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好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16,是汪曾祺逝世20周年,巧合似的,我不断地收到跟汪老有关的信息:先是初中同学发来一张我跟汪老的合影,当时汪曾祺来我所在的中学演讲,我作为学生代表被派上台。后是我父亲搬家,翻出了当年汪老送给他的书法,字很逸秀,有静气,是汪老先生去世前两年写的,当时他的头脑还很敏捷,写给我父亲的诗,就是当场吟就,他一边提笔写,一边自嘲:“写字儿我不怕,就怕想词儿。”——虽然他念念不忘家乡,但说话早已是纯正的北京儿化音。
  这首诗是这样的:
  城頭吹角一天秋,声落长河送客舟。留得宋城墙一段,教人想见旧高邮。
  是他的路数,淡,而现成。父亲跟汪老略有交集,所以我自小便读汪曾祺,因为通俗好懂,虽是孩童,也知流泪。幼时读书,反而记忆深刻,至今不忘。长大以后反复重读,那一个个泪点,还在原地等着我,无一遗漏。
  我爱汪曾祺的小说,他的《受戒》名气虽大,但我最喜欢的却是《大淖记事》、《岁寒三友》、《黄油烙饼》、《皮凤三楦房子》和《徙》。这些小说,往往都有真实的生活原型,比如高大头,在高邮就确有其人。邮差送信来,唤其大名高某某,无人应答,直到怒吼一声:高大头!高大头的老婆才恍然大悟,连忙回答:有!有!据说汪曾祺后来归乡,地方上设宴招待,高大头也忝列其中,笑眯眯地听大家讲这些段子。
  我怀孕期间,反应剧烈,晚间睡不着,饿得火焦火燎,常常半夜起来,补偿,踡在客厅沙发上看各种谈吃的书,而且很奇怪,那段时间看的都是旧书。
  张爱玲谈吃,老舍谈吃,汪曾祺谈吃……尤其汪曾祺谈吃最不能忍,因为他写的大多是家常食材,让你觉得吃到也不难,于是就非要吃到不可。出于孕妇的任性,我有时撩开书本就开始做饭,按照书里的做法,边看边做,边吃边看。这些事情都很个人、很琐细,并不重要,但因为这些小事,这个作家好像也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小时候看的《汪曾祺自选集》是漓江出版社出的,因为翻了太多遍,书脊已经烂掉,现在这本书已经找不到了,但我还记得汪曾祺在前面自序里写的,他所谓“自选”,并非选精,而像老太太择菜,把蔫叶子择出去,过一会看看,觉得还可以吃,就又收到篮子里。
  后来我买过各种各样不同出版社出的汪曾祺文集,确实觉得重复甚多,拉拉杂杂,就是那些,尤其他到了晚年,写的东西常常重复,仿佛一个老人家在唠叨往事,啰里啰唆,一遍一遍,但这仍然不妨碍我依靠惯性再看一遍。我对他写的东西太过熟悉,以至于生出了某种亲切,就像你不会介意多听几遍家中长辈的碎碎念。
  中学的时候,有一个男生朋友,人很聪明,也爱好文艺,有一次突然在我面前抱怨汪曾祺写得差,说白开水一样,就写那些慈姑啊昂刺鱼啊,一点看不出好在哪里。他当时的文学偶像是余光中,每句话都是“左手写诗,右手写文”、“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的工整机巧。
  我当时很想为汪老先生辩解几句,但辩不出口。我确实在他的文字中领略到许多妙处,但因为语句寡淡,举不出例,当时年幼,也归纳不出个所以然,所以悻悻闭嘴。现在我初尝变老的滋味,正如汪曾祺文章里写的:他小时候长得并不像祖母,后来老了,就像了。年纪会带给人很多变化,他文字里的有些东西要略解沧桑之后才能体会,是伤痛愈合后的透彻。在我写这篇汪曾祺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中学时那个自负的男同学,我一边写一边如释重负地想:现在,我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汪曾祺好在何处了。
其他文献
波恩,是一座科隆以南30公里、仅有30万人口的“小”城市。这座城市对于中国的青年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它曾是西德的首都。在两德统一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它的政治功能逐渐丧失,被大学、国际机构和不少德国企业的总部取代。  这个城市与其所在的北威州是非常不一样的。北威州的大部分城市代表的是德国过去的辉煌,从波恩坐火车北上过了科隆之后,会有接近这些工业区的味道;而如果从鲁尔区往波恩,铁轨两旁的景观则越来越绿色。
