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20年,加拿大政府有五位亚裔部长,其中四位是印度裔。印度族群究竟有什么优点,让他们更容易、更好地在北美“出人头地”?
印度人在英语使用上有绝对优势,这点是“先天的”,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20年前,有位亲友刚去美国读书时,和一个印度同学聊天,谈到备考托福、GRE多么辛苦,考试多么严格,印度同学觉得奇怪,她说他们考试的人多、场地小,考听力是在户外放着大喇叭考的。由此可对印度英文教育窥见一斑。
可印度人的语言优势,更多地来自他们的自信。虽然他们的发音总是“搭啦搭啦”的,但人家有绝对的自信,声音洪亮,表情丰富,完全不介意发音问题——听不懂是你的听力问题,他们绝对不认为自己发音有毛病。这点也不独是印度人的优点,我在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伊朗人等其他族裔的身上都见到过。他们的英语发音都有独特的口音,语法错误也不少,用英语聊天却毫不怯场,有说有笑。
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也更西化,能适应西方的社交礼节。这点说白了也不难,要诀是:经常面带微笑,见面多寒暄,互相问候,面子功夫要做足;多肯定别人,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不唠叨、不抱怨,和人交谈要正能量满满,什么时候聊天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工作或生活中,对不想做的事要委婉拒绝,说不做就不做,遇到该争抢的绝不手软,争抢后还是一团和气。我有个朋友就说,他们公司的印度同事和西方同事一样,平时笑嘻嘻、四海一家,而遇到工作中的竞争,马上就各自为政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冲锋陷阵,根本不在意昨天还一起泡酒吧、看球赛或同榻而眠。
华人平时任劳任怨,无论该不该自己做,都碍于情面做了,被其他同事抱着不使白不使的心态当丫头使唤。一旦竞争开始,又受到诸多不好意思的限制,战斗力明显不足,结果往往是在职场中处于被动状态。
我们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殊不知其他民族也这样评价自己。看看印度著名的IIT(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比例,3%(45万人报名,招收1.3万)!难怪印度人说,上不了IIT才去上MIT(麻省理工学院)。可以设想,面对如此高的竞争压力,印度的学子们要多么勤奋地学习。
而在北美的工作中,印度人也没有停止奋斗。我有个朋友在硅谷工作,他的印度同事发给老板、抄送大家的电邮,经常在凌晨两三点发出来。印度人的勤奋,也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看出来。不同于华人家长,印度家长除了支持孩子上各种知识类辅导班外,还督促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这也为他们的后代更加勇敢、顽强,更具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我认识一个印度裔虎妈,每天早晨4点起来,带孩子打冰球,下午放学后,学习乐器和球类运动,晚上还参加补习班。赶上下雨天,她总是站在场地外陪着看。“这不算什么啊,如果我都怕淋雨,那孩子们怎么能安心在雨里奔跑?”
印度人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很强,家族观念浓重,故土意识反而不强。
我所见的很多印度人都很传统,有的女性还穿纱丽,锡克族男性一定戴着头巾帽。印度人聚居的区域,礼拜堂很快就被修建起来,饮食习惯更是被几乎完整地保留下来,真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马来西亚时,看到电视上印度裔政界人士出来侃侃而谈,俨然大马代言人。这次加拿大政府,印度裔部长稳重、大气,自豪感十足,也仿佛是多少代世居于此。
而大多数中国移民都选择“国际家庭”,夫妻中一方加入新国籍,另一方为了保留中国国籍而只拿永居卡。
不入籍,就没有选举权,没有选举权,市选、省选、国家选举时就不能投票支持谁反对谁。不表明立场,当权者就不在乎你,逻辑就这么简单。各种选举后,都会统计出选民的族裔。发声强势的族裔,政客们都会重视——当选的要在乎广大的民意,落选者希望下次能拉到有力的选票。
温哥华所在的BC省前省长简蕙芝当选后,专门斥巨资举办了印度电影节,用以答谢推她上位的印度裔选民。
印度人在北美的日益强势,也和他们善于“拖家带口”的抱团分不开。往往是一个印度人进入一个行业,马上跟着就来了更多的印度人;一个公司招来一个印度人,很快公司里印度人就能占大多数。以大温哥华地区来说,出租车、建筑业、邮政系统,甚至机场的地勤,基本都被印度人占领了。这点和韩国人很像,大温地区的干洗店,据说都是韩国人在操办。中国温州人也是这样,在生意场上互相拉扯,结果就有很强的实力和势力,有钱大家赚嘛。
印度人真是拉帮结派不避嫌。公司招聘时,他们尽量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旦有了人事权,他们招聘时,对自己的族裔真是“贵手”能抬多高就抬多高。这样的好处,是很快能形成一个互助团体,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我认识一位曾经家里有很多仆人的印度太太,她在邮局工作。她说,找工作并不困难,加拿大邮局的董事长及CEO就是印度裔嘛,连带着下面很多大大小小的经理、负责人都是印度老乡。
