业季课程少、分散流动性大等情况,仍然会造成就业信息无法及时被毕业生获悉,就业信息传达不到位。微信的利用使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更具灵活性。
微信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通过粉丝和转发评论实现了点对点和点对面的即时广播,可以使信息产生裂变式的传播,信息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以手机用户为主,以电脑用户为辅,有机融合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通信技术,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地接发消息。而且微信中的转发关注与评论功能都保留了原文,避免了信息在传播中的扭曲和缺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从微信诞生之始,就充分显示出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强大优势。高校就业部门利用就业微信传播优势,在微信上发布就业信息,可以让毕业生更加及时、便捷的获取到就业信息。与传统的信息发布媒介不同的是,毕业生不需要在电脑上上网进入就业部门微信主页才可以看到相关就业信息,只需对学校就业部门微信添加“关注”或成为它的“粉丝”,由该微信所发出的信息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其个人微信中,毕业生只需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微信,加之现在无限网络的全面覆盖,手机上网的便利性,毕业生接收就业信息就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就业信息传达滞后或遗漏传达的问题。
二、利用微信交流的平等性,有效开展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是各大高校就业工作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要扭转这一形势,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对就业目标的合理定位和期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行为。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观教育的效果并不很好,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是仍然是盲目从众、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而且高校就业观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课堂的灌输、说教,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左耳朵听、右耳朵出”,甚至就根本就不听。就业观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灌输过程,需要教育双方平等沟通,和谐对话。
在微信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要用户注册了某一微信号,就可以和企业家、商家、明星一样,随时随地地登入微信,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分享自己所想分享的,用户可以用最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所以,微信作为最新型的传播载体,可以让人们大胆、随意、直接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众面前,同时,用户通过微信来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感受,也让微信成了每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这种平等、即时的“碎片化”互动,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通过微信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与互动,将自己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就业指导教师才能真实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以“粉丝”身份去开导他、引导他、解除他们心中困惑和心理障碍。
运用微信的力量,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维系教育双方的感情纽带。在以往的就业观教育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往往是在不自主、不情愿的情况下参与其中。但是,在微信世界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交流互动,可以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培养情感,师生之间的关系得以淡化。
(二)有利于教育双方的和谐对话。就业观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灌输过程,需要教育双方平等沟通,和諧对话,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微信作为一种平民化的交流平台,可以打破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界限,师生通过微信以平等的方式对话,交流观点,自由交流自己对人生感悟和工作体会等内容,这种方式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有利于营造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微信具有操作简便、形式新颖和形象直观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就业观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信上写上自己的心得感受和就业困惑,教师再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娱乐的情境中纠正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利用微信的关注分享作用,建立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
毕业生的求职经验对未就业或即将求职的毕业生来说,有很好借鉴作用。传统情况下,大学生一般通过就业指导课堂或阅读求职方面的书籍、浏览求职类的网站获取。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求职经验总让学生觉得不是那么的真实,总觉得太遥远,跟自己 关系不大,因此很多学生不大关注这类的求职经验,或者对这类的经验视而不见。而通过微信的关注,来自现实当中的企业达人、人力资源师、职业咨询师、各类成功人士等随意发布的面试经历、职场贴士、励志物语等,大学生觉得特别真实亲切,容易接受。因此高职院校利用微信的关注分享作用,创建就业部门官方微信,建立一个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微信具有多样的信息来源渠道,这些信息通过一个网络终端进行汇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终端不再单一,如基于3G网络的手机平台、无线网络的移动平台和宽带网络的固定平台等都给微信带来了高度的普及率和覆盖性,使微信逐渐呈现出信息流转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带有实时性、随意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官方微信要建立一个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除了在微信中发布一些求职技巧、职场经验、职场礼仪、成功案例外,还要关注更多的职场人士微信、人才机构官方微信,有方向性的挑选一些高质量有内涵的、能引起大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职场经验和资讯转发给毕业生,让毕业生能在个人的微信中轻松、快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就业资讯。同时在微信上开通职业咨询互动平台,实时解答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助力大学生成功就业。
四、利用微信的实时互动作用,打造高效的就业服务交互平台
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由于毕业生的分散和流动性,缺少及时的互动,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政策理解不到位,从而降低了就业工作的效率。高职院校要利用微信的实时互动作用,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
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或博客来说,作者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其传播对象也并不确定。而微信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在微信平台上,学校和毕业生即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还是其他关注信息的受众,两种角色交错,极大地提高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双向互动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学校可以利用这种交互性,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交互性。
