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有感情地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所体现的意境美、所反映的情感美、所营造的和谐美、所表现的音乐美、所富有的变化美,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那作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适当地进行教师范读
  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尽管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但并不等于不要教师教了。相反,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你可能“读得不好”,但你可以“读得很认真、很动情”,这样一来,学生在你的影响下也会读得“很认真、很投入”的,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更近了。
  二、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
  我觉得有感情朗读应以学生的感悟为基础,使学生做到有感而发,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感情朗读这一目标。可我们现在的小学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离实际生活还是挺远的,我们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如果对这些文章不作必要的背景介绍,想必学生是难以读出感情的。如《第一场雪》,在学生眼里雪可能就只有好玩而已,谈不上什么喜悦的成分在里面。所以,教师应介绍相关写作背景,让学生知道当时我国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这是一场及时的雪,它为明年小麦的丰收奠定了基础,从而体会出作者喜悦的心情,读出喜悦的语气。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尽管许多课堂上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读声琅琅,可是就是感觉没有读出语文课的味道。这样一味、单调地读书,学生究竟获取了多少语文素养?因此给学生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学生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再多读、细读,慢慢去咀嚼、品尝。我觉得适当地将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一下介绍,要创设适时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用自己的朗读自然地传达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提倡个性化的朗读
  为了达成“有感情朗读”,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把xx感情读出来”。这种要求显然是“千人一面”,是老师将自身的感受强加给学生的。同一句话、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读出相同的感觉,显然是不符合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使更多同学的朗读达到老师满意,老师们便在语速、语调、轻重等朗读技巧上下功夫,课堂上这样的话不绝于耳:“你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读得快一点就好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当然地装腔作势,甚至拿腔拿调。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做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不可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也如此,可能不同经历的学生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只要是真心地读、真情地读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胜于教师精讲细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交流;让孩子们在读中悟情、读中审美,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甜美、多情……我想,这些目标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
其他文献
体育和美育是密切相关的。通过体育这一特殊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体育活动中的技能技巧。  一、塑造健美的体魄  人要追求美好事物,要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追求真理,都必须具备健全的体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逐渐趋于完美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体育课中塑造学生健美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除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
期刊
新教材,新课标,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在自己的一方阵地里按照新任务、新标准更新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改革,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教师包办的积习,改变原有的那种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主,能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发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是因为:  一、语文教育首先是锤炼“功底”的教
期刊
不知不觉,在三尺讲台上已奋斗了几十年,聆听过名师的教学,欣赏过新秀的课堂,每一次,都仿佛被洗礼一番,总觉得他们的课高不可攀,令自己望尘莫及。为什么他们的课上得那么轻松自如呢?我一直在思索,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可课后总觉得美中不足,仿佛自己就是一只井底的青蛙,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究竟何时才能领悟阅读教学的真谛呢?下面我就谈谈阅读教学切入点的一点思考。  一、如何找准小学语文阅读教
期刊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集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和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身。”著名学者胡晓风在《陶行知教育文集》的序中这样赞扬陶行知,可见陶行知作为一个行动理论家的一生的追求。行知先生推崇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乃至规范化办学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
期刊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大纲的提出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把美术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了美育轨道,强调了以艺术修养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方式,社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太多的追求美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
期刊
从教二十多年,发生在我本人和学生身上的“恩恩怨怨”确实也不少,惟有这么两件事,常记于心,历历在目。现将由此引发的一些感慨一吐于众,以表自己教书育人的态度。  一、批评学生用词一定要妥当  2003年,我任教数学,本班有一个叫陆海路的男学生,跟他同桌的叫左兴亮。有一天下午上数学课,突然发现左兴亮睡着了,我没有中断讲解,而是一边讲一边慢慢地向左兴亮的座位走去。不料,我刚走下讲台几步,陆海路就悄悄地用手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有效乃至高效学习的关键是发扬全体学生能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必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认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也无论是小学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上都应该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论是来
期刊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经常在计算上出问题,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未掌握计算法则造成的错误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习惯所致
期刊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的确,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和坚持学的内驱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一、游戏引趣促学习  如:我在教
期刊