温哥华有位家具店店主是印度的锡克族,他生意很好,却主动给锡克族客户打折,也只给锡克族打折。
多伦多地区曾经发生大规模的印度人抗议游行,是由一名印度裔教授被学生指责身上咖喱味太重引起的。当时印度裔教授看到学生的指责信后,马上叱责学生,去校方投诉。同校的其他几位印度裔老师也去声援。随后,许多地区爆发了印度人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印度国家电视台也来加拿大录制现场节目,然后通过国家电视台的渠道向全世界播放,声援印度裔的游行。
和华人圈里常见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相比,印度人真是够折腾的。可他们越折腾越有能耐、越折腾越被重视。
有的华人认为,印度人赢得西方主流社会的好评是因为他们会拍马屁。其实不然,或者说,即使拍马屁,也不是空对空。
就拿某年年末开始的难民风潮来说吧,新任总理要在短期内接纳25000名叙利亚难民,赶上ISIS混入难民袭击巴黎,加拿大社會立即沸腾,反对方和支持方各执一词。华人社会大多数反对,华人媒体也几乎一边倒。我特意做过非正式调查,问了39位华人朋友,只有一位支持迎接难民。但这一位也表示,没想过要把自己家多余的房间拿出来租给难民住。
怨声鼎沸中,有位做建筑商的印度人站出来说话了。他说,感谢当年接纳他移民,感谢社会多年来给予他的支持,如今,在全国面对难民潮压力的时候,他愿意将他在温哥华的一栋空置楼房拿出来,作为难民的短期安置场所。他也不是免费,是收租金的,可贵的是态度。跟着,地区的房地产协会主席就出面,提倡建筑商们都向他学习,为政府和社会分忧解难。对政府来说,这位印度裔建筑商是关键时刻见真情啊。投桃报李,想必他将来的路会更加顺畅。
任何族裔的文化,都在随着时代而变化。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如何能在安然自处的同时与社会、世界大环境交融,为自己、族群、后代争得地球公民的一席之地,是应该足够重视并有意识地付诸实践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如见贤思齐,也学习一下老印的长处。
(摘自《加拿大移民生活亲历记》)
敢说就有机会
印度人在英语使用上有绝对优势,这点是“先天的”,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20年前,有位亲友刚去美国读书时,和一个印度同学聊天,谈到备考托福、GRE多么辛苦,考试多么严格,印度同学觉得奇怪,她说他们考试的人多、场地小,考听力是在户外放着大喇叭考的。由此可对印度英文教育窥见一斑。
可印度人的语言优势,更多地来自他们的自信。虽然他们的发音总是“搭啦搭啦”的,但人家有绝对的自信,声音洪亮,表情丰富,完全不介意发音问题——听不懂是你的听力问题,他们绝对不认为自己发音有毛病。这点也不独是印度人的优点,我在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伊朗人等其他族裔的身上都见到过。他们的英语发音都有独特的口音,语法错误也不少,用英语聊天却毫不怯场,有说有笑。
该争抢的绝不手软
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也更西化,能适应西方的社交礼节。这点说白了也不难,要诀是:经常面带微笑,见面多寒暄,互相问候,面子功夫要做足;多肯定别人,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不唠叨、不抱怨,和人交谈要正能量满满,什么时候聊天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工作或生活中,对不想做的事要委婉拒绝,说不做就不做,遇到该争抢的绝不手软,争抢后还是一团和气。我有个朋友就说,他们公司的印度同事和西方同事一样,平时笑嘻嘻、四海一家,而遇到工作中的竞争,马上就各自为政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冲锋陷阵,根本不在意昨天还一起泡酒吧、看球赛或同榻而眠。
华人平时任劳任怨,无论该不该自己做,都碍于情面做了,被其他同事抱着不使白不使的心态当丫头使唤。一旦竞争开始,又受到诸多不好意思的限制,战斗力明显不足,结果往往是在职场中处于被动状态。
他们也勇敢顽强
我们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殊不知其他民族也这样评价自己。看看印度著名的IIT(印度理工学院)的招生比例,3%(45万人报名,招收1.3万)!难怪印度人说,上不了IIT才去上MIT(麻省理工学院)。可以设想,面对如此高的竞争压力,印度的学子们要多么勤奋地学习。
而在北美的工作中,印度人也没有停止奋斗。我有个朋友在硅谷工作,他的印度同事发给老板、抄送大家的电邮,经常在凌晨两三点发出来。印度人的勤奋,也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看出来。不同于华人家长,印度家长除了支持孩子上各种知识类辅导班外,还督促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这也为他们的后代更加勇敢、顽强,更具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我认识一个印度裔虎妈,每天早晨4点起来,带孩子打冰球,下午放学后,学习乐器和球类运动,晚上还参加补习班。赶上下雨天,她总是站在场地外陪着看。“这不算什么啊,如果我都怕淋雨,那孩子们怎么能安心在雨里奔跑?”