加强就业微信的互动性。首先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如果学生能把自己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交流,互通招聘信息,交流面试经验,职场礼仪分享,就业心态交流等,那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其次,是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在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惑與问题,择业的心态、就业及创业相关政策和规定,派遣及改派问题,户档托管问题等,一系列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至关重要的就业相关的后续服务问题,可以结合针对性和典型性给予答复,提高学生对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学校就业工作微信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极大地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转移至网络上,或者设置就业教育相关的交流互动话题,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广大学生在收看博文和参与讨论中提高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请企业加入到这一平台中来,通过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与企业、学校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的相互了解和考察,加深了招聘方和求职方相互了解和认知的程度,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求职的命中率。
利用微信的互动,关键是就业部门要经营打理微信,让全校的毕业生成为官方微信的粉丝,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微信进行维护和管理,并适时发布互动性话题,调动粉丝的兴趣,提高博友的关注度。
五、结语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文化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工作视角,促使高校就业工作在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作进一步创新、提高。微信简便、快捷、互动。传播性强的特性能够帮助学校与毕业生用户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实现就业信息的传播,通过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及时了解毕业生群体对就业工作的需求与服务评价,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军光,姜凤贤.微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9)
[2]徐晓矾.如何利用微博开展高校就业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
[3]王麟凯,蔡耀龙.微博: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新载体[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
[4]郑广贵.基于“微博”平台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作者简介:龙小军(1980——),男,江西上高人,硕士学历,讲师,江西外语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科科长,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职教育。
关键词:微信;高职;就业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网络的发展,微信以其便捷性倍受民众的青睐,特别是深受“90后“大学生的欢迎。在当前高校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用手机登录微信,浏览、更新信息的大学生,等候时、睡前或早起时,甚至吃饭时,“微信控”的大学生普遍出现,高职专科以上的微信用户为86.6%。由此可见,微信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率之高。作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交流和传播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正视微信的正能量,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微信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微信带来的便捷和信息传播的高效作用,开展更为有效的就业教育,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创高职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充分发挥微信快捷传播信息的作用,开拓就业信息发布新渠道
就业信息的有效传达是促使就业信息有效利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发布就业信息的主要方式包括就业网站发布、就业信息公告栏张贴、辅导员电话通知、班级QQ群留言等,这些传播方式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毕业生在毕业季课程少、分散流动性大等情况,仍然会造成就业信息无法及时被毕业生获悉,就业信息传达不到位。微信的利用使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更具灵活性。
微信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通过粉丝和转发评论实现了点对点和点对面的即时广播,可以使信息产生裂变式的传播,信息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以手机用户为主,以电脑用户为辅,有机融合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等通信技术,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地接发消息。而且微信中的转发关注与评论功能都保留了原文,避免了信息在传播中的扭曲和缺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从微信诞生之始,就充分显示出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强大优势。高校就业部门利用就业微信传播优势,在微信上发布就业信息,可以让毕业生更加及时、便捷的获取到就业信息。与传统的信息发布媒介不同的是,毕业生不需要在电脑上上网进入就业部门微信主页才可以看到相关就业信息,只需对学校就业部门微信添加“关注”或成为它的“粉丝”,由该微信所发出的信息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其个人微信中,毕业生只需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微信,加之现在无限网络的全面覆盖,手机上网的便利性,毕业生接收就业信息就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就业信息传达滞后或遗漏传达的问题。
二、利用微信交流的平等性,有效开展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是各大高校就业工作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要扭转这一形势,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对就业目标的合理定位和期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行为。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观教育的效果并不很好,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是仍然是盲目从众、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而且高校就业观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课堂的灌输、说教,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左耳朵听、右耳朵出”,甚至就根本就不听。就业观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灌输过程,需要教育双方平等沟通,和谐对话。
在微信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要用户注册了某一微信号,就可以和企业家、商家、明星一样,随时随地地登入微信,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分享自己所想分享的,用户可以用最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所以,微信作为最新型的传播载体,可以让人们大胆、随意、直接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众面前,同时,用户通过微信来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情感受,也让微信成了每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这种平等、即时的“碎片化”互动,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通过微信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与互动,将自己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就业指导教师才能真实的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以“粉丝”身份去开导他、引导他、解除他们心中困惑和心理障碍。
