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的雄鹰阿旺多吉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阿旺多吉,藏族,1962年出生于西藏间里普兰县,1980年入伍,1984年入党,先后毕业于成阳民族学院、西藏大学、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参谋、副科长、副部长、副参谋长、现任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曾荣立三等功5次,多次被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双拥先进个人和“喀喇昆仑卫士”。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藏语的意思是“西边的高地”,平均海拔4663米,譽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地质学家把阿里定义为“永冻层”、“世界第三极”,生物学家把它划分为“生命禁区”,而阿旺多吉却在这里工作了27年。在当地军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传奇人物,有人称他“边防通”,有人叫他“活地图”,有人喊他“钻山豹”,更多的人说他是一只翱翔在藏北高原的雄鹰。
  
  他像一头任劳任怨的牦牛
  
  只要有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抢在最前面,大家听惯他的口头禅:“我是当地人,身体适应,地形熟悉,让我去吧!”
  2003年7月,阿旺多吉带领技术人员勘察设计边防四连的道路。他们在野外顶烈日,战风沙,抗缺氧,毒辣的紫外线把大家的脸撕开了一层又一层皮,脸比炭还黑,每个人的嘴唇都肿得厚厚的。勘察中,阿旺多吉既是指挥员,又当向导。经过36天的苦战,硬是在冰峰林立的高原戈壁和沟壑纵横的无人区开辟了一条130多公里的巡逻线路。当他完成任务回到军分区报告工作时,司令员看到他黝黑的面容,如同见了陌生人一样。他风趣地说:司令员,我是“钻山豹”啊,不认识啦?9月20日,一支联合科考队在羌塘草原无人区遇险,营救分队通过6天努力还是找不到失踪人员,上级指示阿里军分区成立求援小组,阿旺多吉再次请缨参加,带领第二批营救分队进入科考队失踪区域。无人区沟壑纵横,沼泽地遍布,不但视线差,不易辨别方向,而且车辆很难通行,经常陷车。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无人区搜索了两天,终于与科考队成员会合。
  27年来,阿旺多吉先后参加巡逻470余次,先后19次进入无人区执行任务,行程60多万公里,创下了边防干部守防时间最长、巡逻次数最多、行程最远等多项纪录。
  
  他的脑子里装着阿里地图
  
  办公室搬了5次,一套洗漱用品、一台电脑、一本汉语词典是必备的。多年来,阿旺多吉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到办公室学习,然后再出橾。提前起床、进办公室、洗漱、上网浏览新闻、学习文件、查词典,已经成了一个生产流水线,他常说,我是少数民族干部,文化底子薄,必须加强学习,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名博学多才的领导干部。
  从战士到参谋、科长、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阿旺多吉一直在阿里边防,敢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能过大家公认过不了的天险,用双腿把边防线丈量了数十次,对阿里边防的了解,大家公认无人出其左右,因此完善《阿里地区兵要地志》的任务自然落在他的肩上。这次,阿旺多吉非常慎重,他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的直觉,多次深入边防一线核对资料,特别是对很少有人涉足的偏僻地方,他既丈量,又拍照录像,取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4年的努力,他编写完成了《阿里地区兵要地志》(1975年至1996年间)的资料,填补了这20年间的空白。
  2000年11月,阿里地委、行署组织军警民联合行动,对边境一线实施严密管控。在协调会上,凭着丰富的经验,阿旺多吉发现了几个薄弱环节,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公安、武警、民兵在某道路交叉点、某山口、某湖三个点增设执勤点,弥补边防一线巡查的漏洞。事后证明,阿旺多吉的建议非常有效:三个执勤点都成功地拦截住内潜外逃嫌疑人员,公安干警、武警官兵纷纷议论,阿旺多吉脑子里仿佛装着“电子地图”,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帐篷,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他甚至知道每一条路上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每一座山、每一棵树。
  
  他是一面民族团结的旗帜
  
  大学毕业后,阿旺多吉发挥自己精通藏汉两种语言的优势,经常义务为地方有关部门翻译资料,并协助阿里地区组织部培养了一大批翻译人员。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他带领宣讲组深入牧区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声音迅速地送到藏族群众中。
  1999年夏季,分裂势力不断进行反动宣传,普兰县部分边民对驻军有了抵触情绪。他们以军马影响草场为由,反对军马进入牧区。通过走访群众,阿旺多吉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军民草场纠纷,立即组织连队和地方乡村领导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宣传党的政策,督促地方政府给连队划分草场,一些藏民不理解,认为他照顾部队,不考虑藏民的利益。为此,他带领连队干部往返于沿边牧区。逐个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政策,讲清军民关系对稳定边防、社会的重要性。经过耐心的讲解,牧民的思想通了。普兰县军民关系逐渐融洽,群众主动参与边境管控,成了军民团结的典范。
  就这样,阿旺多吉发挥在阿里工作时间长、军警民力量分布清、与地方工作人员交往多、人际关系熟、语言相通的优势,深人牧区、深入边民、深入友邻部队,密切军警民和党政军关系,在军警民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军地间形成了“有事没事多来往,大事小事常商量”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 李 芸
其他文献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今天,我将开始闪光的青春,与那灰暗的过去永远告别。   ——林文救助的一个戒毒女孩的博客摘录    林文是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8岁时,她就和妈妈一起开始了禁毒防艾工作;14岁,她正式注册并成为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禁毒防艾志愿者;今年刚刚20岁的
在第二语言英语的习得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将第一语言母语的使用习惯潜移默化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对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母语迁移”。本文笔者主要给大家介绍母语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即母语正迁移带给英语教学的效益。  一、认识简单句,夯实基础  在英语的学习中,只含有一个主谓结构,并且句子各成分中都只由单词或短语构成的独立句子叫做简单句。在简单句中,主语和谓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