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产业对接创新稳增长 调结构载体的思考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eau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发挥市场、政府“两只手”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作用,产业对接合作、产业链整体联动,成为创新政府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途径,需要总验提升和推陈出新。
  一、产业对接的内涵及其形态
  (一)产业对接的内涵
  产业对接是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分工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品、技术、要素和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产业升级。在实践中,呈现出互动、互补、互通、互惠的特点。
  互动性。在一定区域内,一些产业之间通过市场或政府的调节,通过资源依托型互动、物流通道型互动和资本联结型互动,形成关联产业相互间的共同发展。近年来,产业对接形成了不同的互动模式,即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以科学技术为重要推动力量的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以多个企业协同构成同一价值链的产业耦合互动模式和因产业边界模糊化催生的产业融合互动模式。
  互补性。基于区域产业分工,通过完善产业对接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实现资源、技术、制造能力、产品类型的取长补短,引导产业项目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错位互补发展,实现效益最高、帕累托最优。
  互通性。产业对接是产业间或同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因此,产业对接在本质上要求产业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必然的互通互联。
  互惠性。产业对接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竞争合作”关系为纽带,相关产业在产品研发与设计、产品的生产与配套、原材料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的完整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良性对接。
  (二)产业对接的主要形态
  纵观近几年来的产业对接实践活动,根据产业对接的内容及其广度和深度,可以把产业对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
  以展销和产销对接为主的基本形态。通过产销和展销对接,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相邻位置的企业,买卖双方就近就便找到最佳衔接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可以开拓市场,促进工业产品销售,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可以借此打通原料瓶颈。既扩大工业产品在地域内销售份额,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上下游产能发挥。
  以中间品定制和研发合作为主的深化形态。对接的企业一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在产业链条上处于不同的环节并各具优势,通过中间品定制或研发合作等形式的合作对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技术、资金等要素互动,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研发新优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通过联动较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
  以战略合作和产业整合为主的高级形态。高级形态的产业对接主要是指企业或地区采取直接投资、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实施战略合作或产业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战略合作对接,通过合资、持股、并购等股权式合作联盟和研发合作、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等契约式联盟等方式,以不同地区的政府、产业或企业为主体,通过开展产业转移、招商引资、贸易合作、“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开发市场等方式,围绕产业、科技、服务、金融、物流等方面實现资源互补、产业整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二、产业对接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功能效应
  产业对接能够创新运行调节机制,解决市场调控不彻底、信息不对称、产业链短板等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
  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建立重点产品产销协调制度和新兴产业增长点金融服务制度,协调企业有针对性制定产品销售和研发政策并实现信息共享,有效促进企业沟通衔接的协调机制建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引导骨干企业深化合作,取长补短,联动发展,着力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矛盾,有效推进上下游企业的互惠合作,建立经济运行调控机制。
  (二)补充市场配置的缺失功能
  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有其固有的缺陷,通过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更好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解决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盲点和盲区,解决市场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区域内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改善市场质量、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效率中的作用。
  (三)搭建信息畅通的对称平台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市场失灵和萎缩、市场信用退化等矛盾突出,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产业对接的关键就在于采取措施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用好用活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生工具,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联动,搭建信息通道,消除信息孤岛,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或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企业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效率的开展合作经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助推产业升级的牵引功效
  围绕关联度大、互补性强的产业搭建对接平台,促进联动发展,联手做大做强,是推进上下游企业有效衔接,凝聚更多的力量补齐产业链“短板”,推进上下游企业有效衔接,拉长加粗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成本、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区位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向中高端、中高档迈进。
  三、创新产业对接机制和内容
  产业对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部门携手推进,建立和完善产业对接的市场化机制,把产业对接作为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化产业对接工作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实现产业对接制度化、常态化。促进产业对接的顺利开展,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更要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调整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依靠市场力量,由企业主导,按照市场方式妥善解决地方政府税收收益、企业成本节约与营利能力等问题。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以高端主导产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相关环节就近配套,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作用,带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工协作,利用产业链外包(制造外包或服务外包)形式,以契约为核心,基于互联网思维,形成切段分工、分散生产、集中组装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要素流动机制。清除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和改善要素流动的商业环境,实现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内重点组织和开展好四个方面对接:   (一)围绕区域协调创新开展产业转移对接
  通过“转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引导某些产业或其一部分在国家和地区间进行“双赢”的良性转移,以达到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承接国际转移。要按照国际分工的新特点,承接国际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或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二是加快国内转移。要根据国内地区间资源层级的不同,依托充劳动力、土地资源、税收等综合性商务成本优势,促进国内特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是扩大国际输出。依托“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体间的产业转移对接。
  (二)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开展产销对接
  产销对接既是应对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之间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形成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治本之策。通过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并进的供应链功能网链结构;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扩宽产品销售渠道和份额。
  (三)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对接
  科技创新是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然途径。围绕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搭建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平台,完善科技领域创新与產业跨越发展对接机制。一是开展企业间战略合作。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以舞动龙头带动龙身,促进产业链合作企业、高成长型科技企业,采取一定形式,实施战略合作、产品合作研发和产品销售,促进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二是开展企研创新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合作机制,以市场的方式优化创新结构,解决创新资源缺乏、结构不优等问题。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发挥产业创新优势,以各类国家、省级园区为载体,围绕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有效吸引科技成果就近转化,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
  (四)围绕关联企业支撑开展要素对接
  遵循资源配置方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的变化,促进原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产品分销商以及终端零售商之间,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积极打造金融对接平台深化银企对接。整合发展基金,健全产业融资引导机制和贷款风险补偿、贴息等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配合政府部门研究制订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经济金融规划方案,通过多种金融资源、方式和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地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深化要素资源对接。通过大力推进物联网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促进企业在能源供应、人力资源、物流运输、生产设计等方面创新机制,实现产品设计、生产、供应等全链条从线下向线上传导延伸,实现产业对接在形式上的突破。
  (周开斌,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陈勇兵,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其他文献
在我国由于某些地区的海拔过高,过高的海拔往往空气都比较稀缺,致使电机绝缘体遭受气体隔绝从而导致其绝缘的强度下降.绝缘下降会同时造成发电机定子下线的质量出现问题,因此
摘要: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学习理解,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梳理,以期能对监理工程师在如何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职责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 监理依据 审查把关 检查督促 提高能力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如何按
摘要:随着科技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城市里主要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的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感受,更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有着严重的关系。为了使城市更美观,也为了给人们的生存提供安全可靠又能够带来美好体验的场所,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建造方面的技能和各方面的注意事项都应当严加勘察。在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是房地产建造中的一大关注点。本文对于防渗漏技术在房屋建造施工中的应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3万亿立方米,人均水
文章以某火电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为例,对其在设计阶段和应用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经验.
[新政出台]2013年6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深圳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
[摘要]知识产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有的知识产权法教学工作对知识产权法学自身的特点认识有限,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教学改革;程序法;实体法    一、知识产权法课程的特点    同其它法学科目相比,知识产权法课程有以下特点:  (一)知识产权法内容多且庞杂。知识产权法内容较多,狭义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法、商标权法
城市更新,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拓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城市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到存量调整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外城市更新走过了较长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国外主要国家城市更新实践  (一)英国城市更新  1、城市更新历程  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失业率显著上升,城市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中欧区域政策对话合作机制,目的是促进区域政策领域的双边交流与合作.2013年,双方启动了案例地区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