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将于2019年1月辞任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主席,正式退休。董事会主席将由其长子魏宏名接任,同时兼委员会成员,执行董事长则为三子魏宏丞接任。而魏应州此后将担任公司资深顾问。  2015年魏应州辞任康师傅控股总裁,由快消品公司管理经验丰富的韦俊贤接任——后者曾任拜尔斯道夫、雅芳和宝洁等公司高管。康师傅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到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的过渡。  魏宏名和魏宏丞进入康师傅已经超过十年。
两个相隔万里的村庄,一些相同症状的人,与艾滋病相处多年才发现,最大的难题不是生病,而是生活本身  直走,过一个红绿灯后右转,老远就望见一圈与周围矮楼格格不入的建筑,看着气宇轩昂。走近一看,是上蔡县人民医院,大门口立了几个同样红彤彤的易拉宝,印着“预防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人潮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Y村的王海燕每个月初都要来到这里,查体,情况不好的时候打打点滴,她的CD4(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
老廖  已经12点了,往常这个时候,廖勇军应该在家吃饭了,可还迟迟未归。“在厂里吃了吧。”邓百花想,转头又睡过去。她刚倒完夜班,困。  今年5月,邓百花刚换到深圳光明新区工作,两班倒,早上7点到晚上8点,晚上7点到早上8点。说是双休,来了大半年了,也只休息过一次。  她和丈夫老廖租了个单间,200块一个月,有床有桌椅,拾掇拾掇,老房子里的电饭锅拿过来煮一锅新米,也就成了新家。老廖上班就在两站远的恒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中国境内蜿蜒2736公里,然后流向缅甸和泰国,最终进入安达曼海。怒江边上的查腊村,一个农民正在收割大麦  这是中国最后一条没有兴建大型水电站的河流,尽管建造怒江大坝的风声早已有之。2003年,中国政府宣布在怒江流域建造13座大坝。支持者表示,一旦建成,这些大坝每年的发电量将会超过三峡大
“没文化”一直是老高的软肋,就算他已经包下了某一线城市从机场到CBD所有的户外广告,俨然一个媒体大亨,可他还是自卑,接着他又另外弄了个上市公司,这一下压力更大了——钱越多,他越怕在别人眼里成为穷得只剩钱的土豪。    围绕在他身边的姑娘也越来越多。老高吃饭基本能做到男女比例一致,左边是混老外圈子的“自拍上瘾症”女郎(一顿晚饭平均拍50张),基本半瓶红酒下肚就开始往旁边男人大腿上侧躺,嘴里还不断喊着
在萧东红看来,保姆在一个家庭中充当什么角色,要看雇主一家的态度。她很清楚保姆和雇主是工作关系,“人家客气你可不能真的不客气”  晚上10点从医院回来,乐乐还是反复发烧。萧东红在床边照顾,不断敷毛巾降温,乐乐哭醒就哄他睡。这一晚她睡了不到半个小时。  乐乐三岁半,萧东红是照顾他的保姆,54岁,从事保姆行业19年,照顾过九个婴儿,最长的一个带了六年。第一次做保姆时照顾的孩子已经上大二了,还常常在微信上
这件看起来乱七八糟的衬衫,来自斯德哥尔摩Mair/Wennel工作室。设计师们将你能想到的材料全都滴在了这件衣服上,比如钢笔漏的墨水、番茄酱、鼻血……
比起老本行话剧,赵奔在情景喜剧里的客串演出更让人印象深刻:《外来媳妇本地郎》里,赵奔饰演赵鲲,打扮成韩国明星来到荔湾人家,后来还在剧里开了家店。现在回想,他谈笑说电视剧客串都是工作,话剧才是真正的事业。赵奔演了二十一年话剧,在众多身份中,话剧演员让他最为倾心,也投入最多,他热爱。    回首往事,赵奔会想起考话剧团时妈妈给他排练的小品,叫《油漆未干》,是个单人小品,一个人正在看书,有苍蝇飞来飞去,
陈发树语速很快,夹杂着福建口音,一句话的尾字就像被机器卷入轴承一样。情绪高的时候,他也会咬住关键字词,显得格外洪亮。他常把 “我是农民企业家” 、“我只上到小学四年级” 挂在嘴边。多数时候,他还是非常冷静,低着头,一边思考一边说话。  5月2日,北京大学118周年纪念日及校友返校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好一阵,陈发树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一些。精瘦的体形让他比实际年龄看上去更年轻一些。平时出行,他都是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