对新环境认同感很强
印度人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很强,家族观念浓重,故土意识反而不强。
我所见的很多印度人都很传统,有的女性还穿纱丽,锡克族男性一定戴着头巾帽。印度人聚居的区域,礼拜堂很快就被修建起来,饮食习惯更是被几乎完整地保留下来,真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马来西亚时,看到电视上印度裔政界人士出来侃侃而谈,俨然大马代言人。这次加拿大政府,印度裔部长稳重、大气,自豪感十足,也仿佛是多少代世居于此。
而大多数中国移民都选择“国际家庭”,夫妻中一方加入新国籍,另一方为了保留中国国籍而只拿永居卡。
不入籍,就没有选举权,没有选举权,市选、省选、国家选举时就不能投票支持谁反对谁。不表明立场,当权者就不在乎你,逻辑就这么简单。各种选举后,都会统计出选民的族裔。发声强势的族裔,政客们都会重视——当选的要在乎广大的民意,落选者希望下次能拉到有力的选票。
温哥华所在的BC省前省长简蕙芝当选后,专门斥巨资举办了印度电影节,用以答谢推她上位的印度裔选民。
很有抱团意识
印度人在北美的日益强势,也和他们善于“拖家带口”的抱团分不开。往往是一个印度人进入一个行业,马上跟着就来了更多的印度人;一个公司招来一个印度人,很快公司里印度人就能占大多数。以大温哥华地区来说,出租车、建筑业、邮政系统,甚至机场的地勤,基本都被印度人占领了。这点和韩国人很像,大温地区的干洗店,据说都是韩国人在操办。中国温州人也是这样,在生意场上互相拉扯,结果就有很强的实力和势力,有钱大家赚嘛。
印度人真是拉帮结派不避嫌。公司招聘时,他们尽量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旦有了人事权,他们招聘时,对自己的族裔真是“贵手”能抬多高就抬多高。这样的好处,是很快能形成一个互助团体,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我认识一位曾经家里有很多仆人的印度太太,她在邮局工作。她说,找工作并不困难,加拿大邮局的董事长及CEO就是印度裔嘛,连带着下面很多大大小小的经理、负责人都是印度老乡。
温哥华有位家具店店主是印度的锡克族,他生意很好,却主动给锡克族客户打折,也只给锡克族打折。
多伦多地区曾经发生大规模的印度人抗议游行,是由一名印度裔教授被学生指责身上咖喱味太重引起的。当时印度裔教授看到学生的指责信后,马上叱责学生,去校方投诉。同校的其他几位印度裔老师也去声援。随后,许多地区爆发了印度人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印度国家电视台也来加拿大录制现场节目,然后通过国家电视台的渠道向全世界播放,声援印度裔的游行。
和华人圈里常见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忍则忍相比,印度人真是够折腾的。可他们越折腾越有能耐、越折腾越被重视。
获得好评并非会拍马屁
有的华人认为,印度人赢得西方主流社会的好评是因为他们会拍马屁。其实不然,或者说,即使拍马屁,也不是空对空。
就拿某年年末开始的难民风潮来说吧,新任总理要在短期内接纳25000名叙利亚难民,赶上ISIS混入难民袭击巴黎,加拿大社會立即沸腾,反对方和支持方各执一词。华人社会大多数反对,华人媒体也几乎一边倒。我特意做过非正式调查,问了39位华人朋友,只有一位支持迎接难民。但这一位也表示,没想过要把自己家多余的房间拿出来租给难民住。
怨声鼎沸中,有位做建筑商的印度人站出来说话了。他说,感谢当年接纳他移民,感谢社会多年来给予他的支持,如今,在全国面对难民潮压力的时候,他愿意将他在温哥华的一栋空置楼房拿出来,作为难民的短期安置场所。他也不是免费,是收租金的,可贵的是态度。跟着,地区的房地产协会主席就出面,提倡建筑商们都向他学习,为政府和社会分忧解难。对政府来说,这位印度裔建筑商是关键时刻见真情啊。投桃报李,想必他将来的路会更加顺畅。
任何族裔的文化,都在随着时代而变化。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如何能在安然自处的同时与社会、世界大环境交融,为自己、族群、后代争得地球公民的一席之地,是应该足够重视并有意识地付诸实践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如见贤思齐,也学习一下老印的长处。
(摘自《加拿大移民生活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