运用微信的力量,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维系教育双方的感情纽带。在以往的就业观教育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往往是在不自主、不情愿的情况下参与其中。但是,在微信世界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交流互动,可以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培养情感,师生之间的关系得以淡化。
(二)有利于教育双方的和谐对话。就业观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灌输过程,需要教育双方平等沟通,和諧对话,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微信作为一种平民化的交流平台,可以打破教育中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界限,师生通过微信以平等的方式对话,交流观点,自由交流自己对人生感悟和工作体会等内容,这种方式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有利于营造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微信具有操作简便、形式新颖和形象直观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就业观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微信上写上自己的心得感受和就业困惑,教师再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娱乐的情境中纠正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利用微信的关注分享作用,建立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
毕业生的求职经验对未就业或即将求职的毕业生来说,有很好借鉴作用。传统情况下,大学生一般通过就业指导课堂或阅读求职方面的书籍、浏览求职类的网站获取。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求职经验总让学生觉得不是那么的真实,总觉得太遥远,跟自己 关系不大,因此很多学生不大关注这类的求职经验,或者对这类的经验视而不见。而通过微信的关注,来自现实当中的企业达人、人力资源师、职业咨询师、各类成功人士等随意发布的面试经历、职场贴士、励志物语等,大学生觉得特别真实亲切,容易接受。因此高职院校利用微信的关注分享作用,创建就业部门官方微信,建立一个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 微信具有多样的信息来源渠道,这些信息通过一个网络终端进行汇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终端不再单一,如基于3G网络的手机平台、无线网络的移动平台和宽带网络的固定平台等都给微信带来了高度的普及率和覆盖性,使微信逐渐呈现出信息流转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带有实时性、随意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官方微信要建立一个毕业生求职经验交流平台,除了在微信中发布一些求职技巧、职场经验、职场礼仪、成功案例外,还要关注更多的职场人士微信、人才机构官方微信,有方向性的挑选一些高质量有内涵的、能引起大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职场经验和资讯转发给毕业生,让毕业生能在个人的微信中轻松、快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就业资讯。同时在微信上开通职业咨询互动平台,实时解答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助力大学生成功就业。
四、利用微信的实时互动作用,打造高效的就业服务交互平台
在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由于毕业生的分散和流动性,缺少及时的互动,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政策理解不到位,从而降低了就业工作的效率。高职院校要利用微信的实时互动作用,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
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或博客来说,作者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其传播对象也并不确定。而微信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在微信平台上,学校和毕业生即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还是其他关注信息的受众,两种角色交错,极大地提高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双向互动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学校可以利用这种交互性,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交互性。
加强就业微信的互动性。首先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如果学生能把自己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交流,互通招聘信息,交流面试经验,职场礼仪分享,就业心态交流等,那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其次,是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在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惑與问题,择业的心态、就业及创业相关政策和规定,派遣及改派问题,户档托管问题等,一系列看似简单但对学生至关重要的就业相关的后续服务问题,可以结合针对性和典型性给予答复,提高学生对学校就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学校就业工作微信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极大地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转移至网络上,或者设置就业教育相关的交流互动话题,通过微信平台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广大学生在收看博文和参与讨论中提高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请企业加入到这一平台中来,通过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与企业、学校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的相互了解和考察,加深了招聘方和求职方相互了解和认知的程度,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求职的命中率。
利用微信的互动,关键是就业部门要经营打理微信,让全校的毕业生成为官方微信的粉丝,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微信进行维护和管理,并适时发布互动性话题,调动粉丝的兴趣,提高博友的关注度。
五、结语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文化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工作视角,促使高校就业工作在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作进一步创新、提高。微信简便、快捷、互动。传播性强的特性能够帮助学校与毕业生用户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地实现就业信息的传播,通过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及时了解毕业生群体对就业工作的需求与服务评价,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军光,姜凤贤.微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9)
[2]徐晓矾.如何利用微博开展高校就业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
[3]王麟凯,蔡耀龙.微博: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新载体[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
[4]郑广贵.基于“微博”平台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作者简介:龙小军(1980——),男,江西上高人,硕士学历,讲师,江西外语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科科长,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