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调查表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中,约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型和内隐型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学校加强心理辅导,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其抵抗不良诱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谈话,教师能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怎样利用好谈话这种教育方式呢?
俯下身子,倾听心声。走进心理辅导室的学生大多心存顾虑:或者担心被同学知道了嘲笑;或者担心教师反问和指责,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和颜悦色,请学生坐下,给他们倒一杯白开水。这样能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和对立情绪,缓解谈话前的恐惧和紧张。待学生心情平静后,教师温和地问:“今天来,是有什么想找老师倾诉呢,还是有什么问题希望得到帮助?——不着急,慢慢说。”
学生讲述时,教师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让他们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即使说的杂乱无章也无妨;双眼温和地注视学生,注意他(她)的表情和语气,听到应该表示谅解和同情的情节时,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或表情表露,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
合理引导,优化思维。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拥有什么样的心态与个人修养有关,也与思维方式有关,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促使学生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王×到心理辅导室诉说委屈:前不久,她参加省职教中心组织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比赛时,电脑很长时间不能启动。她连续换了三台,情况都一样,结果比赛得了零分。回校后,她觉得无颜见老师和同学,“连死的心都有”。听她讲完,教师安慰她:“这件事不能全怪你,机器出现故障是意料之外的事。”接着问:“你参加比赛用的那台电脑别人又用过吗?”她说:“赛后听说,那台电脑就是启动速度慢,多等一会儿就好了。”教师问:“如果你用启动三台电脑的时间来启动一台电脑,结果会怎样?”她似有所悟:“不至于得零分。”“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不全部是电脑的原因。”教师微笑地看着她,“你自身也有些问题。”她思考了一下说:“是的。这段时间我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您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如果我不那么急躁,稍微有一点耐心,即使电脑运行速度再慢,也不至于得零分。”
与王×谈话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而是引导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学生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教师不可能时时伴其左右。当他们具备了理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会客观地分析和对待,不至于迷失的太远。
总结提升,强化认知。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最好增加总结提升这一环节。这样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尽可能地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跟王×谈话即将结束时,教师问她: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经过梳理,她认识到:做事前,不要对结果有太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心理压力就越大,这样反而不容易达到目标;第二,做事前,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利因素,并做好预案,这样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至于手足无措;第三,预案再周全,也不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冷静思考,找到最佳处理方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四,面对失败,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只怪他人。
这样的总结性谈话,将个别经验上升到对一般问题的理性思考。学生养成了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
(作者单位: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谈话,教师能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教师怎样利用好谈话这种教育方式呢?
俯下身子,倾听心声。走进心理辅导室的学生大多心存顾虑:或者担心被同学知道了嘲笑;或者担心教师反问和指责,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和颜悦色,请学生坐下,给他们倒一杯白开水。这样能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和对立情绪,缓解谈话前的恐惧和紧张。待学生心情平静后,教师温和地问:“今天来,是有什么想找老师倾诉呢,还是有什么问题希望得到帮助?——不着急,慢慢说。”
学生讲述时,教师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让他们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即使说的杂乱无章也无妨;双眼温和地注视学生,注意他(她)的表情和语气,听到应该表示谅解和同情的情节时,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或表情表露,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
合理引导,优化思维。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拥有什么样的心态与个人修养有关,也与思维方式有关,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促使学生养成理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王×到心理辅导室诉说委屈:前不久,她参加省职教中心组织的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比赛时,电脑很长时间不能启动。她连续换了三台,情况都一样,结果比赛得了零分。回校后,她觉得无颜见老师和同学,“连死的心都有”。听她讲完,教师安慰她:“这件事不能全怪你,机器出现故障是意料之外的事。”接着问:“你参加比赛用的那台电脑别人又用过吗?”她说:“赛后听说,那台电脑就是启动速度慢,多等一会儿就好了。”教师问:“如果你用启动三台电脑的时间来启动一台电脑,结果会怎样?”她似有所悟:“不至于得零分。”“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不全部是电脑的原因。”教师微笑地看着她,“你自身也有些问题。”她思考了一下说:“是的。这段时间我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您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如果我不那么急躁,稍微有一点耐心,即使电脑运行速度再慢,也不至于得零分。”
与王×谈话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而是引导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学生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教师不可能时时伴其左右。当他们具备了理性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就会客观地分析和对待,不至于迷失的太远。
总结提升,强化认知。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最好增加总结提升这一环节。这样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尽可能地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跟王×谈话即将结束时,教师问她: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经过梳理,她认识到:做事前,不要对结果有太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心理压力就越大,这样反而不容易达到目标;第二,做事前,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利因素,并做好预案,这样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至于手足无措;第三,预案再周全,也不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冷静思考,找到最佳处理方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四,面对失败,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只怪他人。
这样的总结性谈话,将个别经验上升到对一般问题的理性思考。学生养成了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
(作者单位: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