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是一座人文之城,海纳百川,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在这种包容下,出现了许多历史厚重的优秀老建筑,从打破“华洋分居”的老式石库门里弄(“里弄”指胡同),到新式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再到充满西式风情的花园式里弄、公寓式里弄,建筑的演变与上海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拍摄老建筑仿佛就是在品读上海。
对上海老建筑的拍摄,源于我对摄影的热爱——从一开始举着相机拍摄花花草草,到拍摄旅行途中的人文风景,再到把目光最终转回我的故乡,我才发现上海是拍不完的:每一座老建筑,每一栋老房子,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承载着历史,充满了故事。
阳光浪漫的克莱门公寓白墙红砖的文艺气息
在上海众多的老住宅、里弄中,我最喜爱的是克莱门公寓。克莱门公寓(现名为“玉门公寓”)位于复兴中路1363弄,是1929年比利时人克莱门与教会合办新建而成。克莱门公寓是一栋法式公寓里弄建筑,在复兴路众多建筑中颇具代表性:整个小区由5栋相同且独立的公寓组成,结构对称;墙面以米白色打底,粉刷水泥砂浆,虽然表面粗糙,但故意勾勒出的线条图案清晰可见,有一种粗犷之美;公寓局部饰以清水红砖镶嵌的图案,红砖上有几何构成的简单图案,简洁却极富装饰感;坡屋顶上平下陡,铺上了红瓦,与整体色调和谐相应。
克莱门公寓曾被改造成饭店,白天这里供应意大利菜,晚上就成为舞厅,并且一整天都有乐队伴奏演出,音乐不断,让克莱门公寓更富有艺术气息了。在法式风格为主的情况下,克莱门公寓也融合了英伦建筑的风格,红色的小砖特别讨喜。(右下图)克莱门公寓的正门与秋日红叶显得特别相衬。
之所以选择克莱门公寓进行拍摄,大抵是因为我的小资情怀。克莱门公寓的每一栋房屋都像别墅,白墙红砖的细节让人充满浪漫的联想,再加上小区里经常飘扬出隐隐约约的钢琴声、小提琴声,极具文艺气息。若是在一个暖暖的午后徜徉在这里,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其中的意境会让人产生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老上海的错觉。
我端着相机小心翼翼的步入东斯文里,穿行在狭窄的弄堂里,尽管阳光明媚,但建筑因为人去楼空,渗透出一丝丝阴森,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东斯文里虽然已人去楼空,但石库门建筑依旧完整,穿梭其中,还能看到巴洛克风格的雕花门楣,黑漆脱落的大门,上扣着一双门环。从门楣上垂下的细条植物绿意盎然,与破旧的门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禁不住遐想大门背后,每个家庭都有怎样的悲喜故事。
“海上小白宫”旋梯上时髦女郎的出场秀
老上海风情万千,无疑是迷人的。虽然那十里洋场、富豪花园的繁华场面,或销声匿迹,或悄然改变,但上海仍然秘藏着许多优雅、美丽的地方,如报业大王史量才旧居、白崇禧故居白公馆、梦幻城堡般的马勒别墅、“小白宫”等,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就像璀璨的夜明珠点缀着上海,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掩盖不了它们的光芒。
“小白宫”位于徐汇区汾阳路79号,隐藏在绿荫深处,是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建筑模样。由于“小白宫”外形酷似美国白宫,如同城堡,因此素有“海上小白宫”之名。
小白宫楼下的大花园可不容错过。沿着花园边上的小路走进去,可以来到花园的最深处,这里是拍摄小白宫全景的最佳位置。从外面看,小白宫外观淡雅,路人又怎么会想到它的内部其实如此豪华精美呢?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是邬达克的经典之作,坐落在淮海中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武康路这5条马路的交汇处。作为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武康大楼以宛如战舰的独特造型、艺术沧桑的气质成为上海的网红建筑。远观武康大楼,犹如等待启航的巨轮,清水红砖墙、铁栅阳台、三角窗楣、“牛腿”造型的装饰,演绎出浓浓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情。每次经过这个路口,我都忍不住要拍摄几张,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还是夜景,这里都有别样景致。
此外,我还喜欢将老建筑与城市夜景灯光结合在一起拍摄,拍摄对象往往是位于十字路口、转角处的老建筑,比如沙美大楼、福州大楼等。
福州大楼位于江西中路福州路路口,原名汉弥尔登大楼,为老式的英式楼房。福州大楼主楼中间是凹进去的,外墙面线条笔直、简洁明快,整体建筑仅在大门顶层和塔楼上有图案装饰。
街景拍摄往往不能一次成功,因为行人、车辆等不确定因素时时存在。此外,为了降低霓虹灯灯光对画面的影响,我先用同样的光圈快门组合拍摄多张片子,直到拍到满意的车轨线条;然后,对场景中太亮的部分单独曝光,以确保最后的片子整体协调;在后期,再通过蒙版,将所有片子组合起来,去除照片中无关紧要的人、车和杂物等,最终得到主题鲜明、画面干净的片子。
在另一次拍摄中,我本打算拍个小小的车轨,没想到一辆中巴恰好开过,于是我拍到了一幅冲击视觉的画面:夜色中的西洋建筑复古精致,高高的车灯轨迹被定格,明亮的线条犹如星火,由近及远纵横而逝,让人以为穿越了时空。
拍摄老建筑,就好像翻开了一本有趣的书,越读越引人入迷,无法自拔。摄影可以留住美好的影像,但部分上海老建筑只能保存在照片里,无疑让人痛心。也许我于上海老建筑来说是渺小的,但我愿意用自己的镜头,向人们讲述老建筑的前世今生,让更多的人喜爱它,并参与到保护老建筑的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